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85|回复: 0

长兄如父:一个香港移民在加拿大的故事

[复制链接]

升级   70%

19

主题

20

帖子

7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
QQ
发表于 2017-7-20 11: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高只有五尺四寸,在成年男子中,百分之九十八都比他高。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矮人。总是拖着个带拉杆的长方形文件箱,步履匆匆。他似乎永远走在路上。
        这位矮个子叫林达敏。六十年代中期由香港留学加拿大,如今他在多伦多已经做了近三十年的移民顾问。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段秘密。这些故事与秘密,犹如托起生命之船的海,深沉而浩瀚。
       
        林先生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那个时候,父母有地有位,属于中国的士绅阶层。记忆中的家是温暖且富足的。五岁多的时候,一夜冰霜凋零了他生活的玫瑰园。
        由于政治原因,父母带着他离开中国大陆去了香港。那时,由于同样的原因穿越边境去香港的大约有七十多万人。在香港,他们被称为“香港难民”,住在香港的贫民窟。家里没有钱送他去幼儿园,只好把刚过五岁的他送往学校。交纳五港币的学费,学生可以拿到救济品。常常地,小小的他,背着书包,捧着奶粉,面粉,奶酪和衣服回家。他的记忆力出奇的好,十分聪颖,勤奋且十分有耐力。老师和同学都深深记住了这个矮矮的,成绩出类拔萃的孩子。
        小学毕业时,他考进了香港顶尖的中学,喇沙书院。和许多贫穷的学生一样,靠六年免费,晚上为别人补习,他读完了中学,进入大学预科。 大学预科一毕业,白天他在一所中学里教初中,晚上去替人补习,全部薪水交给父亲保管。一年里,积累了足够留学的一笔钱。 那个夏天的七月间,突然这笔钱不见了。父亲借给了经商的朋友,朋友的资金在周转,没有能力归还这笔钱。九月份开学在即,身上却连一个铜板也没有。他茫然无助,欲哭无泪。
        小学校长陈量洪女士听说了他的事, 介绍他去见胡仙女士的一位亲人,她叫陈秀容。陈女士把他领到了星岛日报在香港的总部。在那里,他见到了这家报纸的董事长胡仙女士。胡仙女士慷慨地给了他一笔钱。这笔钱让他留学加拿大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为了依从父亲要他作医生的愿望,他选读理工科,学习生物和化学。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也不向往做医生,他的成绩曾经很差,勉勉强强取得了理学士学位。这个时候的他开始认真思考一些问题,他问自己, 我究竟是为父亲留学,还是我心中有别样的抱负?我从香港来,要到哪里去? 他最感兴趣和关心的是社会与政治,以及个人和这个社会的共生关系。
        他选择继续攻读心理学硕士。做饭店服务生、火车餐厅服务员、在邮局分拣信件……挣学费,读完心理学硕士必须的一年预科,即将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此间,母亲的家信如雪片,飘来一个信息:你的弟弟已经考上香港大学医科,你不能再继续读书了,家里需要你工作,资助弟弟读完医科。
       
93415ca82ffe048b6c1a9ea5cb421290.jpg

        他的心翻江倒海…….
        一些镜头在他脑海中如电影般闪过——母亲微笑的脸、父亲舒展的眉、医科毕业穿起白大褂的弟弟、搬出贫民窟的家、父母挺起的头……
        他的梦想又一次退到舞台的背后。中断了心理学硕士的学业,他在社区学院教书。资助弟弟读完医科的时候,接来了高中刚刚毕业的妹妹。一鼓作气,在经济上托举起妹妹,她完成了学院的学业,在温哥华找到工作,安定下来。
        为了顾全家庭的大局,他错过了自己最佳的求学季节。后来断断续续地,工作之余,他仍然在读书并取得了文学学士的学位,教育文凭和学习法语。随后,他申请到美国的奖学金,在约翰普金斯大学获得了政治与经济学的硕士。
        那时有一位资深的教授鼓励他说:在我的教授生涯中,没有见过像你这么有才华的学生,你应该去读博士,成为一名教授,你会有很大的发展。于是他去了法国巴黎大学修法语,准备进法国政治学院攻读博士。他选择的这所世界顶尖大学,曾培养出很多法语国家的领袖。由于各种因素,年龄 (那个时候的他已经三十五岁) 、资金(依然两袖清风)、就业(一个外国人在法国就业难于上青天)……博士没有继续下去。
        林先生自己说,我的一生没有什么成就。最大的成绩是帮助了弟弟和妹妹完成了大学教育。同时申请侄子来到加拿大,没有需要家庭的经济援助,而是帮助他获得奖学金,径直读到博士。从此,我的家脱贫了,并从阴暗潮湿的陋巷,搬到了干燥阳光的陆地。
        他登载在加拿大商报的那篇《长子泪,长女泪》是含笑带泪的文字。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很多中国家庭,兄长做教师,弟弟做医生,工程师。并不是兄长没有弟弟聪明,而是父亲没有能力供给那么多孩子读书。精疲力尽的父母希望有人挑起自己的担子。这担子谁来担? 长子和长女。”
        谁的心中没有一叶理想的帆,只是托载这帆的海水,多么苦,多么咸,多么涩…….
       
        先后在加拿大做过社区学院的教师,加拿大移民部移民官的培训老师,联邦人事部训练司的教育顾问。林先生执业最长久、最津津乐道的还是眼前这份移民顾问的职业。
        在多伦多,移民顾问仿若春日的梨花,可能旺盛地开过几季,以后的年月却不一定再开。移民顾问多得亦如风吹马尾万千条。他却在这个行业一干就是二十八年。问他什么时候打算退休,他说:“退不了了, 一个案子从接手到结束,得几年。我退,那些客户就没有着落了。”
        他帮助过很多人,给过许多迷惘绝望的人以希望,带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找他咨询移民,申请难民的人很多。他对情况的分析,常常出人意料。
        有一位拿着移民登陆纸来加拿大和丈夫团聚的女士,在过境时被告知,她的移民纸已经无效。丈夫在她飞往加拿大的途中,通知移民部,他不再担保这位女士。女子困惑无助。林先生接过这个案子,挖掘出这个故事的人道主题,开始为她奔走。申请人道移民,是一场持久战。耗时费力,收入微薄。凭着从前在移民部工作的经历,谙熟细微移民法、懂得移民官处事心理,他抓住关键,一跟到底,直至枫叶卡成功批下来。
        有一位偷渡来到加拿大、没有身份的人,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手术加住院需要一笔十三万美元的费用。林先生又奔走起来,找社区诊所援助,结果免去了手术费。住院费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缓缓付清。帮助这样的客户,他是不收费的,因为如果他收费,慈善机构就失去了说服力。他说,人在危难之际,有的时候遇到一双援助的手,人的命运就再次获得平衡,得到重生。
        有的留学生想找捷径,不读书了,省去海外留学的费用,申请难民,慕名找到林先生。林先生却这样劝说求助者:“你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加拿大,以这样的家庭背景申请难民,移民部是不会批的。我不会为收你的钱,毁了你的前途。回去好好读书吧,书读好了,前途就有了。”
        他说:“移民顾问对申请人的作用,就好像乐队的歌手,很好的歌手不需要乐队。普通的歌手,配以乐队,可以过关。最差的歌手,配以最好的乐队,也过不了关。”对那些条件离标准十万八千里,他就直接拒绝了申请者。告诉对方,没有成功的希望, 你还是不要花钱做这件事了。
        社会上有些人对移民顾问存在深深的偏见, 认为他们多是骗人的。林先生说,立意骗人的移民顾问凤毛麟角,大家要相信他们,因为这个行业是靠诚信生存的。接受过服务的客户和朋友再介绍新的客户,这种方式是这个行业的客户的主要来源。如果把移民顾问比作一座桥梁,不诚,欺骗或只向钱看,就等于自己动手腐蚀大桥的墩子,桥基受损,移民顾问这座桥是不会长久稳定在那里的。
        林先生的装束永远是, 背带裤,三百六十五天,同样的一件衬衫。有的客户说送你一件衬衫吧。他说:“好像我永远只穿一件衬衫,其实每次我买衬衫,一次就买五件一样的,主要是为了省时间。” 接着是一阵朗朗笑声,频道开关一按,话题瞬间切入正轨。
        林先生与人相处从来不绕弯子,遇到能分享他思想的人便喜上眉梢。有时候,下班路上迎面遇见他,他就返身陪你走向地铁站。地铁来了,他又转身回办公室去了。只为一路说说他近日又写了什么、读了什么、 正在思索的下一篇文章。有一次谈起写作,他拿出一本美国作家谈写作的书,那是一本市场上已经脱销的书。“不用还了,送给你了。 ” 怕对方犹豫,他反复重复道:“我已经看过了。送给你了。送给你了。”
        他办公室的书柜上有几张别人画他的铅笔素描肖像——笑盈盈的眼睛,宁静祥和的面庞,稍微前倾的头,神似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村上人格最大的特点是诚实低调。当有人让他描述一下小说家的日常生活时,他直言道:“小说家的生活是很枯燥的。跟小说家一起生活也不是一件很享受的事。谁喜欢只埋在自己作品中的那个人?谁又喜欢除了吃饭,跑步,睡觉就是坐在书桌前的那个人? ” 这种出口就吐真言的品格,像极了林先生。不知道画画的那个人是不是捕捉到了两位相似的灵魂,才把林先生描绘得那么曼妙,充满了没有被世俗浸染的童真。
        孔子的孙子孔极曾说:“诚外无物”。林先生总让人想起这四个字。
       
        林先生没有孩子。他说,我的业余时间都在读书和写作。作品就是我的孩子。十几年里,他为多伦多十几个中文报刊杂志,十个网站撰文。 涉猎的话题十分广泛,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化等均在其中。他谈论问题,基调冷静,以理服人。他分析问题,不极端化,不情绪化,感性中又充满了理性与逻辑。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央街救济站”(Yonge Street Mission)单方面宣布已购入士巴丹拿道365 和367号两个铺位及背后楼房,作为 常青边缘青年中心(Evergreen Centre for Street Youth )的新址,每天接待130 名无业青年,并打算在二零一七年入住。林先生执 锐利的笔,以“唐人街还有希望吗?” (二零一六年四月三日《加拿大商报》)为题 ,呼吁华人在冬蛰中醒来。
        他写道:“唐人街是餐馆区及旅游区,每天一百多名无业青年四处游荡,对市容和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直接的后果会是, 罪案上升,暴力增长,毒品泛滥。然而很多华人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并没有醒悟”。寥寥数语,指出这次迁移会出现的消极后果。但话锋急转,跳出局部,综观大画面。
        “救济站的利益是拥有更大的空间,以便帮助更多的 人。我们必须支持他们的利益,但同时也要求他们支持我们的利益,就是不受到游荡青年的影响,可以安心做生意。在这两套不同利益之下,唐人街必须与“央街救济站”对话,找出五,六个选择,推行其中最可行的方法,促成双赢的局面。这样我们才能争取到有利的舆论,得到主流社会和其它族裔的支持。”
        伟大的思想都是内省的,自我批判的。有了自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犹如一个人看到盲点之外的世界。
        他接着写道:“中国五千年帝制所塑造出来的国民性,驯服,听话,忍耐力极强。对任何横暴,习惯于逆来顺受。不敢居理力争,恐怕惹来麻烦,又或受到报复。我们要争议,有了争议,事情的决定权就不会操纵在一小撮人手上。”他呼吁华人,不要畏缩,不要自扫门前雪。要参与,团结,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他锐利而执著。追随着内心正义的明灯,哪怕穿越黑暗地带。
        在加拿大,人头税至今是个极敏感的话题。他在加拿大商报自由论坛的一篇文章,从人头税的起因,到追偿历史,到人头税家属的感受,再到华裔社团在道义上应该采取的态度,阐明不赔偿人头税给家属的违法性,给出了具体追偿人头税的途径。全文娓娓道来, 不乱分寸却步步紧逼。 是一篇难得的 线索清晰,帮助各个阶层的华人了解这段历史,既有解决措施又有理论依据的宝贵文献。
        当安省议员黄素梅提出,将十二月十三日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林先生即以“以史为鉴,展望世界和平”为题, 写下论黄素梅“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议案。他写道:“对‘南京大屠杀’,我们要思考它、谈论它、不让时光冲淡它。唯有不忘战争的残酷,人类才能产生以互信,互利, 平等,合作为基础的世界观,使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令这样的事不再发生。”
        他诙谐、大度,坦诚直言华裔社会有传播流言飞语的陋习,深情倡导精诚团结
        的精神。在他的“近者相忌”的一文中,他写道:“流言好像眼镜蛇的毒牙,把中国人的团结精神麻痹了。让很多人做人难,做好心人更难。为了华人的团结,我们要提倡:“闲话勿讲、闲话勿听、闲话勿传”。他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听信流言的人的心理,诸如“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几千年生长在贫困缺乏资源的社会里,养成国人对人有极高的戒备心,随时随地保护自己。故此流言一听就信。”
        “我所受到的最严重的流言,有些已经到了‘公堂级’,可以‘对薄公堂了’。我本来想哀哀怨怨,以‘人言可畏’一死了之,但想起很多客户没有人照顾,还是苟且偷生了。”写到此的林先生,也许放下纸和笔,踱着步,低吟起那首歌:“古老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是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该有龙的骨骼和龙的精神!
        他感恩戴德,对出现在生命中,光照过他的人 念念不忘。
        在他的那篇怀念移民大律师卢森堡先生的文章中,他的殷殷思念和无尽伤感充溢在字里行间。 他说:“再见了卢森堡先生。你的离去是我个人的损失。”文中描述了卢森堡律师的慈悲,高尚而光明磊落。他说:“先生是有勇气支持正义的人,有勇气站在值得帮助的人的一边。 先生真的是‘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践行者。”“他支撑着我,鼓励着我,使我在移民改革的狂风骇浪的艰难日子里,不绝望。如果有人问我,我的专业知识师承于谁,我会骄傲地说, 卢登堡!” 没有一句夸张的词语,句句由他心坎中来。读此文章,读者与作者水一般浑然一体。感受着林先生在夜深人静时的悲从心来,无处话凄凉的忧伤。
        在他那篇描述“华裔楷模林立先生”的文字里,他毫不掩饰自己人性柔软的一面。他写道:“三十年前,我去唐人街买药,随意走进一家药房。站在柜台后面的老板, 怎么看都像绘画中的弥勒佛,和蔼,热情,亲切。一番对谈,令我如沐春风。自此,我常去。每次走到药房门口,他就欢声高叫‘喂,喂,喂,林兄’,这一叫,我的心情大振,整天心情舒畅” 。一个有血有肉的的林先生呼之欲出。
        那位林立先生在这位林达敏先生的笔下,让人肃然起敬。他写道:“林先生海外数十年,不忘生他的祖国。二零零二年,捐赠80,000加币给母校台山一中建立图书馆。林先生服务华人社区三十年,先后担任六个社团领导人,任劳任怨地不断为社区尽力。他是自我牺牲和刻苦奋斗的楷模,他认为人生悠悠闲闲,无其意义。 只有为社会服务,才不空虚与苍白。因此他为华裔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他做事不埋怨,不叹息,不徘徊,遇事乐观面对,迎难而上。”
        二零一四年,林先生在《加拿大商报》发表过一篇“矮子谈矮”。读到最后,也没有读到一个有关矮的消极文字。全篇洋溢着乐观,感恩 与自我激励的精神。“因为我矮小,从来没有人和我打架。因为对方打赢了,大家会笑,为什么你要打一个这样矮小的人?为什么不去打一个和你同样大小的人?打输了,更是被大家笑了。你连这个矮个子也打不过?” “从来没有人因为我矮小而看不起我,有些高大的朋友,反而觉得有义务帮助我。我在大学的法裔同学约翰,比我高出半个头,每次见到我,都坚持要替我拿东西”。
        张爱玲说过,有些人,蓦然回首,让人暗喜,让人不禁自言自语:哦,你也在这里,生活中有你真好!林先生就是给人这样的感觉。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一切重大的行动风暴来临之前,都是一批思想者走在前面。
        林先生近年思考最多的是华人应该如何走上西方的政治舞台。他说:“加拿大的三大政党,每个政党都有自己一套美丽的语言。都在说要建立一个更美好,更繁荣,更平等的加拿大,但留心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每个政党都在为他们的群众基础谋利益。保守党的群众基础是英裔人士与商人,自由党是中产阶层,新民主党是劳工阶层。一个有利于全加拿大人民的政治组织, 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他反复弘扬一种精神,华人参政是华人社区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整个华人社区长期的安定与繁荣。近些年,除了法裔以外,华人是加拿大崛起最快的民族。他们受的教育高,经济实力强,在各个领域,做到副总裁,厅长,参赞和公使的越来越多。90% 以上的华人,都将在这个国家终老。加拿大,这是我们的国家。参与了政治,才能感受到它心脏的脉搏,才能让自己族裔的声音震耳。
        二零零四年,他草拟了一份蓝图,“团结华人政治力量----安省华人参政的一个蓝图”。 这份蓝图有对加拿大华人参政的形势分析,安省华人选民的同盟的结构分析,有建立群众基础的方式和方法。草拟蓝图的那一年,多伦多市政府议院有四十四个席位,华人只占了一个席位。这个蓝图一出现,仿若一块石子抛进了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涟漪。华裔社会的多名领袖组织讨论这篇文章。讨论提议成立“华人参政论坛”。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开始。一个蓬蓬勃勃的开始。
        一年后,“参政论坛” 正在被酝酿扩大为“加拿大华裔参政同盟”。这个同盟旨在建立一个超越政党、不涉及故土政治、不分贫富、不分来源的参政联合阵线。这样的组织成立起来的路仍然崎岖而漫长,因为华裔参政的意识如一枚深埋在土里的种子,还没有成熟到开花结果。
        林先生说:“为了成立这个组织,每个理事都贡献了自己的年华和智慧。 十年前的我,满头黑发,如今只剩半头鹤发。欣慰的是看到了希望, 努力有了收获。根据加拿大选举部门的统计,华人投票率以前只有10%-12%。 在社区领袖、传媒、其它的参政团体和“加拿大华裔参政同盟”的推动下,中产阶层的华裔投票率大幅度提升,甚至超过其它族裔投票的平均值。中产之下的群体参与投票的意识依然有待崛起。”
        说这些话的时候,林先生的眼睛明亮得照人。 那股“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砺更坚劲”的劲头,让人们生出信心、乐于追随。有这样一些华裔社团的带头人,不知疲倦地为华裔参政思索着、奔波着、博弈着、呐喊着,华人大踏步进入加拿大政坛的日子将不会太远。
        他计划写十篇鼓励华裔参政的文章,这些文章会渐次谈到:从社会运动角度看华裔参政,为什么华人对政治冷淡,华裔的下一代政治参政的前景…..运筹出一本谈海外华裔参政,漫漫长路的书。参政是全世界华人的趋势,但还没有一本书详细谈论到这个问题。海外参政还是在思考阶段,他希望他的写作能推动这个进程。
        林先生有一个天赋,他的记忆力超群。阅读过的东西能停留在脑海几十年。他的文章总能够深情妙语,旁征博引,自如地穿梭在社会科学、人文、政治经济学、哲学和东西方近代史之间。
        他说我出身贫寒,成长中得到很多人的提携。我要报答这些恩典,把我的知识和深思熟虑与这个世界分享。报答与分享的方式就是用笔墨纸张作武器,显示真理,揭露邪恶,打击黑暗势力,团结正义的力量,推动华裔参政。
        生命如同一片密林,探索所到之处到处是勃勃生机。任何一个时代总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以自己默默的劳动为那条河流注入新的活力。
       
        他在那篇“矮子谈矮”中说:“矮小并未使我自卑,而是使我产生激情。我年纪很小,就已经有了强烈的求知愿望。用知识打败贫穷。 我一生努力,现在人到古稀, 还是每天工作,学习,写作……全然不知老来将至” 。
        迎日出,送日落,茫茫人海中,林先生依旧拖着那个带拉杆的长方形文件箱,步履匆匆,走在去地铁、去法庭、去报馆、去唐人街、去上班 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5 02:36 AM , Processed in 0.1180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