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糖尿病真的可以“逆转” 关键在这里

[复制链接]

升级   67%

19

主题

19

帖子

6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7
QQ
发表于 2021-7-16 05: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往往饱受并发症之苦,每个患者都想按下糖尿病发展的暂停键。
  有没有办法能使糖尿病发展的脚步变慢?有没有措施能帮助患者远离并发症?有没有机会能跟糖尿病和平共处甚至找到 逆转的节点呢?
  不久前,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生 肖新华教授做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主办的“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通过肖教授的讲解,我们发现,原来,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逆转的。
  怎样理解糖尿病的逆转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种 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所以,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理论上讲,是不可能逆转的。但是,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也可以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延迟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甚至终身远离并发症。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对早期、高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饮食干预,在体重明显改善后,代谢指标(包括血糖等)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病情达到临床缓解状态,甚至部分患者可以多年不需要用降糖药。
  从上述意义来说,我们就实现了糖尿病的部分“逆转”,从而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逆转”的研究也日益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避免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一般来说,糖尿病有8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主要核心病理机制有两个。一个是胰岛细胞功能的缺陷或者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临床上常见于1型糖尿病。另一个就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的工作效率降低,也可以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在临床上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中, 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90%,1型糖尿病约占5%。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很复杂,但是所幸,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因素还是比较清楚的。例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同时不爱运动;肥胖;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和生活规律;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β细胞功能越来越差,胰岛素抵抗越来越重。这些诱发因素中有一些是无法控制的,如年龄和遗传因素,但是也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干预和控制的,如不良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糖尿病,甚至逆转早期的糖尿病。
  别小看对诱发因素的干预控制。如果有效控制,效果是很神奇的。
  经常有人问:“有糖尿病家族史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吗?”
  美国的Pima印第安人,应该说是我们现代人类族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但是相同的种族中,美国的印第安人比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患病率要高得多。为什么呢?因为生活环境不一样。墨西哥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更为健康,因此当地印第安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相对更低。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如果想要“逆转”,先要从 改变生活方式入手避免诱因。
  莫要放过“逆转”关键期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就好像医生在救援落水的人,不断有人落水,根本不能救完。真正有效解决糖尿病的问题,应该高筑堤坝,让人们不再“落水”。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救援“落水者”的关键阶段: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人群还不能算是糖尿病患者,但是血糖要比一般人群高。如果这个时候进行干预,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用吃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一部分新发的、糖尿病病程不长的已确诊患者,特别是肥胖人群,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体重减轻后,糖尿病病情随之消失。有些患者甚至能把胰岛素和降糖药都停掉,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尽早干预。这种干预可以达到真正的逆转糖尿病。即使控制不住最终确诊为糖尿病,这些干预对患者后期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也会很有意义。
  通常我们说“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三多”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指体重减少。但很多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表现,而是通过查体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另外,还要警惕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异常现象,比如伤口不易愈合,身上经常长疖子等。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如果有这些异常就要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
  极个别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表现出低血糖反应,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怎么吃能“逆转”糖尿病
  我们常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疾病,不无道理。但是,不要把饮食视作洪水猛兽,一旦患病就什么都不敢吃了。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一样,需要各种营养成分,食物要多样化,日常许多食物都可以吃,但是总量一定要控制住。比如夏天吃西瓜,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情况下可以在两餐之间吃上一两小块。
  除了饮食中最主要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外,膳食纤维也很重要。可溶性膳食纤维不能被身体直接消化,但是能促进我们的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内的益生菌需要这些膳食纤维。它们可以把膳食纤维分解成身体需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短链脂肪酸,用以调节身体的健康状态。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重要。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也并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我们主张食物多样化,营养要均衡。比如粗粮对餐后血糖的升高影响较小,但不是说顿顿要吃粗粮,细米、白面就不能吃了。特别是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老年患者,饮食选择上还要照顾好自己的胃肠道,根据自身情况,粗细搭配。
  糖尿病患者早餐后的血糖是全天血糖控制中最难的。因为早上体内激素分泌旺盛,其中很多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增加。如果此时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进一步升高血糖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早上吃得并不多,甚至早上的胰岛素打得要比中午或晚上还多,但血糖控制仍然不理想的原因。我们可以在早上摄入全天热量的1/5左右,但是吃一些相对优质的食物。
  很多患者还有一个饮食误区,认为吃糖多导致患上糖尿病,所以对糖和主食控制得很严格。其实,有时 油脂对患者的打击比糖类更严重。有些患者明明晚上没有吃主食,但血糖仍很高。仔细一问才知道,他晚上吃了很多瓜子和花生等油脂含量丰富的食物。所以,控制一天摄入的总热量,才是最重要的。
  延长并发症发病时间
  也是一种“逆转”
  我们都知道,真正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糖尿病并发症。
  糖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能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需要汽油一样。但是,身体里如果有过多的糖,且长期存在,就会受到严重伤害。我们把它称之为糖毒性作用。
  高糖会通过多种机制侵害身体里的各个细胞,各种组织都会在这种高糖的毒性下被损害。这也是糖尿病并发症高发的原因。
  今年是胰岛素问世第100年。在100年之前,糖尿病没有任何治疗手段。患者只能依靠饥饿疗法来控制病情。多数患者最终因营养不良和急性并发症而死去。
  直到192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班廷教授成功地提取了胰岛素。之后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有二甲双胍等药物的问世,才大大减少了对糖尿病患者生命的威胁。患者的寿命延长了,发生并发症的机会也增加了。但那个时候,并不非常明确糖尿病并发症与长期高血糖之间的必然关系,特别是没有证据表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慢性并发症。
  直到1993年和1997年,美国和英国分别完成了两个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 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所以,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是有非常多有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大部分患者长期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保持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延长并发症的发病时间,也是一种糖尿病治疗的“逆转”。
  在100年前,糖尿病对人们来说是灭顶之灾。患了糖尿病的人,会以极快的速度变得骨瘦如柴,直到最后死亡。直到班廷发现了胰岛素,才让糖尿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班廷的故居——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伦敦市阿得莱德北路442号,门前有一盆“希望之火”常年燃烧。人们约定,糖尿病被治愈之时,这盆火才会被熄灭。
  在此之前,让我们一起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驾驭糖尿病,努力“逆转“糖尿病,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6 11:30 AM , Processed in 0.06779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