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3327|回复: 0

[励志]在微软的成长与悲伤

[复制链接]

升级   77%

17

主题

1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QQ
发表于 2023-9-13 07: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微软的成长与悲伤



「是不是该离开呢?」我内心那个世界因我不同的声音又开始呐喊。「最大化我的影响力」、「做对世界有影响的人」、「重新选择」这些想法不断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此时此刻,我内心清楚地知道,那个答案是:「是的!」





在微软的成长与悲伤


很多离开微软的人,都对这家公司怀有一种矛盾的心情。

这家公司改变了世界,创造了历史。它创造的新科技引领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比尔盖兹的那个「让全世界每个家庭桌上都有一台电脑」的梦想逐渐变成事实;这个梦想改写了人类交流的方式,而未来的远景也激励著每个员工每天奋发努力。因为,当你知道,这种奋斗有可能写入人类历史的基因时,那种强烈的价值感、那种被点燃的激情,会让员工与管理者油然生出一种使命感。

而这种「改变世界」的梦想与激情,也是微软公司不断创新的基因与动力。

在这家独一无二的公司里,它的成功有很多独到之处。比如,理解在大环境中把握技术方向的重要性,当微软在早期的Basic 产品中获得成功后,开始投入DOS的研发。DOS成功后,微软立即将资金和人力投入新技术的研发中,并成功推出了Office 系列软体产品。随后,微软又利用Office等软体获得的积累,开始了WindowsNT、Windows2000、WindowsXP 等新一代作业系统的研发。在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微软公司总是把技术研发摆在关键地位,并将技术看做公司唯一可长期延续的财富和优势。

比如,微软于二~~八财政年度投入其营业额的七分之一做研发,这个比例在「世界财富五百大」企业中名列前矛。

此外,微软公司很重视人才,它会「三顾茅庐」地邀请优秀人才加盟。当年,比尔盖兹想请阿尔钦加入微软时,透过朋友多次联系他,阿尔钦一开始都置之不理。后来经过比尔盖兹再三邀约,阿尔钦终于答应来微软谈谈,结果他一见到比尔盖兹,直截了当地说微软的软体是世界上最烂的,实在不懂比尔盖兹请他来做什么。比尔盖兹不但不介意,反而对他说:「正因微软的软体存在各种缺陷,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比尔盖兹的虚怀若谷感动了阿尔钦,终于把他请来微软公司效力。

IBM著名的深蓝电脑设计者许峰雄博士,也是受邀加入微软的人才之一。许博士是我的好朋友,逢年过节时,我总会打电话给他,聊一聊近况,听听他的想法。年复一年,我终于打动了许峰雄博士,邀请他到微软来工作。虽然他最终不是加入我的团队,但我一样引以为豪。在微软,许多人都像我一样主动地发现人才、跟踪人才和吸引人才。

每一年,鲍尔默都会要求七大商业部门的管理者,将该部门最杰出的五十到一百五十位人才的详细情况报告上来,他会把这六百人的资料装订成一本独特的《人才报告》,然后花上整整两星期的时间来评估这些人才的发展前景,每天还会邀请其中的二十位共进晚餐,以进一步了解他们。这样的做法可以为高级人才在公司内的发展设计最好的路径,也可以在公司有空缺职位的时候,迅速找到合适的人选。

鲍尔默非常重视人才,他期望自己认识这六百人中的每一位。因此他每晚睡前都会认真地读几页。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能清楚地记得这些人的名字,甚至记得上一次与某个人谈话的具体内容。据说,他经常走到某个员工面前聊天,不但叫出对方的名字,还提到上次的谈话内容,或者很自然地询问:「上次你说的那件事解决了没有?」这样的问话,总是让员工惊讶万分,也由此深深佩服鲍尔默在员工身上所下的工夫。

除了培养优秀人才,公司也必须发现并督促那些表现较差的员工,给予他们机会改进,否则就只能要求他们离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微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分级评估体系,并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在每一年度的考核中,每个副总裁必须把他的部门所有的员工分成四个等级:一、超过期望,二、达到期望,三、达到大部分期望,四、没有达到期望。每一个等级的员工必须占合理的比例,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员工被评为第三或第四等。其中,拿到第四等的员工(大约在五%左右)等于是拿到了「不改进就得走」的最后通牒。

鲍尔默深知,这样的制度下如果管理阶层不以身作则,就无法得到员工的支持和信服。所以,即便在副总裁或总经理这一级,微软也施行严格的淘汰制。有一次,鲍尔默召集了公司最资深的一百人开会,并告诉大家:「我要求你们找出表现最差的五%员工,不论他们资历如何,都要给他们一个不改进就得走的警告。不论资历的意思是,今天有你们这一百位高级经理在这里开会,明年开会时,就应该只有九十五个人了。」台下的经理听到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心里都暗暗一惊。鲍尔默所言确实不假,第二年开会的时候,真的有不只五位高级经理「走人」了。

尽管微软有著如同精密齿轮般的管理方式,也有其成功的动力与秘密,但是,就像许多公司一样,微软公司也遭遇了「中年危机」,或者说,它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时暴露出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经历过成长的阵痛,甚至会有一些让人感觉窒息的环节和无法跨越的禁锢。种种我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的细节,那些难以言表的快乐和后期的无奈、失落,都在在让我感觉到离开它的日子已经不远。

尤其是回到微软总部工作的那几年,似乎正是微软在经历了巨大成功之后的「迷茫期」,它像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任性张扬、雄心勃勃、有理想,但是却缺乏章法,没有主见。在网路大潮来袭时,软体公司也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会,而对微软这样以终端软体销售为主的公司,我甚至看到了它站在两条岔路口的中间,却哪一条都不愿意舍弃。对于.NET 的「始乱终弃」,完全就是一种浅尝即止的试验。而Windows Vista 的编写工程,让数万工程师像是搭建海市蜃楼一样,天天想像著新产品的艰难问世,最终让两年半的努力完全被推翻。

从一九九八年到二~~五年,我在微软服务了整整七年。其中两年在北京,五年在总部,不得不说,在总部工作的最后一段日子,我备感煎熬。在一个庞大的体系里,我的声音已经无法发出,关于对产品的方向与想法,总部鲜少有人倾听,我如同一部庞大机器上的零件,在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环境下运行。这不过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被换掉的职务。当时那种价值的失落,以及精神上的空茫占据了我的内心。

「是不是该离开呢?」我内心那个世界因我不同的声音又开始呐喊。「最大化我的影响力」、「做对世界有影响的人」、「重新选择」这些想法不断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此时此刻,我内心清楚地知道,那个答案是:「是的!」

二~~五年三月,我开始思考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不料这样一场工作变迁,后来竟演绎成两家网路公司一段激烈的冲撞。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事件的主角,更没有想到,一次再平凡不过的工作变动,竟能成为一桩世纪诉讼。文/李开复,范海涛

摘自《世界因你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2-25 12:19 AM , Processed in 0.07615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