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0

西藏年俗记 那里的人们这样过年

[复制链接]

升级   40%

12

主题

12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QQ
发表于 2018-2-22 13: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jpg

01.jpg

  新年祭奠山神。本文图均为 曲杰 图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地处西藏东南部的坚耶村也不例外。
  关于坚耶(“坚耶”,藏语意为“右眼”)村的得名,有这样一个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陀逝世以后,其右眼形成的舍利供奉于一座二层楼高的合金铜噶当佛塔内,在修建坚耶寺时,因将舍利塔供奉于寺内,寺名即由此得来。以至到后来,该寺所在地的村名白须根瓦也叫坚耶村。

02.jpg

02.jpg

  制作古突

  藏历12月29日那天,传统上也叫驱鬼日,是年前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所有的家庭,都会对每间屋子进行了认真的清扫,也清除厨房里一年的烟垢。
  这天的晚上要吃一种特殊的食物“古突”。“古”即九,这里指藏历二十九,“突”即突巴,是一种面疙瘩。藏历二十九吃古突以示除旧迎新。面疙瘩分别包有白石头、辣椒、羊毛、木炭、硬币,代表“心地善良” “刀子嘴”“心肠软”“黑心肠”“发大财”。谁吃到了某种象征物,即时吐出,也就应了某人的性格特点或来年的运势,更多的是增添除夕欢乐气氛。
  此外在制作古突面团时,还要作一个“驱鬼盘”,它是用糌粑或面做一个人体魔鬼模型,放到煮古吐用的铁锅旁的铁片上,其周围再放些茶渣、酒糟一类废弃的食物垃圾。
  天黑时,全家人按长幼次序坐在煮好的古突周围。按传统的习惯,盛古突的规矩非常严格:家中的主妇或其他掌勺的人要用白布遮盖双眼,右手拿着木勺,一个年轻人把家人的碗一个个递到她的左手。掌勺人每盛一碗时都要先摇搅三下。当全家人都盛上第一碗时,才解开掌勺人的眼盖,一起开始吃古突。每个人要将从自己碗里捞到的象征物都呈放在长辈面前备置的碟子中。每次亮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面疙瘩时,全家人都沉浸在笑声与互相议论的热闹之中。每个人至少要吃两碗古突,最后一碗留少许,拿到“驱鬼盘”上先滴几滴,然后倒尽,并且将象征寓意不好的东西也倒于其中,而将象征意义好的东西直接扔到屋顶。
  到了天完全黑时,家中两个年轻男人手里攥着麦草捆成的火把,开始慢慢跑遍每一间房屋,并将火把挥向每一个角落,高喊:“出来!”“魔鬼出来!”以图弄得“魔鬼”无处躲藏。
  接着按照坚耶村的习俗,由家里小辈端着“驱鬼盘”跑出家门,持火把的人紧跟着追上,家中长者双手使劲鼓掌。所有的驱鬼物集中扔在一个十字路口,将麦草、糌粑或面做的一个人体魔鬼模型及装剩余面疙瘩的陶罐扔到火堆中,让所有的晦气一并烧走。之所以选择在村中的十字路口,是因为这样“鬼”才能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另外,送鬼的人在回家的路上绝不能回头,否则会把刚送走的鬼又引回家。
  接着全家人按次序就坐,姑娘们先给原先吃到好的象征物的人唱颂歌,接着给捞到坏象征物的人倒罚酒并让他们罚他们“献艺”。如果其中有谁不能独立承担一个节目,则让他(她)模仿鸡叫或驴叫,还要加罚酒。这样一直闹到半夜,阖家沉醉在笑声、呼叫声和歌声之中,喜不自胜。不论繁简,每户都要搞这个仪式。
  除了吃古突和驱魔鬼仪轨外,观看“藏晚”也已成为坚耶村村民们不可或缺的“新传统”。
  藏历年三十,对于每户人家来说是忙碌的一天。家家门口挂起崭新的香布。“香布”是藏式建筑的一种特殊装饰,悬挂于门窗上部,通常用五彩绸布缝制而成,主体颜色为白色,再配上红蓝黄等颜色的边沿。按照藏族人的习俗,“香布”一年一换,祈求新意和吉祥,也标志着新年的到来。
  家庭主妇小心地把卡塞层叠放在佛堂里,这是一种用酥油和面粉做成的油炸果子。同时摆放的还有青稞苗、吉祥羊头、酥油,一桌子丰盛的供品表达对佛的敬意。

03.jpg

03.jpg

  向漫天神佛献上切玛

  另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切玛的彩色五谷斗,装满糌粑、麦粒,插上青稞穗、酥油花,放在佛龛前面。所有这些都由家中的长辈亲手来摆,因为流传着供品放不好会不吉利的说法,所以需要有经验的长辈来完成。
  年三十这天还有许多清扫整理的事情,都需要全家动手。在客厅桌子上摆满糖果、点心、风干牛肉、藏香猪肉、青稞酒、啤酒等,满满当当,还铺上新年才用的新卡垫,也需要整理一下藏历初一穿的新衣。还要洗头、洗衣,打理新年的新配饰,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大年初一那天,主妇们都起得比较最早,要准备煮带有麦片的面汤,叫“卓恰”,表示一帆风顺;还要用羊头肉煮糌粑面,叫“砻突”,表示长寿;第三种食物是用糌粑、红糖、奶渣和青棵酒煮粥,这种粥叫“羌枯”,表示生活甜甜蜜蜜。日出时,家庭主妇把这三种食物给每个人送上一碗。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毕,晚辈就开始向长辈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开始早餐,互敬青棵酒。初一,一家人欢聚,一般不出门。
  击牛角比赛是坚耶村新年初二的一个重头戏。

04.jpg

04.jpg

  击牛角比赛

  击牛角,当地话叫“多郭尔”,参加者没有年龄限制,但一般多为青壮年。今年主持击牛角比赛的两位“阿妈”,一个叫丹增达杰,是白衣队队长;一个叫米玛,是黑衣队队长。比赛由他们在20多个参赛者中通过抽签方式各带一个“家庭”来参加,赛场上“阿妈”与“阿妈”对阵,“儿子”与“儿子”比赛,再按小比分算团体成绩。
  村中的一个年轻人在村中央的广场吹响铜号,表示比赛马上开始。我们看到赛场上划出两条白线,相聚约十多米,在白线中间点上用铁锹挖土立一个牛角,牛角用湿泥粘上一块白石头为大靶子,两头轮换着比赛,每次比3轮。投手射中牛角视为打中小靶子,奖励3元,射中白色石头视为射中大靶子,奖励5元,投中牛角白点的可以得到重复投掷一次的机会,幸运者会跑到对面把自己刚刚击中白点的“子弹”捡回来再使用,并要手舞足蹈的大声喊出“啐啐啐!”以示震慑对手,鼓舞己方士气。投掷用的石弹从地上随意捡拾,力气大的可以选一块大石条,力气小的就会吃亏不少。比赛的意义也就在这里,比的就是男子汉的力气和技能。投掷方式不能像投手榴弹一样从肩后扔出,而要把石块托在手心从膝关节附近划出一个优美的半圆圈,将石块上扬抛掷出去,主持人说主要是为了考虑安全,营造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比赛选定两个“阿妈”,他们平时在村民中很有威信,他们既是两个队的队长,也是比赛的仲裁和记分员,全队所得的奖励资金也是由他们按具体表现分配给每个队员,但这仅仅是为了营造一个节日气氛。

05.jpg

05.jpg

  缝制好的五彩经幡树

  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更换经幡是藏家人每年藏历新年间的主要传统活动之一。藏历年初三,按坚耶寺住持卜算的时间,早上8点整,村中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各家各户的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称“托随”,意为在屋顶上进行的祭神祈福仪式。
  著名藏学大师根堆群培先生,认为经幡产生于吐蕃时期,最初立在门前武装力量的兵器长矛,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幡从长矛变成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祈求福运升腾的象征物。
  五彩经幡,藏语称“塔窖”,将五彩布缝在“塔星”(意为柳树枝)上,最后就制成了“五彩经幡树”。五彩经幡,顾名思义有五种颜色:蓝、白、红、绿、黄。每种颜色都有着特定的含义:蓝幡象征天空,白幡象征白云,红幡象征火焰,绿幡象征绿水,黄幡则象征土地。?
  80多岁的次仁老人告诉笔者:“首先我们要煨桑,抛洒糌粑,然后根据历书上指定的巧藏(吉利方位)换插经幡,这是习俗惯例,我们祝愿大家来年吉祥、扎西德勒!”
  坚耶村的人们很有集体观念,大家穿上新衣,早早的把青稞酒、“卡赛”(油炸果子)、“切玛”(五谷斗)等端到楼顶的平台上,再把煨桑用的柏树枝和崭新的经幡准备好,邻居们隔着墙头互相拜年,时辰一到,大家一起把表示福运升腾的新经幡挂起来。
  8点整,寂静的村庄突然之间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祝福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每座屋顶上青烟升腾,簇新的五色经幡在朝阳的映射下使整个村庄都明丽起来,笔者所在的楼顶上,年轻的村妇们唱起动人的祝酒歌:
  没有确实没有
  贵人身上没病
  有啊的确有啊
  席上有茶有酒
  “扎西德勒”的祝福声不绝于耳,很远很远都能听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10 04:35 PM , Processed in 0.06977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