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探亲有机会乘坐一次G字头的高铁。感觉极好!人少、安静、快速、价格适中。飞速的列车将我带回家乡的路上,在领略沿途环境的巨大变化时,也感慨相比中国交通的巨大变化,多伦多的地铁、交通发展何其缓慢。回来跟多伦多的同事们聊起高铁,大家都艳羡不已。 和久未见面的国内老朋友们说起高铁,大家也是高度统一的认为高铁改变了生态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几个好友身在郑州,突然想吃西安的泡馍,打高铁直奔老孙家,2个小时到西安,大快朵颐后当天就回来了。2个小时什么概念,比如现在郑州大兴土木搞建设,城东至城西开车一个来回也得2小时,难怪大家说起高铁的飞速神采飞扬,那是在城里堵得太久了。北京至天津半小时、西湖至太湖半小时,高铁时代畅行全国变得轻而易举。 我买的是二等座,北京至郑州309元。600多公里2个半小时车程。感觉比做飞机合适、安全。目前国内飞机误点频频,经常让人坐在飞机里等待指令起飞一、两小时,还真不如高铁来得舒服。
搭乘高铁要求实名买票,全程对号入座。北京西客站候车室内井然有序。
6月初,我乘坐的高铁列车二等车厢并没满员。
时速从100多公里开始,逐渐加至306公里并一路维持这个时速。据说刚开始运行时高铁的速度更高。车子运行期间,相当平稳。有报道称曾有乘客拿香烟和空矿泉水瓶做过平稳度测试。将空矿泉水瓶倒立在有一定倾斜度的坐椅上,水瓶纹丝不动。如此快的速度,竖立在小桌板上的香烟都能站立不倒。
车上有现磨的意大利咖啡,25块人民币一杯。慢慢喝着、聊着、看着外面的风景,不知不觉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沿途再不是大片的农田,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建筑物和在建的高楼。
车站空无一人。高铁和线路和原来的铁路线是分开的,因此新修的车站都非常漂亮。
附:德国记者体验京广高铁高速令人振奋 环球网编译德国《法兰克福汇报》6月11日文章,原题:飞速穿越大中国。
10点整,列车准时离开北京西站。这个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火车站是京城最大的“中国风格”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之一。经过17分钟行驶,列车上的电子显示牌首次出现红色数字:308公里/小时。这传递出令人振奋的信息:世界最长高速列车线路京广高铁行程只需8小时并非夸大其词。
京广高铁于去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日开通。毛执政期间常乘火车出行。中国20世纪初就开始大力建造铁路。如今,很多中国城市把发展新高铁线路放在重要位置,以便与其他城市的经济紧密相连。
列车进入平稳行驶后,一个亲切的女声开始用中英文广播介绍,如不许吸烟等。整列火车坐满人。二等座票约合100欧元,一等座票则要160欧元左右,商务票更是高达近350欧元。今年农历新年中国约有两亿多火车乘客,只有一小部分能负担起这个价格。午餐也显示出明显的阶层差别。二等座乘客要到餐车排队,一等座则有人送餐。
车窗外的景色,并非一幅中国水墨画。开始还能在北京城边上看到在建的摩天大楼,随着阴霾越来越重,褐色的泥土与天空的界线愈加模煳。河北有很多重工业,污染程度远高于北京。
列车到达武汉。这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第一站。列车到达湖南境内时,屏幕上播放着有关中共历史的片段。抵达终点站广州时,时间为18点59分,比承诺的8小时超出几十分钟。不过,21年前邓乘坐这段线路需要两天时间。邓在广东向中国人民指示,现代化才是中国的出路。(作者马克·斯蒙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