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奥地利维也纳医药大学和奥地利环境署的研究人员在第26届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论坛(UEG Week)宣布,他们首次在人类的大便样本中发现了塑料微粒/微塑料(microplastic)!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mm的塑料微粒,是可以被人体吸收的塑料。微塑料是海洋环境中最大的污染源,有“海洋PM2.5之称”!
图中演讲者为实验主导者Philipp Schwabl 教授
据了解,这项研究共对来自包括日本、芬兰、意大利、荷兰、波兰、俄罗斯、英国和奥地利在内的8个国家的非素食志愿者进行了实验。
实验为期一周,研究人员会记录每位志愿者每天的饮食,并对他们的大便样本进行化验和检测。
结果发现所有职员这的粪便样本中都含有微塑料,平均每10克排泄物中就有20粒微塑料。发现的微塑料种类有9种之多。
研究结果
这一发现也为长期以来,科学界对微塑料是否会进入人体的争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和其他动物一样,人类终究还是无法躲过塑料的侵袭……
这条消息也瞬间在全世界各大权威媒体中转疯了:
(CNN:研究发现,人类排泄物中发现微塑料!)
(英国卫报:人类排泄物中首次发现微塑料!)
(纽约时报:初步研究,微塑料正在进入你的肠道!)
无数次的警告,换来的却是选择性无视
其实,各国科学家和学者早就警告过人类,塑料微粒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类食物链,并最终对人类造成危害。
“鱼吃什么,你吃什么”
比如去年年底,英国《每日邮报》的这篇依据比利时根特大学(Ghent University)2014年研究成果的报道:
《每个扇贝含有90个塑料微粒,海鲜爱好者每年吞下11,000块塑料》
那么11,000颗微塑料又是怎样的概念呢?BBC中文网给出了答案:
不仅是食物,连我们日常的饮水都有摄入微塑料的危险!
今年年初,由美国非盈利新闻机构Orb Media和纽约州立大学联合牵头,对全世界包括依云和雀巢在内的11种名牌畅销瓶装水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令人大吃一惊,11种瓶装水无一幸免,全部含有微塑料!
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314颗塑料微粒,每颗都比头发丝还粗。
然而这些报道大多被人们选择性无视了。
因为在微塑料的危害性上,很多网友试图用“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微塑料对人体有害”去证明微塑料对人体并无危害。
事实却是,联合国自己也承认,此前很少给予微塑料污染的领域足够的关注,自然也不可能提供任何证据。
不会做数学题还要理智气壮:“我没学过,怎么做!”
但是这就能证明微塑料无害? 古代日本艺伎使用白铅美白的时候,她们知道白铅有剧毒吗?
无知者无畏,连中国科学院的官方有关微塑料危害的推送,都在被喷子们嘲讽:
那么,现在这样“出人意料”的研究结果,究竟是在打谁的脸?
当母乳毒死孩子的时候,一切就都晚了
相信很多网友都看过纪录片《蓝色星球II》中的这一幕,一头领航鲸妈妈不肯抛下自己刚刚夭折的孩子,反复用头托着宝宝的尸体在海里游了十几天:
画外音中,BBC著名自然历史主持人David Attenborough解释道:“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鲸鱼,由于摄入了太多塑料分解后产生的污染物,结果导致鲸鱼妈妈的奶水被污染,毒死了自己的孩子。”
鲸鱼的奶水毒死了幼鲸,人需要吃多少塑料才可以毒死婴儿呢?这恐怕谁也说不好,但却是谁也不想看到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意识到了微塑料带个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场针对塑料的“战争”中。加拿大也为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018年1月,蒙特利尔率先禁用厚度小于50微米的一次性轻质塑料袋以及生物降解袋,提倡使用更厚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塑料袋;
2018年5月,温哥华禁止使用塑料吸管,明年6月开始禁用泡沫杯和外卖餐盒,2021年全面禁用塑料杯和一次性塑料袋;
2018年7月,加拿大政府宣布,禁止一切含有塑料微粒的个人洗护用品在加拿大生产,进口以及售卖,到2019年,禁止所有含有塑料微粒的非处方药或保健品销售;
与此同时,也有多家企业表示要禁塑:比如快餐连锁店A&W Canada,称要在今年年底禁用塑料吸管;而家居用品连锁店IKEA Canada也宣布,到2020年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盘,塑料杯,塑料垃圾袋等产品。
包括麦当劳和TimHorton在内被点名的5大塑料垃圾生产品牌,也纷纷回应外界对自己的指责,称愿意在包装设计方面下功夫,共同保护环境。
而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小编,每个人也有责任通过下列行动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
- 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吸管,塑料杯和塑料餐具;
- 不购买塑料瓶装水;
- 不购买和使用含有塑料微粒的产品;
- 不随便制造塑料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