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01|回复: 0

人在温哥华——糕点里的记忆与乡愁

[复制链接]

升级   71%

19

主题

20

帖子

7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1
QQ
发表于 2021-3-8 08: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克姐

  偶然的机会,听说稻香村在本市有家专卖店,而且貌似开了有段时间了。一边懊恼自己信息闭塞,充其量只是一个稻香村的假粉,一边憧憬着买到心心念念的那几款点心。

  下班以后,几乎是一脚油门,兴冲冲地跑到了那家店门口。 并没有熟悉的宽大的门楣,除了那块金字招牌还算显眼。犹豫中踏进店门—和一家小超市共享的不大的门脸儿—见到了一个只能用寒酸形容的柜台。
  8、90年代风格的玻璃柜台下,能见到几款形似蛋糕的点心。点心品种乏善可陈,也没有国内专卖店满坑满谷给人带来的踏实感,仿佛就是摆了几种样品在那里,让人怀疑那只是用来充门面的,更不见我喜欢的牛舌饼、萨其马的踪影。失望之余,还是随便买了一两块点心,因为不甘心白跑一趟,更觉得对不起柜台里面服务员大姐充满期待的眼神。
  这是发生在三四年前的一幕。内心受伤的我,将这份失落留在了心底,但时不时还会像电影镜头一样反复出现。

  其实,在北京时,稻香村的糕点只有在过年过节才会想起来,功能则是送礼多过自己食用。对于在南方长大的老北漂而言,它的外观太过粗糙,口感也不够细腻,所以我只挑看对眼,有南味的那几款。
  离开故乡越远,对旧物的思念就会越强烈。经过记忆的滤镜,看到的只有最甜最美的回忆。
  移民以后,曾经被暗暗嫌弃的食品,不知何时变成了白月光。
  在这过程中,发现原来很多人和我一样有着对于糕点的特殊情结,痴迷于“他乡遇故知”发出“哇”的一声的惺惺相惜感。
  不过,彼时的地球还是一个你来我往鸡犬相闻的大村落。温村人回国几乎是一片坦途,可以任性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有朋友来回北京的,都会切切嘱咐一声,朋友就会在来时捎带上一大盒稻香村的糕点,用它家特有的红色包装盒和老式的包装绳捆扎在一起,透着一个真字。我们有个定期聚会的群,糕点则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分享。每当那时候,我都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幸福满足。
  后来发现,每到中国的节假日,稻香村糕点就会出现在大统华,和其他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点心一起。只不过它们都已经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价钱也变得高不可攀。不像在北京,橱窗后面一览无余,可以指手画脚,和服务员亲切互动,找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那几款。价格嘛,异常亲民。
  于是,只是看看,欣赏欣赏精美的礼盒外观,掂量掂量价格,又忍痛割爱。花的钱有一大半是包装盒的钱吧?心里想着,回北京能吃个够呢,不差这一会儿。

  今年元旦刚过,本地华人要接着筹备春节了,稻香村的糕点礼品盒又及时出现在了大统华超市内。或许因为很多华人回不去,或许因为我只专注这个品牌,感觉供应量特别充足,货架上堆得高高的。什么八大件、桃酥、驴打滚、绿豆糕,几乎都是我喜欢的品种。可是,我最怀念的牛舌饼还是不见其踪。
  又是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另一家华人超市的宣传单,上面赫然写着,稻香村、牛舌饼、萨其马,这不是想我所想?于是我又是一脚油门到了那里。可转遍整个超市,也没见到一点儿稻香村的影子,抓住店员问,才被告知早卖完了,什么时候再进货?不知道呢。只剩我仰天长啸,直后悔为什么早没看到那个宣传单。
  我只好按照喜爱程度,陆续把驴打滚和绿豆糕放入购物框。那段时间,去超市变得频繁,一方面心存幻想,牛舌饼会不会神奇现身?一方面估摸着货架上的存货数量。没想到,再隔了几天,桃酥和八大件竟然不见了。
  本来平凡无奇的糕点,因为这种求而不得的痛苦,在我心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高大,对它的孜孜以求几乎变成了一种执念。没有什么时候能像如今,盼望着一切回归正常,可以自由出入国境线,可以吃到记忆中的那一款,甜咸适中,酥松绵软……

  都说,人对食品是有记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移民走到哪,就会把自己的口味带到哪,伴随他们成长的美食就会在当地生根发芽、发展壮大,逐渐融合为本地食品文化的一部分。
  而中国人对碳水的热爱,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了形式多样的糕点小食上面。又有几个人能抵御那些外形玲珑精致口感丰富细腻的点心和小吃呢?
  就连英语中都早已收录了Dim sum这个词,本地很多西人都能熟练地说出来并真心喜欢一样,尽管他们所指的往往只是香港广东地区的大小点心,而那只是中华小吃宝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和稻香村的这段纠葛,只是作为中年移民的我在此生活的一个小小插曲,它为我波澜不惊的生活增添了一丁点乐趣。它所代表的,无非是我们对过往生活的眷恋,对传统习惯的依赖,还有那无处不在节假日尤甚的乡愁。
  而温哥华的好在于,小小的一座城,正因为融汇了中华大地南北西东的移民,也将各自地域的饮食特色和精华浓缩在此。于是我们不需要穿越千山万水,就能享用无穷无尽、风格各异的美食。每一个人,都能在此找到知音,吃到符合自己记忆,填补乡愁的那样美味,还能拓展美食的边界,不断找到惊喜。

  正是在这里,我认识并喜欢上了香港特色的鸡蛋仔,冒着热气时,一口咬下去,外酥内软,带着鸡蛋和牛奶的香气。走遍好几个Food Court,那里的几家鸡蛋仔连锁摊位,总是顾客盈门。
  这些年,我在不同的饼店挑挑拣拣,不断尝试,找到了我认为还不错的那一口菠萝包的味道。菠萝包原来也分台式的、港式的。然鹅,我还是中意港式的,外表简简单单,没有台式的花里胡哨。头天晚上买回家,第二天早晨掰开,中间塞一小块黄油,微波炉稍加热,吃起来,覆盖在上面的那层酥皮扑簌簌往下掉,配上一杯牛奶,是实用快捷又美味的早餐选项。其实,十几年前的细节怎还会记得,我所执着的,只是那段时光,和难忘的旅行。
  作为南方人,我一直喜欢甜腻软糯的小食。同样的,葡式蛋挞轻易成为我的心头好。无需跑到澳门,在这里,什么时候想吃,都能买到地道的。对我这样又懒又馋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
  正是在温哥华,几乎随时都能吃到应季的中国特色的食品。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春节的年糕,和让人眼花缭乱,见过没见过的各式点心,在每一个能勾起乡愁的日子,伴随着超市里应景的音乐适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你能发现,月饼一开始还是以广式的为主,这几年苏式的酥皮月饼,上海的鲜肉月饼也都能轻易买到。
  还是在这里,我才了解到,原来粽子在不同地区,有着如此多的吃法,而不是只有鲜肉粽和豆沙粽两种,没错,那原本是我从小熟悉的吃法。
  小小的城,四方美食荟萃,在这里,吃货们的眼界大大打开。
  商人是最精明的。超市经营者总能以最短的时间捕捉到顾客的需求,照顾到每一位“上帝”的情绪:
  我想吃糍粑了,马上超市里就能找到某款国产热销糍粑的身影。并非来自我的家乡,但聊胜于无,仍然让我惊喜。
  西北的馓子、天津的大麻花,甚至我家乡的香糕都出现在华人超市的货架上。
  当我在大统华看到黄土高原的莜面鱼鱼时,我知道,我求而不得的牛舌饼和原装萨其马,也将很快出现在这里。
  是远离故土滋生的乡愁,和对原生地和童年的记忆,将所有人的爱好和需求凝聚在一起,转化成商人逐利的商品,不管是泊来的,还是本土制作的。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管它什么逐利不逐利,能吃到一口正宗的家乡糕点,唤醒记忆的同时,缓解甚至治愈乡愁,让生活总是充满希望和甜蜜,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7 06:55 AM , Processed in 0.06676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