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0

不知道的痛——给新来温哥华的孩子家长们

[复制链接]

升级   63%

17

主题

18

帖子

6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3
QQ
发表于 2017-9-19 12: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在是要写一写这个题目了。之前因为考虑工作对象的私隐,一直犹豫要不要写,现在觉得在尽量保密、化名的情况下,要将应该说的事情来讲一讲。

Capture.PNG

Capture.PNG

  我是个儿童及青少年教养辅导师。在工作中,我遇到一些新来温哥华的留学生和新移民孩子,抑郁症,或者其他心理、精神疾病。我看见孩子们无以言状的痛苦,真为他们难过,甚至为他们遗憾:大把应当欢喜快乐的日子,错过了。我更看见家长们的痛苦,心想我要是在他们的位置,估计那种心疼的感觉和挫败感搅在一起能把我扼死在梦魇中——还好我遇到的家长都比我要来得坚强!这是值得敬佩的。
  其实这一切本该可以避免的,如果在决定留学之前能有更多的资讯,刚刚开始的时候,能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的话。有很多方面的事情我们可以做。
  我们的孩子需要主导权。主导权意味着自己选择,自己承担。英文里有句俗语“pull myself together”,意译就是“自我振作”。当巨大的冲击来临时,人人都会被打倒,但是有人会爬起来,有人不能。可是单靠外力是没有办法使一个人振作的。自我管理、自我振作的核心毕竟是“自我”而不是别人。没有主导权的孩子们被我们管得很好,不会有“垮掉”的机会,也就没机会尝试“pull myself together”。越没有自主权的孩子越没有自我管理的力量。所以养育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其实是将主导权逐渐交给他们的过程。
  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会自我评价才能有强大的自尊。如果你尝试批评一个加拿大孩子,那孩子约有90%的机会这样回答你:我不在乎你说我什么,我了解我自己。亚洲集体主义文化可能会造成低自尊,也就是说,我们更多依靠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来界定自己的价值。我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到了加拿大,学校少有直接评论,更没有成绩排名表,失去参照系,我们的优势感觉不到了。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需要与孩子有效沟通。虽然同在一个家庭,孩子们与家长们面对的事情并不一样。通常孩子英文比家长强些。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他们连跟家长述说事情前因后果都很困难:一讲就要把他们的整个“新世界”端给你,而你还不一定能消化。没等家长消化完问题本身,孩子已经筋疲力尽,他们渐渐不想说了。单独在这里的初、高中孩子们这 种情况就更加严重。无力、无助,使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很快萎靡下去。积极的聆听是一种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另外我们需要缩短信息资源的差距。我们国内与外界的网络并不那么通畅,导致进入加拿大之前,因为信息不对等,家长孩子们对这个他们将要生活很多年的地方几乎完全不了解。中介机构有对学校和校区大致的介绍,但是生活呢?朋友呢?约定俗成的那些规矩呢?流行文化呢?共同语言呢?学生们不知道,家长们不知道,周围没有人知道。耳边飘过的都是似是而非的一些片断。
  “不知道”的结果是什么呢?硬着陆的痛苦。孩子们在强压力下渐渐沉默抑郁,渐渐从人群中消失,最终荒废了学业,甚至荒废了自己的人生。有的家长看孩子趴在电脑上,就认为是“网瘾”或者“游戏瘾”,于是就心急了,开吼了,砸电脑了。其实,反过来想,如果没有网络或游戏,情况可能会更糟。因为还有更“舒服”、更“快乐”的东西在这世界的某个阴暗角落,像狮子蹲伏,等着吞吃他们——很多毒贩专门跟踪、等待这样落了单的孩子。
  小K,在加拿大上大学一年半后失联。失联两个月之中,父母恨不能将全世界掘地三尺找他,结果他在中国家里隔壁的小区里!他即使回家也觉得没脸见江东父老。幸亏家人找到了他,不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悲伤的事情。还有:
  小C,留学生,抑郁症患者,上课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终语言都没通过。
  小D,移民海二代,抑郁症患者,到温哥华后一年发病,现在无法上学,甚至不再出门。
  小W,留学生,身体畸形恐惧症患者,到温哥华一年多发病,经治疗已经痊愈。
  小H,留学生,双向情绪障碍患者,有自杀倾向,现暂稳定。
  小G,移民海二代,抑郁症患者,四年前考入哈佛就读一年后被勒令休学,现仍在加拿大家中。
  小Z,留学生,抑郁倾向,在一门英文写作课当掉之后不知所踪。
  ……
  其实不是每个人、每时段都适合漂洋过海留学或生活的。而且不适合温哥华的,也可能会不适合任何家乡以外的任何地方。
  有分离焦虑的孩子不合适。
  低自尊的孩子不合适。
  管理自己的能力较低的孩子不合适。
  前些天在温哥华失联的留学生John,我不认识他,但从报道细节中看,我推测他也有一定的心理失衡状态。看到新闻之后有种无力的悲哀:也许在出国前做足心理预备,也许在当地有专业人员常常探访,他会开开心心地度过留学生涯?但愿他平平安安地回到家人面前。

Capture.PNG

Capture.PNG

  我们有个毛病:讲谁谁谁教养有方的故事,总是讲到孩子进入名牌大学或进入外国学校就直接结尾了。就像每一个童话故事都以王子公主大婚为结局就“直至白发千古”一样。事实上呢,高中与大学只是辛苦人生刚刚开始!中国孩子有人供养读书,应该比自己打工的加拿大孩子轻松幸福很多,但是刚刚在温哥华开启新生活的伙伴中间却有人一个个趴下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帮助他们好好预备!以致于东西方文化冲击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巨大压力,孩子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趴了,毫无还手之力!我面对 的家长们一个个后悔不已:我们也不知道啊!怎么帮他预备!我们的孩子往往是没有缓冲、直接“硬着陆”了才生病的。
  但这不是我们家长的错,毕竟,人类没办法对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提出任何问题。比如多年前,我们不知道世界个有一种东西叫做网络,我们就绝不会问出关于网络的任何问题。同样,我们不知道出门上学的孩子会需要心理方面的预备和帮助,所以我们想都没有想过。直到孩子躲在房间不上学、不吃饭、甚至少有出来时,我们才觉得天塌了。

Capture.PNG

Capture.PNG

  不过生病了也不必灰心。我在道格拉斯学院曾遇到罹患过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同学,他们经治疗后照样可以上大学、上名牌大学、工作、结婚。
  好消息是,目前各大校区都在招聘会说中文的辅导师,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设的岗位。BC省年年削减财政,不能动的教育版块也不得不动。在钱越来越少的状况下,各校区还特别为中国学生招辅导师,可见在BC省大温地区有多少中国孩子真的碰到“大问题”。
  不好的消息是,全校区一个中文辅导师而已!哪里够用呢?
  所以预防比治疗更有效。防范于未然是最好的办法。虽然心理疾病可治疗,但是不受苦不是更好么?
  所在开始着手办留学之前,不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建议先请个心理咨询师作个评估,进而做些心理预设,可能会很有帮助。另外到了留学地之后,请个辅导师定期上门探访也是不错的主意。还有,如果父母一方有过焦虑或抑郁情况,应该特别注意孩子心理疏导,因为基因也是一种致病因素。
  我愿上帝看顾我们远离家乡的少年人,因为他们是祂所赐的产业,是祂所爱的。我愿上帝给我们家长以智慧,叫我们懂得如何教养孩童。
饶恕:多重性格的上海女人。有很多朋友,喜欢酒和香水。喜欢显摆自己,骄傲却不是很讨厌。笑点低,哭点高。智商低,情商也低。作为一名BC省的儿童与青少年教养咨询师,常年与孩子们为伍,为了他们一时欢一时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4 08:39 AM , Processed in 0.08541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