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928|回复: 1

加拿大处方药报销80% 也比中国贵3到10倍

[复制链接]

升级   23.15%

327

主题

330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发表于 2014-5-16 2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0516_2758.jpg

  医患矛盾频发,看病贵、看病难成了对国内医疗众口一词的指责。可一位移民加拿大的杭州读者告诉我们,和加拿大相比,国内看病的难和贵,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前段时间一部电视剧《医者仁心》因为真实展现了看病难的现象,据说引起了很多共鸣。在不少内地朋友心中,欧洲与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简直像一个传说:英国、德国看病可以报销路费;加拿大住院不花钱、医院包三餐还可以免费请看护……

  不过,以我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欧美的医疗并非人们想像中的那么美,国内看病也不是人们以为的那样难。

  看专家等半年

  中国人常说“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其实真正难排队的,是三甲医院。如果你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不用排队。即使是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最好的医院,排上一个星期,也能看上国内顶尖的医生。这样的“等”,与在加拿大看病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到加拿大后第一次看医生,到相当于国内社区诊所的walk-in clinic,等了近一个小时见到了医生,医生给开了血检。在国内,即使是最基层的社区诊所也配备了基本的血检、B超、心电图设备,而加拿大的诊所里这些 设备一概没有,必须得到独立的lab里去做。坐公交车赶到lab,发现里面坐满了排队的人,只得乖乖二次排队,又是一个小时。

  国内医院三小时可以拿到血检结果,最快的只要半小时。在加拿大,血常规这样的简单血检,两三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复杂些的血检,则需要等上一周左右。检 查结果自己一般是看不到的,由lab直接传回诊所,医生看了有问题才会给你打电话,再去诊所第三次排队。如果医生认为还需要做其它检查,又如此这般循环一 番。

  更无奈的是急诊不“急”。有一次老公打冰球,摔伤了眉骨,愣是在急诊里流着血等了八个小时。免费医疗系统的原则,就是把有限的公共资源留给最需要它的人,所以它的优先级并非按先来后到,而是按“没流血的让给流血的,不要命的让给要命的”。

  按照这样的优先级原则,如果得了不要命的慢性病,需要看专家,那就慢慢等吧。两三个月是基本的,半年也属正常。对比之下,国内做B超等一个上午算是高效极了。不同的是,加拿大是通过预约的方式让你在家等。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等待,是因为要做膀胱镜。等了三个月见到专家,再预约膀胱镜,又等足了一个月。医生看着我无奈的脸,好整以暇地说:“Well , you are not dying(你又死不了)”。有了这样的经验,老公再碰上等三个月做一个腹部B超的事时就淡定了许多。

  医疗保险价格不菲

  加拿大是强制性全民医保的国家,不论持工作签证、学习签证还是永久居民枫叶卡都必须买医疗保险。“看医生、住院、手术不要钱,处方药报销80%”的美好福利,都是建立在不菲的医疗保险上的,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拿温哥华来说,最基础的医疗保险叫MSP,每个人都必须买,每个月直接从工资里扣120多加元。此外,公司还帮我们买补充医疗保险和牙医保险,每个月 230多加元。我和老公两个人加起来,每月的医疗保险费用高达350加元,一年则是3800加元,相当于22000元人民币。而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在欧美 国家中还算是便宜的。

  医疗保险MSP有三个月的等候期,第一次登陆加拿大,必须等三个月才能享受医保;离开加拿大6个月以上回加,必须重新等三个月;换工作如果衔接不紧密也有可能出现医保的空窗期。

  如果你很不巧在这期间需要看医生,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看病贵”。我便这么“很不巧”了一回,在诊所里和医生见一面便被收了80加元,再做了一次最基础的腹部B超,价格是200加元,着实让我体会到了没有医保的“贵不可攀”。

  加拿大的药费也不便宜。比如说非处方的感冒药在15加元左右,而处方药即使报销了80%以后,依然比国内贵了3到10倍。有一回医生给我开了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报销后仍要40加元,报销前的价格高达200加元。

  看牙就更贵了。加拿大并非人人都有牙医保险。没有保险的话,洗一次牙200加元,一个日本朋友拔了几颗牙,花了1000多加元。无怪乎在欧美,穷人是看不起牙的,牙医保险被视为中产阶级的象征。

  医生都很“淡定”

  国内医生有个很受诟病的做法,就是有用没用的检查开一大堆、一个小感冒也挂点滴,而加拿大的医生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为免费医疗是公共资源,不能浪费,所以医生们都是“淡定姐”、“淡定哥”,在开药开检查的时候可说是非常“吝啬”。

  记得有一次我咳到晚上睡不着觉,自己觉得实在难受才跑去看医生,等了一个多小时,结果一见到医生傻了眼,对方戴着一个大口罩,咳嗽得比我还厉害。她奇怪 地问我:“Why are you here?(你来干嘛的?)”药都没给开就让我回去了。有个朋友做完门诊手术,医生连消炎药都不给开,只说“有需要再来”。

  加拿大非常鼓励生育,但是对待自然流产的态度却又非常之淡定。医生认为每次怀孕都有30%的几率流产,一次两次出现流产,医生不会开任何检查,只有连续 三次出现流产,才需要做病理性检查。这些做法且不论好坏,放在国内,八成会被扣上顶“麻木不仁”、“草菅人命”的帽子,少不得跟医生理论几句。

  小毛病不上大医院

  有趣的是,看病能找出不少毛病的欧洲和加拿大,人们对于本国医疗体系的满意度却不低。在一项由“哈里斯互动”公司开展的医疗体制满意度调查中,只有12%的加拿大人认为本国医疗体制需要大的改革。

  也许你会说,这些国家人口少、资源多。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有约250万执业医生,约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二;加拿大有执业医生约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约为千分之二。同样的医患比,为什么中国人对于看病难的感受特别强烈?在我看来,加拿大医疗体系不少做法或值得参考。

  在加拿大,如果生病了,先找家庭医生或是上walk-in clinic(社区诊所)。Walk-in clinic的规模都很小,一般由四五个医生组成,小一点的可能只有一两个医生,远不如国内社区诊所的规模。家庭医生和walk-in clinic里的医生都是全科医生。

  如果全科医生觉得有必要,由他们开单子转诊到specialist(专科医生),专科医生若觉得实在必须,再转诊到大医院。这是看病必须遵循的程序,想直接上大医院?对不起,根本没门。

  正是因为社区诊所做好了守门员的工作,80%的病人可以在全科医生那里得到治疗,只有20%的病人需要见专科医生。加拿大非常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全国7万名执业医生中,51%是全科医生。

  相对的,根据卫生部的数据,在中国250万执业医生中,只有不到8万名全科医生,比例仅为3%。有调查显示,中国大部分病人的首诊在综合性大医院完成,大量的稀有资源浪费在了简单的疾病上。

  在国内,在医院混乱嘈杂的环境里耗上一天着实让人郁闷。在加拿大虽然实际等候时间比中国长得多,但因为见专科医生或者去大医院都必须预约,干耗在医院里的时间并不长,且控制了候诊人员的数量。少了国内大医院里挨挤、大眼瞪小眼的等候,人也比较容易心平气和。

  在加拿大,药物和检查独立于医院存在,见一次医生80加元的高额收费也保证了医生的收入,因此医生不会开不必要的检查或是药物。血检、B超、心电图等检查都是在专业而独立的lab里完成的,任何医生都有权限查看所有的检查结果,并且信任这些结果,因而这些结果在各个诊所、医院通用,避免了重复检查。

  高学历严准入

  在英语里,医生和博士的单词是同一个——“Doctor”。在加拿大的医院里,只要被称为某某医生,他的学历一定是博士。在欧美,医学和法律专业只向最顶尖的学生开放,而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之后,还必须经过住院医生的培训才能行医

  这个过程最短的是全科医生,培训期为两年,专科医生都在三年以上,有的甚至可长达六年。一切都顺利地话,一个人可在28岁拿到医生执照,但绝大多数人都在30岁以后才能独立行医。

  这样严格的准入制度,保证了医生整体的水平。即使是在只有几个医生的社区诊所,给你看病的医生也是医学博士。当然水平也有参差,我也碰到过在问诊的时候不停查资料的医生。但瑕不掩瑜,总体来说不必担忧到小诊所碰不到好医生。

  以上所说的这些做法,或许目前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但有些流程却是能改进的。有一次,母亲在国内就医时,因为拿错CT 结果被误诊为脑出血,着实把一家人吓得不轻。其实在加拿大这样的误诊按理说出现的几率更高,因为看病的流程被细分,常常问诊的是一个医生、量体温的则是另 一个医生,待到抽血拍CT,医生已经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轮。

  但所有的医生都遵循一个“标准流程”,那就是首先必须跟患者核对姓名和生日,就避免了这种误诊的荒谬结果。所以在加拿大看病的时候,我得不厌其烦地报n次自己的姓名生日。

  还有一个朋友感慨地对比在国内和加拿大生孩子的经历:在国内产房里,医生皱着眉头骂她“叫什么叫,谁还没生过孩子”;在加拿大的产房里,医生带着笑容鼓 励她“Wonderful, you are doing great!(太好了,你做得很棒)”,这句话是加拿大医生和护士的口头禅。也许问诊的时间仍然只有5分钟,但这些“举口之劳”会让病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将矛盾消弭于无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8%

0

主题

5

帖子

4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4
发表于 2014-9-9 07: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急诊”,国内杀医的事情都发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3 07:43 AM , Processed in 0.0716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