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的未来是否有希望?香港人可能在问这个问题。去年香港人移民加拿大创二十年新高,也许是香港人思想的一个反映。
经历二十年的平静后,香港人的移民热情看起来又开始升温,2016年从香港移民加拿大的人数,几乎比2015年翻了一倍。《南华早报》8月20日刊登的一篇社论文章称:香港需要希望来平息移民问题。
2014年,香港发生了“占中”及“雨伞运动”,特区政府应对民间反对声音的做法,使很多人对香港的一国两制感到失望,对中国政府干预香港民主系统的手法感到恐惧。当年申请移民加拿大的申请数量飙升至1,481个,而之前的近二十年,每年申请数量都是几百个。
三年前的申请大量增加,导致了去年移民登陆数量破纪录。之后的2015及2016年申请数有所下降,但都超过1,000个。
《南华早报》的社论称:“一个城市的繁荣是建立在人们对其发展的信心和深刻的归属感上,近年来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数量增长,对香港的未来不是一个好兆头。”
几年前,香港人争取普选的努力升级,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加紧对香港的渗透和控制,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去年登陆加拿大的香港人施女士对《南华早报》的解释是,香港人争取普选行动中所发生的一切,促使她下决心移民。
她同时提到香港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工作压力巨大、孩子在学校的压力巨大、许多父母被迫成为“怪兽家长(给孩子过分压力的家长)”。
会否重演移民潮?
虽然香港移民加拿大的人数翻倍,但因为比较的基数小,涉及的实际数量还是有限。不过,一些行家预测,未来的移民人数会增加,因为人们开始怀疑,香港是否还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家长开始想,是否要让孩子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
《南华早报》的社论称,移民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决定,人们经常在仔细衡量生活在两个地方的利弊之后,才会做出决定。不过,34岁的施女士对自己决定移民的解释,反映了香港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997年从香港移民加拿大的连万里认为,危险的现状及前景不明朗,是香港人想移民的主要原因。他自己当年就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移民的。
连万里是学中文的,来加拿大时已经48岁。他说:“在加拿大重新开始,读了三本像电话本那么厚的书才考到理财顾问牌照,能够生存下来。”
他说,拿到牌照可以工作时,他已经54岁了。原来的中文专业,只能周末在学校兼职教中文。
对于如何下那么大的决心移民,他说:“我没有选择。我性格比较率直,如果不是有幸移民加拿大的话,(在香港)气都气死了。”
“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讲天地良心,你怎么可以在一个不讲天地良心的政权下生存?”连万里说,他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做人要做顶天立地的人,一定要有良心。这和共产党是完全相反的。”
“你看看共产党如何对待宗教信仰就知道。正常人做不出的事,共产党做得出。”他说,“这么险恶的处境,不带孩子离开,我觉得是未尽到责任。”
连万里一直在关心香港的局势。他认为,香港的法治已经很糟糕,香港人已经很难再做什么,已经是“肉在砧板上,任人宰割了”。
《南华早报》的社论称,没人愿意看到香港再次出现移民潮,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看起来正在努力解决相关问题,“新政府有责任为城市的未来注入希望和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