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电影欣赏Friendly Persuasion 四海一家

[复制链接]

升级   80%

20

主题

22

帖子

8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
QQ
发表于 2018-9-24 09: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部1956年推出的电影讲的是美国南方内战时期,一个奎克教徒Quaker家庭的故事。这电影目前看来包含两个重点,一是内战时期,这个地区的居民对抗南军,为保卫家乡而战,也同时是为解放黑奴而战。另一个重点在当时一些不引起争议,但在现在这时刻特别引争议。就是颂扬以武力制服敌人,对付邪恶必须拿起枪杆。今天美国及西方的主流完全反对这一思想,但这影片反映了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道德思维。
        电影男主角是惯演西部片的帅哥贾利古柏Gary Cooper,女主角桃乐西麦瑰Dorothy McGuire,片中饰他的妻子。另一个重要的男角是演他们大儿子的安东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柏金斯在这片中才24岁,这也是他的第二部电影,但却因为这部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导演是著名的威廉韦勒William Wyler,这时他已经导了罗马假期Roman Holiday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黄金时代等多部名片。
        这部电影也是由一部同名小说改编,证实几乎所有的好电影不是真人真事改编,就是由好的小说改编。
        剧情:
        时间是1862年,在美国印地安那州的南部,一个奎克教的家庭过著简单温馨的生活。男主人是五十多岁的杰斯Jess Birdwell,家庭中包括他的太太伊莱莎Eliza,大儿子乔许Josh,一个荳蔻年华的女儿梅蒂Mattie,及一个小儿子小杰斯。
        奎克教徒的生活简朴,家中甚至没有乐器,平时也无娱乐。每周上教堂时,对面街上的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都会传出风琴发出的音乐及合唱的声音,而奎克教的教堂就非常安静,甚至没有牧师讲道的声音。只是教友坐着沉思或默读圣经,或是有人起身讲自己的受感召的经历。
        但是杰斯是一个天生有些反叛的个性。好像他驾驶马车带家人到教堂时,就会利用机会跟一个好友的马车斗快,经常演出赛车。伊莱莎个性拘谨得多,就要丈夫将那匹喜欢斗快的马匹去换掉,换一匹跑得不那么快的。但是后来杰斯却换了一匹跑得更快的。
        一次他们全家人到镇上的嘉年华去玩,杰斯还趁机买了个风琴。当风琴送到家时,伊莱莎大为吃惊,禁止他将风琴搬进屋内。而且奎克教也不允许教友家中有乐器。但杰斯坚持不肯,伊莱莎就说,如果他坚持将风琴运到屋里,她就去仓房睡。结果伊莱莎拿了圣经就到马仓去睡。不过他们夫妇感情是好的,杰斯趁著送毛毯给她时,两人在仓房的稻草上过了一晚。结果杰斯同意将风琴放到阁楼,轻易不会去弹。
        平静的日子不长久,在一次教堂聚会中,联邦的军官跑来说,南军就要打到这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要保卫家园。但是每一个奎克教徒都说,他们的信仰是和平,绝对不会参与战争。他们用各种理由宣示,和平是最重要的,任何情况下,武力都是错误的。
        当杰斯一家去嘉年华时,乔许跟一个同样是奎克教徒的朋友见到摔交擂台,朋友手痒上去打了一轮,虽然赢了,却不肯将对方打倒。就是秉持不打架,不争斗的原则。
        但是一天,大儿子乔许跑回家说,邻居的社区已经被南军攻入,房子都被烧了,他说,他要保卫家园,因此拿了家里的枪就前去参军。母亲一方面担心得不得了,一方面也反对任何人动武,因此非常伤心,茶饭不思。
        乔许参军后,就在不远处阻截敌人。他和同伴躲在障碍后迎战,他无意发枪,但是眼见同伴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倒地,他含着泪发了第一枪,然后一边哭一边又发了第二枪。
        不久乔许的马跑回家,但人没回来,伊莱莎认为儿子必死无疑。父亲杰斯也奋然将自己的长枪取出,前去迎战。他在战场被一名南军狙击,幸而躲过一劫,但是当他有机会将对方打死时,他放过了对方。他没办法对人开枪。那南军涕泗交流的感激离去。
        这时伊莱莎与两个儿女在家中守候丈夫及儿子的回来,但一大批南军开到,伊莱莎以奎克教徒的友善精神,招呼他们,还为他们煮东西吃。这时一个南军见到他们家有一只又大又胖的鹅,就准备杀来吃。没想到伊莱莎气急败坏的阻止,见对方不停手,居然用长扫帚打那名南军,才将对方阻止。原来这只鹅是伊莱莎的宠物,从来不准人欺负。而现在连伊莱莎也忍不住,生平第一次“动了武”。
        不过杰斯在战场发现了儿子乔许,他没死,只是受伤。他将儿子带回家,一家团员。
        制作与卡司:
        这部联艺公司(United Artiest) 电影的背景非常美,一个乡村间的小屋,门前一条河流,小杰斯和那只叫珊蔓莎的鹅,在河畔追逐嬉戏,充满了人世间的祥和宁静。电影开头介绍是印地安那州的南部,但后来却在加州San Fernando Valley取景。其他都是在片厂拍的内景。即使这样,预算还是超出一倍,由原本的150万增加到300万。
        电影的摄影非常美,很多画面都是在夕阳时分拍的,因此光线很美。这也是导演威廉韦勒的第一部彩色片,证实他用了心。
        贾利古柏演这片时已55岁,但他起初是反对演这个有三个孩子的父亲的角色的。此外他也不喜欢这角色太过被动,因为全部人都拿起武器时,他仍然拒绝任何形式的参与。不过这部小说的作家威丝特Jessamyn West 说服了他。她说,一个内敛的男人,更显示出实力。
        原来这本书是写Birdwell一家人40年的事,而且内战那部份只占很少地位,但是为了搬上银幕及有更大的冲突性,威丝特做了大改动,最后只说了1862年一年内的事,还加重了战争的戏份。
        演大儿子乔许的安东尼柏金斯是最出色的,他在这片中非常英俊,让人看得目不转睛。相信导演也注意到,在影片中,当杰斯带着乔许到另一个镇去,要买一匹好马时,那个女马主(寡妇)有三个女儿,她们就像女色狼一样,包围主乔许,简直像是要将他生吞落肚里一样。相信这一段完全是导演针对柏金斯的外型,加进去的。相信这样的安排也让贾利古柏看了不快。过去他才是电影中英俊的主角,电影中的英雄人物,现在江山代有人出了。
       
bef76eced15a96a4fea1135a352604f9.jpg

        我们现在对安东尼柏金斯的认识,多数来自他后面的电影,特别是那部惊憟片惊魂记Psycho (1960)。这部片造就了他在影坛的不朽地位,但此片角色深植人心,也为他定了型。否则如果他一直能演英俊小生的角色,就是女影迷之福了。不过导演选他演这一类有些怪异的角色,或许也因为他的害羞性格,及他的同性恋倾向。实在是一遗憾。
        看这电影一定会注意到,片中奎克人说话时的古语部份,他们都用thee,thou,thy等字眼取代我们惯用的:你,你们,你的(you, your) 等新字。
        这部影片推出时叫好又叫座,当时被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编剧,最佳音乐,及最佳录音等六项金项奖。并在坎城获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另外要提的是,影片推出时,适值好莱坞调查隐藏共党份子,所以被列黑名单的该片编剧Michael Wilson的名字不在影片中出现。
        电影争议:
        这部电影对于奎克教有很正面的描述,但是对于南军就有很负面的描述。说他们每到一处就抢掠,就烧杀。影片中亦认为人人都有义务将南军当做敌人以击毙。事实是打仗时两方面都有恶劣的军队,这部影片明显是站在北方联军那一边。并且强调解放奴隶就是正义之战。(我怀疑因为编剧的左倾立场,有意将主人翁一家写成北军的一边。事实看这电影很容易就将Birdwell当成南方人,不论是习俗及性格都更像南方人。但因编剧立场,他将好人都写成北方人。)
        这使我想到“乱世佳人﹞这部电影,因为那一部1939年的电影是由一个南方女子所写,因此对南方充满了认同及同情,不时攻击北军的残暴。这影片也长久的影响到很多人,对于南方居民,南方军队,及南方的思维产生同情心。也因为如此,虽然乱世佳人被很多人认为是好莱坞最成功的一部大制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圈内人抵制,地位远不及“北非蝶影”,或是大国民The Citizen Kane来得高。可见在那几十年间好莱坞的政治气候已出现改变。
        这部电影另一个引起争议的地方是,影片的主题是:在必要时使用武器是正道,和平不会平空出现。这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今天西方的主流思维就反对这想法,好像联合国,坚决反对对任何独裁或暴徒发动军事制裁。遇到任何武力冲突,尽管正邪明确,都主张以谈判方式解决。
        片中有一些对白,就引起目前西方主流思潮的争议。好像乔许在片中说的话:
        任何人杀死无辜人民,就是我的敌人。
        我不知道我是否会杀人,但是时间到时我会尝试。
        到最后,杰斯仍然不愿参与,一个北方联军的军官就对他说:
        如果你要帮忙,就拿起枪去参与。
        我想还没到那地步。
        如果你追求的是和平,你光在这里锯木头是达不到的。
        这些话就是反战者不愿听的。最近当专播放旧片的Turner Classic Movies播放这电影时,主持人Robert Osborn 跟共同主持(女星) Drew Barrymore就一再申明:这部电影的很多主题是我们不能认同的,不过……。明显是指片中的主题:和平不是空谈换来,必须付出代价。这是他们不同意的。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之前,欧洲及美国的姑息主义pacifist对希特勒一味让步,造成欧洲后来的大屠杀,及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所以后来卷起了一阵批判姑息主义的声浪。这电影可以说是在那风气下产生。但七十年代以后直到今天,姑息主义以和平主义之名重现,反战势力席卷年轻人的世界,
        这部电影后来很受保守主义者推崇,据说美国前总统李根Ronald Reagan就将这影片的烤贝送了一部给当时的苏联总理哥尔巴乔夫。一个奎克教徒总结影片的主旨说:这影片呈述的不是战争的悲剧,而是姑息主义的错误。(October, 2013)
        原文链接:http://www.ritagiang.com/article.php?id=4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4 06:50 AM , Processed in 0.07249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