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79|回复: 0

回国省亲,才是美食天堂之旅的正确打开方式

[复制链接]

升级   74%

22

主题

22

帖子

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
QQ
发表于 2019-9-30 13: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克姐

  八月中下旬,我和儿子回国省亲旅游了一段时间。距离上次回去,已经整整两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亲朋好友多时不见,最直接的欢迎方式自然就是大大小小的饭局,让我这个已经习惯温村平淡恬静生活的老阿姨又是脑洞大开。回来诸事安顿以后,想到的第一篇文字,当然是与吃有关,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图片 1.jpg

图片 1.jpg

  随着省亲路线从北移到南,我们接触到的美食从秉持传统、朴素大气的山西面食,到带着江南婉约气息的杭帮菜、绍兴菜,再到帝都南北荟萃的各种菜系,种类之繁多,风格之迥异,再加上改良革新品种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同时,不禁慨叹国人对美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热爱,以及由此迸发的无限智慧,真是无愧中华民族“民以食为天”的称号。
  每到一地,家人朋友表达诚意的方式,无他,就是以本地特色菜招待。旅途的疲惫用一顿佳肴就可以洗去大半,对于我这样的准吃货而言,简直是体贴到家了。曾经日思夜想的经典菜肴终于化为实物,呈现在眼前摆放精美的盘子里,无需客套,下箸对准目标,迫不及待放入嘴里,即刻大快朵颐,甜酸咸香,美食的记忆闸门顿时打开,灵巧的味蕾瞬间给出准确的判断,嗯,还是那个味道;嗯?可能差了一点?而食物本身,则早已不耐烦地滑入喉咙。
  山西面食名扬天下,刀削面、猫耳朵、剔尖、碗托、莜面栲栳栳..…回去之前就已经提出了要求,希望品尝的特色面食按喜好与好奇程度排了座次,只等家人一一安排出来。家里做不了的,就上饭馆搞定,过油肉、凉粉、油糕、烧卖,外表朴实无华,却都是好吃到爆。对于在温村深居简出的我来说,这才是享受美食的正确打开方式。而饕餮之旅,才刚刚开始。

图片 2.jpeg

图片 2.jpeg

  回到我的老家,父母早已精心准备,特意在农家菜馆安排了全家族的大聚餐,小时候过年时才会端出来的菜肴悉数亮相,连久违的甲鱼都上了桌面。老家人都不善言辞,唯有以心目中最高级的席面,才能表达他们欢迎远方儿女回家的激动心情。而土菜的特点,只是装盘不讲究,形式大刀阔斧,在体现绍兴菜咸鲜的口味上却不打一丝折扣,而我心心念念盼望的,正是那一口原汁原味、深入每一寸毛孔的家乡的味道。
  接下来的同学聚会依然延续这样的基调。中学同窗阔别经年所带来的神秘感和小欢喜,都化为包间里一盘盘的美味佳肴。海陆空齐上阵大概是约定俗成,每家饭馆的特色也是一定要品尝的,硕大的转盘上转眼就玲琅满目。人到中年,谁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职场还要抖擞精神应付八方,即使本地的同学们,其实也难得碰面。因此,我很高兴成为大家聚会的理由,坦坦然坐在那儿,直面美食的诱惑。

图片 3.png

图片 3.png

  等到了帝都,中国的权力和文化中心,毫无疑问的美食的集大成者。那里有着让人应接不暇的品牌和无数规模不同的饭馆,或集中在各大shopping mall,或散落于市井之间。从来没想过汉字有如此的魅力,单单是一个店名或菜名,或华丽或简约,或是几个汉字精妙的组合,就能让人产生对美食无限的遐想,屡屡让我们患上选择困难症。每次出去吃饭,都恨不得自己的胃变成无底洞,将目光所及,统统收入其中。
  最后,化繁就简,以北京烤鸭开场,以传统京菜收尾,不负首都之行。期间或高贵隆重,或简单随意,品尝到了各种风味的美食,弥补了在温村没大事不下馆子的缺憾。
  短短十数天,从汾河沿岸,到钱塘江边,从黄土高原到烟雨江南,在享受饕餮盛宴,大呼过瘾的同时,也有些许的困惑。在温村生活时间久了,习惯了在家烹饪,粗茶淡饭的生活,猛然遭遇视觉和味觉的强烈冲击,山珍海味的轮番轰炸,竟然让我产生了些些负罪感。

图片 4.jpg

图片 4.jpg

  我的家乡是全国排名靠前的县级市,年人均GDP早已突破1万美元,与发达国家相当。一方面确实生活富裕了,一方面此地向来民风剽悍,人们花钱大手大脚,又好面子。无论是自己家的团圆饭,还是和同学的聚会,上菜数量明显超出众人的肚容量,很多菜就寂寞地堆在那儿,少人问津。我自然是贪婪地享受美味,无奈到后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被温村简单家常菜伺候惯了的胃口显然接受不了珍馐美馔,连我正在青春期的儿子都明显战斗力不足。其实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家乡人似乎也没有打包的习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后,一声招呼,大家纷纷离席潇洒而去,留下满桌美味,有的几乎一动没动,不由得让我这个村里人暗呼可惜,快速盘算一番,这得相当于我多少顿午餐呐。
  想想在温村,一是不怎么下饭馆,偶尔去一次,点的菜量也按照人头斟酌过,若有剩下的,必然底气十足地冲服务员索要打包盒,认真分拣之后带回家去。人人如此,谁也不会觉得这是丢面子的事情。
  而在国内,所到之处,浪费似乎正在变得理所当然,而且妇孺老幼,全都默许。我们刚到杭州的那天,去西湖附近一家有名的连锁餐馆吃饭。隔壁桌是两位少年,点了满满一桌菜,有5、6个吧。想想他们是和我儿子差不多的年纪,正是需求旺盛的时候,因此可以理解。一会儿风卷残云地吃完了其中两个菜,剩下有两个菜一动未动。我以为他们是给别人点的,要打包带走。等吃了两口再抬头,少年已不见身影,那两碗菜依然安静地放在桌上。当时场景,让我愕然。
  所以,是我这个久居村里的老阿姨太小家子气了,跟不上小康生活的节奏?还是国内一味提倡拉动内需,忘记了和勤俭节约做好平衡?

图片 5.jpg

图片 5.jpg

  不过,这些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毕竟离开家乡太久,对于面对美食没有什么把控力的人来说,满足口腹之欲肯定是首要任务。
  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也注意到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首先,美食改良和革新的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增长有一定关系。经济发展较快,市场经济活跃,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餐饮界快速推陈出新成为常态,当然也是满足人们不断喜新厌旧的口味变化。比如我的家乡,虽然是三四线城市,由于信息和人员的快速流动,品尝到全国各地的风味已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在山西,相对经济增长缓慢的省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缓慢很多,菜肴的变化较少,传统依然保持良好,地道的本地风味依然是主流。
  等到了帝都,数以百万计的北漂大军,快节奏的生活,让快餐文化和各地美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扬光大。中西南北餐饮之间的融会贯通,巧妙结合,又诞生了无数网红餐厅,时时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怪不得很多明星都纷纷进入餐饮业,这个市场需求实在是太大。
  其次,美食的制作越来越商业化,大量的加盟店和连锁发展模式,让本来是小厨房专门制作的菜品,变成了批量生产,少了精雕细琢和慢工出细活的专注。况且,有些改良,在我这样老套的人看来,更像是画蛇添足。比如某某家的红烧肉,创新加了咸鱼在里面,个人认为压制了肉本身的味道,故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他家的龙井虾仁,一看就是快速应景之作,也没有感受到龙井茶叶的香气,因而变得不伦不类,白白辜负了这道名菜。也许是没有找对地方,毕竟接近平民的连锁餐厅,靠的是实惠的价格,以及相对周到和快捷的服务,名菜只是噱头而已,当不得真的。
  而如果你对菜品和质量没有过多要求,单纯为了果腹,市面上那么多餐厅,加上闪电速度的送餐服务,一定会让你欣喜不已。写到此,我又开始怀念这趟美食之旅了。
  不管怎样,这一趟短短的旅程,让我尽情品尝了几乎各大菜系的经典菜肴,极大满足了我的中国胃。接下来就是发愁,我每天的午餐带什么?
克姐:人到中年,却有勇气抛却国内的浮华喧嚣,享受枫叶国恬淡闲适的平凡生活。朋友眼中独立能干,儿子面前乖乖认怂。时而活泼,时而沉静。向往斜杠人生,因而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愿与您分享内心感触,感受世间万象。
0a900409ea2c8b064156e0c67e1bf3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7 12:27 PM , Processed in 0.07113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