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78|回复: 0

关于种族歧视的闲谈:有多少歧视本可以不来

[复制链接]

升级   64%

15

主题

16

帖子

6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4
QQ
发表于 2019-5-5 09: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头凯凯

  自打移民以来,种族歧视这个话题一直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觉——虽然我自己没什么感觉,但这个话题却一直是微信中各种人群和媒体时常提起的“永恒”热点之一,时间久了,也让我有不少感触。积累至今,索性以“尽量谨慎”地谈谈我的个人感受吧!

  从何谈起呢?就从我在移民之初、亲身经历的两件“所谓”种族歧视事件的谈起吧。选择这两件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时间——当时的我不仅认识的人很少,而且也不象现在这样接触了一些当地的中文媒体和微信人群,对周围环境和舆论氛围的感知尚且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
  一、事件一:体育中心里的“疑似”种族歧视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们的Complex Creation,说简单点就是每一片社区的综合型体育活动中心。
  当时,我带孩子去上一个体育兴趣课程,课程时间也就半个小时,我就和其他几位家长照例坐在教室里比较角落里的地方一边看手机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老师讲课、等孩子们下课。
  那天讲课,授课的大叔无意中提到一种即使在加拿大也不是很常见的食物,这时候他看到有好几位中国小朋友,于是特意说了一句“这个东西可能中国的小朋友还没见过”,应该是怕这几位小朋友不懂,于是又在白板上画了一下这个食物大概的样子,多说了几句。
  我当时是挺好奇地看着大叔画完那个食物——因为我确实没见过。
  就在这时,旁边几位中国家长就有些不耐烦了——
  “这老师也太小看人了吧,这东西在我们北京住的小区里早就有了!”一位家长非常不耐烦地埋怨到。
  “可不是吗?我们那儿也早就有了,孩子都快吃烦了!”另一位家长也噘着嘴不屑地往老师的方向看了看。
  于是,几位本来等得有些无聊的家长一下子找到了共同话题,最后你一言我一语,终于达成一致结论——“这个老外教师就是瞧不起中国,这就是种族歧视!”
  说实话,这是我移民后第一次听到“种族歧视”这个敏感字眼,当时第一感觉是——我的妈呀,这种族歧视也太容易了吧?!
  我始终不解的是——这位大叔就算不那么与时俱进地了解现在的中国、难道不是很正常吗?他给中国小朋友多讲两句,为什么就不可能是出于对每位听课小朋友的关心和体贴呢?

20170612_14972873273415.jpg

20170612_14972873273415.jpg

  二、事件二:艺术中心里的“疑似”种族歧视
  第二件事,发生在离家不远的一个艺术中心。这个坐落在湖畔的综合设施里除了有各种展厅和演出场所,也是周围社区的孩子们参加各种艺术类兴趣班(音乐、舞蹈、绘画)的地方。
  那天带孩子去上长笛课的时候,在艺术中心一楼大厅的空地上,有一个开放式演讲(或者是授课),一位慈祥的老头儿在对着投影屏幕上的翻页PPT讲故事,吸引了一些孩子和家长们坐着或者站在周围听讲。
  我看了看课程简介,是关于人类起源的话题,似乎还是节选自大学课程的部分内容——当然,为了吸引小朋友们,老头儿明显通过夸张和肢体化的方式、以及简单而缓慢的语言(这倒是让我也能听懂了),把内容变成了更加吸引孩子们的版本。
  我“跟上”演讲内容的时候,老头儿正讲到中国、埃及、巴比伦、两河流域等等人类文明雏形出现的时期,生活条件有多么艰苦。
  当说到食物部分的时候,老头儿提到在这些地方,人类的祖先们不得不去面对那些非常“难以下咽”(如果用我当时听到英文词汇直接翻译的话)的食物——老头儿十分入戏,用十分夸张的表情让孩子们似乎看到了非常令人厌恶的食物。
  然后接着说,“但是那些最早的人类(中国人、埃及人、……)为了生存,还是吃了下去。”
  这时候,老头的表情有些痛苦、甚至是带着一点“捏着鼻子往下咽”的临近作呕状。
  我刚听到这儿,忽然身边就有家长操着一口普通话带着孩子站了起来,跟旁边的家长说——“走!别听了,这不就是恶心中国人吗?”
  待我扭头去看时,几位家长带着非常不满的表情就带着孩子离开了,走的时候我听到他们说——“这就是种族歧视!”
  我望着那几个家长、还没来得及去好奇“这怎么又种族歧视了?!”,只听身后的老头儿对着已经翻页的PPT、继续讲到(这段话有点儿长度,我只能写个大意)——
  “我们必须、也由衷地对这些最早期的人类表示诚挚的敬意,他们为了实现“生存”这件最伟大最困难的事情,忍受了一切。没有他们忍受的艰难,可能就没有我们人类的现在。”
  当我聆听着这段话回头的时候,老头儿已经从刚才那些作呕的表情模仿,变成了非常庄重、尊敬的神情。
  我不知道刚才那些以为“又遇到种族歧视”的家长们,如果听了这些,会作何感想。

d053632082d9126a6b0fa86eb4eda895.jpg

d053632082d9126a6b0fa86eb4eda895.jpg

  三、时过境迁之后的回望和估量
  如今,移民已经四年了,每次当“种族歧视”的话题再次映入我的眼帘,我还是会经常想起最初遇到的这两件“疑似”种族歧视事件。
  就我自己的态度来说,是感觉这两个事件中的那几位家长都有些“过于敏感”,整个事件中我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的种族歧视——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观点,我比较有把握的估计是,如果敞开讨论各抒己见的话,即使在我自己所认识的华人朋友圈子里,也会对我的这个态度存在反对意见,不过这很正常,因为“种族歧视”平时就是一个很“撕裂”的话题。
  更值得探讨的, 也许是这两件“个案”,到底有多大的代表性?我觉得说得再具体一点二就是两个问题——能代表多少人?以及能代表多少事。
  以我三四年来的实际经历来估计的话,我的大体判断如下:
  第一,从“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代表性很有限。
  我觉得象这两件事中如此“敏感”的家长、仅以我接触的华人人群进行观察的话、应该处于相对少数。
  移民到一个新的国家,大家心目中关于“歧视”问题的敏感度难免是整体性地提升了一个台阶,但是“敏感”到上述两个事例中那几位家长那种程度的,我认为绝对会有,但是应该处于少数。如果仅仅以我自己接触的人群、特别是(在现实生活或者微信聊天中)讨论过此类话题的华人人群作为样本的话,我感觉敏感程度达到上述两个事例中几位家长那种级别的应该在20%~30%之间。
  第二,从“事”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代表性比较强。
  在移民的四年里,以亲身经历来说的话,我几乎没有遇到让我觉得有“种族歧视”味道的事情。但是网络时代,身处微信和各种媒体之中,我所接触的范围就不仅仅是我自己这一百多斤的物理范围了,所以,平时还是会不时地听到关于“种族歧视”话题的声音。
  以我读过的此类新闻、听到大家议论的过此类事情来看,我觉得或多或少都能让我重新想起开头那两件事情的感觉——“是不是过于敏感了?”
  或多或少,但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是给我这种感觉。
  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头那两件时至今日也让我感觉“有些极品”的事情,倒是蛮有一些代表性。
  尾声:看看这个最常见、也最撕裂观点的例子
  可以说,为了博眼球、为了点击量,为了中文媒体在英语法语世界的顽强生存(致敬!),经常会有华人媒体会把一些新闻“努力”引向“种族歧视”话题(这么做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原因见最后)——最常见的例子是:“某个老外辱骂华人:滚回中国去!”
  这种新闻大家想必见的多了,具体情节千篇一律不许赘述。
  我经常想不明白的是,且不说因为什么开骂(很遗憾,这个似乎也不太被人关注)、单是这句骂人的话和种族歧视(甚至只是和歧视)有什么关系吗?
  且不说两个人吵架、谩骂的时候、在怒火中烧失去理智的状态下什么脏话都可能出现,就说这句“滚回中国去”,不就相当于我们以前俩人气急了对骂时说的“滚回老家去!”吗?——说句题外话,我觉得 “滚回老家”这种谩骂方式并不比“辱骂对方父母”恶劣。
  说的再直白一点,如果一个山东人和一个东北人在青岛吵架,山东人来一句“滚回你们东北去!”
  你觉得这个山东人是在歧视所有“东北人”吗?
  我只能说——我觉得不是。
  我很清楚,也会有不少朋友说——这就是歧视所有东北人啊!
  所以,我前面说过,人与人之间有这种分歧很正常。
  最后,说一下前面留的那个尾巴:很多中文媒体为了点击量这件事把很多事“努力”往种族歧视上引——为什么我会说这也“无可厚非”。
  原因只有一个:媒体只会以读者和受众的去向为导向,作为台上的演员——他们演出的内容和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台下观众们(中的大多数)决定的。
  引导口味,只是他们“也许”可以做的;迎合口味,则是他们“必须”要做的。
b53e3d39451a8c0a0912c6b9e119c8a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3 06:40 PM , Processed in 0.07156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