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迁都”在即 终于迎来皆大欢喜结局(图)
中国变相版的“迁都计划”——北京市政府搬迁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据北京当地媒体《新京报》报道,北京“四套班子”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搬迁至城市副中心,同时,城区多所名校和医院落户通州。
四套班子是中国的政治术语,分别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这是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治机构的领导集体”。
2016年初,就有消息称,“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其部门将整体搬迁到通州区,具体地点在六号线附近。”
新京报的最新报道也证实了,“从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出来,行政办公区的施工工地就在眼前。”
作为一个重要的“卖点”,北京当局称,随着市“四套班子”及相关部门陆续搬到城市副中心,预计会带动40万人疏解到通州。
北京市政府迁往通州,建议BC省政府搬到LANGLEY去
北京通州规划图(图源:北京通州政府官网)
北京的人口压力来自于1990年代末。1990年北京承办了亚运会,突破了城市二环路到三环路之间原有的格局,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了北京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而城市环路已经开始修建“七环路”了。
1950年代初,有效力于中共当局的学者提出了北京的城市建设方案,即“梁陈方案”,当时该方案就提出北京的首都行政职能区域应放置通州一带,北京城保留古老的城墙以及城市所有的皇朝时代的建筑。
不过,这个方案并未获得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的批准,在毛的眼中,“站在天安门城墙上看到北京城里四处耸立的烟囱才像是一个新中国的样子”,烟囱是中国新型工业化自豪的象征。而北京的城墙最终也被拔掉,这为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埋了下伏笔。
事实上,在中国政治语境中,北京和首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北京的城市管理者与共产党中央一直存在着潜在的“对立矛盾”,这样的关系也导致北京市的行政首长在历次的政治运动或整肃行动中被共产党中央认为是“与中央对立”。
在北京市党政机关迁移通州的问题上,也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
有传言称,此方案已论证了十多年,北京市一直不动,对此,中共现任领导人习近平曾说,“如果你们(北京党政机关)不搬,就我们(中央行政区)搬。”
通州一直是北京的郊区,中国人对北京的概念此前只认定为“城八区”,北京“四套班子”一直迟迟不动的原因是,在北京有足够的医疗、教育、生活资源——这些资源的构成是因为共产党中央的领导都集中在“城八区”里居住,甚至可以划归为更小的范围的“城四区”里。
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舍弃这些资源,在中国,只有“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公立幼儿园、中小学校”才能让人既有安全感又有面子,一旦搬到通州,很多人担心会失去享受这些资源的权利——户口所在地是享受这些特权的通行证。
不过,中央的高压政策已经让北京党政班子低头,在其他生活资源及空间有限的现实情况下,中共中央的决断是迫不得已,北京市党政班子也别无选择。
“拆分北京”被认为是一个无奈之举后,北京市党政班子在谋划前往通州副中心的同时,也在用“政策”限定没有北京户口的外来者渐渐离开北京,通常是用“规定严格的子女入学”的苛刻条件“驱赶”北漂者。
北京市政府迁往通州,建议BC省政府搬到LANGLEY去
作为中国首都北京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城市功能本身(图源:新华社)
一部名为《北京折叠》的科幻小说在2016年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雨果奖介绍这篇小说“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不同阶层的北京,可像‘变形金刚般折叠起来的城市’,却又‘具有更为冷峻的现实感’”。这部小说得到了生活在北京的底层人士高度认可,
或许,北京市党政班子迁移通州的消息并不那么令人振奋,但令人欣慰的是,“城区多所名校和医院落户通州”,这让首都行政功能迁移到通州副中心变成了一种皆大欢喜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