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996|回复: 0

中国虎妈推动房价:最好的学区房其实是你书房

[复制链接]

升级   61%

14

主题

14

帖子

6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
QQ
发表于 2017-4-21 07: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420_14927508672893.jpg

20170420_14927508672893.jpg

  多伦多仅仅去年一年,房地产整体价格增幅就引领全加拿大。华人在全世界各地都是抢房的主力军。其中,和很多其他族裔不同的一点,华人买房除了有投资的原因,很多时候是为了小孩。
  《经济学人》专门撰文,发布了《中国虎妈拉动北美房价》的文章,系统性的阐述了中国家长在学区房的疯狂。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学生如潮水般涌入了北美的校园,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妈妈们也跟着来了。去年有39万4669名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校里念书,在加拿大也有11万中国学生。
  中国虎妈们常常单独来到美国或者加拿大,她们的老公们却留在中国继续挣钱。
  一位美国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应用数学系研究生的妈妈 Wenxue Hu说:“如果我不来陪读的话,我儿子可以天天吃泡面、喝功能饮料,根本不会碰任何水果蔬菜。”
  这位妈妈本来是在深圳一家公司做财务主管,为了儿子辞掉工作跑过来。通过宾夕法尼亚的当地教会,她又结识了另一群来陪读的虎妈。
  Mary Zhang的女儿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百年理工学院读大一。为了陪女儿,她也辞掉自己在中国南京的工作来到加拿大,并且在女儿学校附近买了一套独立屋。
  尽管她自己在多伦多没有工作,女儿也只是来读书,两个人都没有加拿大移民身份,但她仍然还不犹豫的先把房子买下来再说。
  而美国纽黑文的 Connecticut已经有了一个著名的“耶鲁爷爷奶奶村Yale Chinese grandparents’ village”,一共15名居民。
  这群老人和孩子们住在同一屋檐下,帮着照顾孙子孙女。因为他们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耶鲁的博士或者博士后——压根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
  尽管有些父母是租房,但有相当多的父母干脆直接买房。中国爸爸妈妈们已经成了北美房地产市场最大的海外买家。
  对于中国不断崛起的中产阶级,带着自己的身家跑到国外来也有经济上的考虑。现在中国国内房地产泡沫严重,人民币又有很大的贬值压力,投资多样化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另外有些虎妈也是希望通过买房来帮助孩子结婚。在中国文化中,拥有房子会在婚姻市场上更有吸引力。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有一个虎妈的确毫无疑问是一笔财富。
  今天,多伦多公布打压房地产过热的措施。主要就是针对这些外国买家。我们找到了“六神磊磊”的文章,也许不适合每个人。但其中的一些理念,也许可以让我们思考。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
  六神磊磊读金庸
  01
  金庸小时候,家里住在海宁县的袁花镇上,没有学区房。
  他读的小学,是袁花镇小学。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中心小。
  今天,这所小学很美,办得也挺棒。但是当时……
  反正你们家长们是多半看不上的。
  金庸读中学,一波三折,又遇到抗战爆发,读一阵就换一个地方,好像打游击。
  他先读的联合中学,是七所流亡的学校合并成的,金庸又闲不住,忍不住要搞事情,写东西讽刺训导主任。
  结果可想而知——出(开)名(除)。于是只好转到衢州中学。
  没学几年,日军打下了金华,逼近衢州,学校只得停课,给大家发流亡学生证明,就地散伙,各找各妈。
  17岁的金庸就怀揣着这样一份流亡学生证,上面盖着“衢州中学”的公章,背着衣服、干粮和随身的书籍,到重庆继续求学。
  用今天的话说,金庸,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02
  但是,别着急。
  小金庸家是没有学区房,但是有三间书房!三间!
  今天,你家有几间书房?
  那里面有很多线装书。据他弟弟回忆,这里面有《荒江女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明史》《水浒》……这些书,小金庸早早地就撸完了。
  据说《荒江女侠》就是他8岁看的。我现在三十多了,《荒江女侠》还没看过……
  不止是旧书,金庸家里还到处是新文艺作品。
  他的父亲和哥哥有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的旅行记,天南地北,无所不包。还有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报》。这些都成了小金庸的读物。
  金庸的父亲给他送礼物,动不动就送书。10岁那年的圣诞节,父亲送给了小金庸一本狄更斯的《圣诞颂歌》。
  你看人家父亲的段位!
  这本书对金庸的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他说这是“一个伟大温暖的心灵所写的一本伟大的书”。很多年后,每到圣诞节,金庸都还要翻出这本书来,读上几段,怀念父亲。
  我一直不懂什么叫“伟大温暖的心灵所写的伟大的书”。直到后来邂逅了《悲惨世界》,才有了这种感觉,有点明白了金庸的意思。
  现在很多人很激烈地反对过“洋节”。这都什么时代了,大清早亡了,你们还这么死脑筋呢?要是查家不过圣诞节,没有那本《圣诞颂歌》,搞不好就没有金庸这样一个中文世界的巨星了。
  03
  那么金庸小时候的玩具又是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故事,简单讲一下: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光绪丙戌年的进士,做过丹阳知县,后来不当官了,回家编书。
  他编了一部“海宁查氏诗钞”,规模很大,有好几百卷之多,但是雕版还没完工就去世了,书也没印出来。这些雕版放了两间屋子,后来都成了小金庸的玩具。
  我当初读到这里就有点想跪了:看看人家,连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诗钞的雕版!
  一对比真是很惭愧,我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是街头的游戏机,什么快打旋风、街头霸王之类。
  金庸家里的男性长辈喜欢读书,女性长辈也一样。
  他的母亲徐禄,也就是徐志摩的姑姑,后来《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的母亲徐潮生的原型。她读过私塾,喜欢诗文,平时手不释卷。徐禄的书法也好,会写一笔漂亮的小楷。
  金庸回忆说,小时候母亲和姊妹、姑嫂们喜欢读《红楼梦》,大家经常比赛背诵《红楼梦》的回目词,赢了的就得一粒糖。
  再看看我们现在,三姑六婆坐在一起就是八卦、说媒、打麻将,有比赛背诵《红楼梦》回目词的吗?
  04
  金庸从小到大,一路学霸。
  你读他同学的回忆录,无论哪个时期,没有说查良镛成绩不牛的。
  他数理化都很优秀,英文、国文更是出类拔萃。后来《衢州日报》有记者去查旧档案,发现金庸的公民、体育、国文等全部15门功课,全班同学平均都是六七十分,金庸平均成绩82.9分,全班第一。
  从衢中离开后,他来到重庆,又考上了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大公报》在全国招两个译电员,三千多人报名,录取比例1500:1。
  23岁的金庸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被录取,不久被报社派去香港。
  后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
  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旦夕毁誉何足道,百年成败事非轻。
  ——金庸
  这就是一个“乡镇中心小”出来的孩子的故事。
  你看金庸的长辈们,从祖父到爸妈,留给他的不是一个显赫的求学履历,送他到这个那个名校。
  他们馈赠给小金庸的,是从小到大无数的书。小金庸玩的是书,家里到处是书,过节的礼物也是书,父亲母亲也带头看书。
  他到底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还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这样的孩子,你觉得会差到哪里去?
  05
  金庸上学的时代,和今天隔了大半个世纪,很多情况都不一样了。但我觉得道理还是差不多的。
  今天,我看那些死贵死贵的学区房,状况都比较糟糕的,就算是“高档小区”也多数看不出什么高档。家长说白了就是想让小孩子成才,怕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实在买不了学区很好的房子,那又怎么样,又有什么可怕,只要你们自己爱学习,喜欢读书,把头带好了,我看小孩输不到哪里去。
  买学区房你没有条件,买几本书你还没有条件吗?
  反过来,你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天天抠脚打牌,学区房又怎么样,就能让你孩子爱学习吗?
  乌克兰有个叫马卡连柯的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以前讲过一个故事,有朋友郁闷地问我:为什么自己小孩不喜欢读书呢?
  我说你家里特么有书吗?你们两个人平时就喜欢打牌,家里除了电器说明书之外,连一张带字儿的纸都找不到,你孩子会喜欢读书才怪了。
  同样的,你自己不学习,却去挤破头买学区房,听起来很拼,但其实是一种昂贵的偷懒。你是在花巨款买一个心安理得而已。
  最好的学区房,其实不贵,别人也抢不了的。那就是你自己的书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8 05:04 AM , Processed in 0.07233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