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0

敢不敢一起徒步长城 从得胜堡到宏赐堡

[复制链接]

升级   50%

14

主题

14

帖子

5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
QQ
发表于 2017-10-10 12: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晨7时,列车到达山西大同,北方寒冷的空气包围着站台,火车的蒸汽与人群哈出的白汽四处飘舞,虽然大家全副武装,但还是感觉瑟瑟发抖。

01.jpg

01.jpg

  古长城一派萧瑟。

  第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当然是找一辆车将一群人和若干硕大的背囊运送到一个叫做“堡子湾”的地方。大家分头行动,很快顺利实现目标,然后坐下来吃早餐。山西餐饮以面食闻名,早餐自然是随处可见的刀削面。一碗碗热汤热水的牛肉刀削面,冒着热气端上桌面,很快就一扫而光,身上的寒冷也随之驱散。
  踏雪208国道
  车行大约40分钟左右,便到达了堡子湾。我们的徒步计划是从这里沿208国道前往得胜堡,然后沿着长城走回堡子湾,再从这里返回大同。
  下车后大家整装待发,由于计划宿营一夜,估计这里夜间的温度大约可达零下二十度,因此帐篷、睡袋、炉具、防寒的衣物、一日三餐的食品与饮用水等等用品一个都不能少,将每个人的背包都撑得满满当当。
  天气晴好,冬日的阳光虽然无力撒播更多热力,但是反射在一片银色大地上之后,白晃晃地更加刺眼,连原本蔚蓝的天空都好似变得淡了许多。道旁树上银装素裹,晶莹树挂的装点让我们脚下的路多了一分节日气氛,传说中塞北如刀的风竟然一丝一毫也没有。
  也因无风的缘故,原本尘土飞扬的国道上,竟然一尘不染如山林小径,走起来很是惬意。路上车不多,偶尔能看到大同往返内蒙丰镇的长途班车,在雪后的公路上小心翼翼地开过去。更多过往车辆竟然是婚礼的车队,数了数,短短两个小时的路上,竟然有五六队!

02.jpg

02.jpg

  淡薄的冬日阳光。

  上午的温度渐渐回升,加上负重行走了不短的一段路,大家都开始出汗了。终于看到了路边的水泥柱子,上面写着“得胜堡”。往前看,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那些模糊的乡村房舍被包围在积雪覆盖的农田之间。
  此时放眼望去,还看不到长城的踪迹。直到继续行进了二十多分钟,一段带有城门的高大黄土城墙才终于横亘在眼前,城墙包围着小小的村庄,城墙外还有十几户人家守着广阔的农田。这里正是得胜堡。
  得胜堡的前世今生
  得胜堡位于大同城北40公里处。明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就开始分南北两路,一直到山西偏关会合,这两路长城分别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进人大同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一直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延伸。得胜堡正是外长城的重要隘口。
  如今的得胜堡,是一座黄土城墙包围的小小村庄,小而残破。一个方方正正的城堡,外边的巨大墙体应该就是瓮城,城门早已不见,仅剩下和内城相连的两堵厚实的墙体。墙体城砖尽皆剥落,阳光下黄土显得更加沧桑,但整个建筑却依然伟岸、雄浑,周边开阔的雪原更加烘托除了它非凡的气势。
ff899b69f9af24dec996389544e5d66e.jpg

7a3b9909ce2ccadc184e53eda0c93447.jpg

  得胜堡方方正正的城堡。

  在城楼前,从门洞里看过去,堡内建筑一览无遗。门洞上方砖雕精美而华丽,上面镌刻着"保障"二字。在另一侧,也就是北门门洞,其上方还刻有"得胜"二字。得胜堡大约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的北方蒙古瓦刺虎视中原,冲突不断,这里自然是抗击入侵者得胜凯旋的纪念。
  此时正值农村冬闲,留在村中的庄稼人大多无所事事,不时有村民优哉游哉地进出城门/我们的到来引得村民的注视,一时间城门前竟然热闹起来。
  走进得胜堡村,连接南北城门的大道是整个村子最宽阔的,村中民居大多是土房,同城墙的颜色倒是十分协调。除了中央贯通南北城门的大街外,两边还有六条巷子。整个城中建筑分布一如当年的大体格局。
  现在村中唯一的饭馆就在马路西边,还有一两家小卖店,统统都没有招牌,看起来整个的村庄民居全部灰头土脸的,一片颓败。然而这历史上的边塞重镇,当年确是繁华一时。
  大约在明朝隆庆时期,明朝与蒙古鞑靼多年的冲突终于平息,渐渐交往密切,互市贸易在这里一度繁盛,得胜堡也成为边关上重要的市场。据记载,当时交易场地附近有两个店,分别叫“北致远店”、“南致远店”。鞑靼商人来了以后,住在北致远店,汉人则住在南致远店。他们定期在市场上交易。这里大型的商号有八家,其它如酒坊、醋坊、缎绸庄更是多不胜数。一时间,硝烟弥漫的边关变成了人声鼎沸、日金斗金的超级大市场,中原的丝绸、茶叶、蒙古草原的牛、羊、马、皮货在这个如今看来小小的边城大量交易,繁荣一时,堪比江南。
  而如今,这个长城边关的金戈铁马与日金斗金的时代,统统湮灭在了时间的长河中,得胜堡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同中国各地很多农村一样,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农民耕田种地,而长城见证了这一切平凡与不平凡。
  据说,现在当地有关部门为了保护长城,正在动员这里的村民搬家,将长城开发成景区。得胜堡延续了几百年活的历史,也许即将成为博物馆里死亡的标本。
  走在明帝国的边界上
  山西的外长城正是山西与内蒙的省界,也是几百年前明帝国的 “国界”。这段长城见证了明王朝的盛衰。如今残存的长条形黄土包,当年都是夯土外包条石,作为置敌台、堡垒、关隘等重要建筑镇守边疆。尽管如此,明王朝的统治者还是不能放心来自蒙古高原彪悍的铁骑,因此,后来又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
  离开了得胜堡,我们在积雪的田野里吃了午饭,然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绵延的丘陵前进,走过冰封的拒马河,一座烽火台正立在山坡之上,离烽火台不远处是高压电线塔。破败的黄土烽火台,远不如身后的钢铁巨塔高大,然而这种梯形立方体的古代建筑威严而敦厚,拒敌千里的气势却远不是那钢铁怪物所能匹敌。它见证过千军万马厮杀的喧嚣、雪流成河的残酷、王朝更替的屈辱,它穿过时光之河、迎接过风暴沙尘的洗礼,依然在原野上傲然挺立。
  爬上烽火台所在的山坡,一道低矮的土丘呈东西向绵延伸展,更多的高大土台间隔着渐渐消失在视野尽头。这就是当年的外长城,城砖早已不知去向,黄土的脊梁却依然顽强地横亘在大地之上,烽火台任风雨肆意切割,好似雅丹地貌,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尽管如此,当年气势犹在。

05.jpg

05.jpg

  烽火台下合影。

  我们的队伍开始顺着长城向东南前进,每一个烽火台都成为大家拍照合影的第一选择,五颜六色的背包和冲锋衣将一派苍凉的大地装点得富有生机。雪地里不时有受了惊吓的野兔,竖着耳朵,箭一般飞跑,消失在野草之中,时而长城边光秃秃的树杈上轰地一声,惊飞成群的麻雀。偶尔有牧羊人突然赶着羊群从烽火台后转过来,走向南边的村庄,留下夕阳下的剪影。
  河东窑一夜
  大约5点多,我们到达了河东窑村外。
  河东窑距离长城很近,长城内的山西一侧几乎全是农田,一个个村落星星点点坐落其间。我们的计划就是在村外不远处的空地上安营扎寨。此时夕阳低斜,望向河东窑,房屋和树木的剪影在黄昏暮色中别样迷人。

06.jpg

06.jpg

  黄昏的北方村落。

  傍晚的温度开始下降至零下十七八度左右,大家停下赶路的脚步,开始觉得异常寒冷。白天沾在鞋子上的雪融化后弄湿了鞋子,此刻又迅速冻上了,走起路来好像穿着木屐。寒冷让大家加快了速度撑起帐篷,并准备在帐篷里烧水做饭。我们三人抵制不住河东窑那温暖的农家大炕的诱惑,当了逃兵,准备去找一处农家过夜。
  村子里的屋子排列得十分整齐,傍晚时分都是院门紧闭。一连敲了几家,都没有额外的空间容留我们,但是也提供了我们很多住宿资讯。有人说可以去找村支书安排,可是再问支书家地址,他们浓重的晋北口音又让我们十分费解。最后,一位大婶建议我们去村子里的商店问问。 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在这样的小村子里,首先要找到信息交流的集散地——村中唯一的小卖部。
  我们马上找到了那间唯一的杂货店,进去一问,马上就有一位大叔站起身来,主动带我们去找,并告诉我们:“家里只有老头一个,应该有地方!”
  老头姓邵,六十岁上下年纪,慈眉善目,说:“咱们四个炕上睡得下!”
  邵老汉家中很简陋,却也整洁。靠窗户的大炕占了市内面积的三分之一,和炕相连的土灶上有一个大铁锅,其他家当就是一个陈旧的柜子、两个摞在一起的大木箱、水缸、电视、房子中间还有一个烧水取暖的铁炉子。铁炉子上正烧着水,呼呼地冒着热气,室内暖洋洋的,让我们这些又冷又饿的旅人感到了城市里久违的幸福与满足,想想外面扎营的同伴,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而此刻,村外扎营的同伴们也已经被好奇的村民团团包围,村民们纷纷邀请我的“可怜”的同伴们去家中过夜。次日一早,这些善良而朴实的村民再次惦记起这些在寒夜里在外过夜的人,又邀请同伴们去家中喝茶。

07.jpg

07.jpg

  河东窑城是个特别安静的小城。

  在邵老汉家中的一夜,我们也被一种“善良”深深感动。刚到邵老汉家不久,我的手机响了,同伴耐不住室外的严寒,也要来投宿。老汉在一旁听着,不声不响去外边般来了木板和四个方凳,搭起了临时床铺。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这个冰冷的床铺竟然是他留给自己的,而把温暖的火炕让给我们。在夜里,怕我们冻着,邵老汉又三番五次起来为火炕添柴。
  我们围坐在炕上的小方桌前吃饭聊起家常。老人告诉我们,自己曾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大儿子远在外地成家,二儿子前些年死于山西的小煤窑中、女儿也于前些年病逝。我们听罢一时无语,一种沉重压上心头。然而老汉是个乐观,甚至颇有些幽默感的人。当听我们无意中聊起卡拉ok,竟然立刻爬下炕,翻箱倒柜找出一书递给我们。接过来一看,居然是一本九十年的歌本!
  在这个安静的乡村之夜,我们将会唱的老歌几乎唱了个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7 04:45 AM , Processed in 0.07006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