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917|回复: 0

[励志]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三天,你最想做什么事?

[复制链接]

升级   90%

22

主题

22

帖子

9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0
QQ
发表于 2023-7-3 07: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三天,你最想做什么事?



人类是所有的生物当中,唯一在年幼或离死亡还很远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死,其他生物只有在面临死亡前的短暂时刻才会察觉。





死亡的意识


非洲野生动物园里的生物,是按照自然界的食物链,让牠们自然发展的。狮子午睡醒来,想吃晚餐,于是去追捕斑马。斑马群开始逃命,其中一只被抓到,在关键时刻发出哀鸣,因为知道自己立刻要没命了。斑马在草原上吃草时,没有一只对死有警觉,更不会想到自己傍晚就要沦为狮子的俎上肉。

然而,我们人类不一样。根据专家研究,人类从五岁开始就知道什么是死亡,只是那时还觉得死亡与自己无关,并且以为死亡只是去什么地方而已;七岁时知道死亡与自己有关系;九岁时明确肯定死亡后不会再回来。

所以,在所有生物里面,唯有人在年幼时就知道将来的结局。看见流水悠悠,一切有过去、现在、未来,但是过去的不再出现,未来的尚未出现,现在的这一刹那带给生命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此时就会出现对死亡的意识。

奇怪的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却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死。我们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那一天,死亡好像永远是别人的事,我们也永远在谈论别人的死亡。人的生命是走向死亡的,把死亡拉到眼前来,就会认真面对人生了。

我在《人生问卷》里面列出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如果你还能活三天,最想要做什么事?

于是每个人都会开始认真地思考:该对谁说什么话?该帮谁做什么事?有什么心愿还没有实现?还想听什么音乐?还想看什么电影?还有什么小说没念?因为时间有限,人会立刻动手去做,这三天的生命将会非常充实。

如果能以这三天的生命密度继续活下去的话,这一生肯定精采异常。因此,把死亡拉到眼前,就会产生一种属己的感觉,肯定生命属于自己,自然非常真诚,绝不说一句客套虚伪应付别人的话,绝不故作姿态以博得外在的称赞;或者对别人虚与委蛇。


人为什么怕死


一般而言,我们对死亡都会感到恐惧,这份恐惧主要来自于一种想法,就是「死亡与痛苦紧密相连」。我们所了解的死亡面貌,大都出现在医院里,与老人、病患,或是重大伤害联想在一起,有些人还需要靠著医疗设备来维持生命。

因此,我们害怕的是痛苦,而不见得是死亡。我们对死亡没有经验,又怎么可能害怕呢?但是对于痛苦,因为「我受过伤,所以了解痛苦是怎么一回事」。许多人由于害怕痛苦,所以恐惧死亡。

死亡带给人的恐惧是,属于「我们」的关系逐一瓦解,人是活在关系网里的。比如张三与李四是朋友;李四死的时候,不光只有离世这件事,也把他与张三的「关系」一并带走了。换句话说,也就代表「们」字跟著消失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与许多人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网,任何一个人离开,这张网不是少了一个点,还少了与那一点一切相关的线。因此,「我们」的关系瓦解,那种伤心欲绝难以想像。人到老以后,会觉得愈来愈孤单,因为与自己过去生命相关的人慢慢不见了,线索慢慢模糊、消失,以至生命到最后只剩下孤单。这或许是人对于死亡的最深的恐惧。


死亡的比喻


我们很难正面来描述死亡,为了明白死亡是怎么回事,最好采用比喻。那么,究竟有哪些关于死亡的比喻呢?自从电影「第六感生死恋」(Ghost)播出后,许多电影里也经常出现与死亡相关的镜头,这些镜头有些类似之处,以下分别介绍几个常用的死亡比喻。


太阳


首先,可以用「太阳」来比喻死亡,因为没有人可以直接注视著太阳。直视太阳反而会感觉一片漆黑,因为太阳的光芒太强、太亮,会射伤人的眼睛,眼睛无法适应,因此只觉得一片漆黑。所以,我们平常只能瞇著眼睛从侧面去看太阳,或趁日蚀时,一窥究竟。换言之,死亡就如同太阳一样,我们不能直接看它,而必须从侧面去看,从别人的情形去了解。


通道


有些电影里描写死亡时,都会出现一条通道,有一道白色的光引领著;透过那条长长的通道,可以看见过去的亲人与朋友前来相迎。以死亡为通道,代表它背后有一种信仰,相信人生尚未结束,而是透过这条通道前往另一个境界。至于另外一个境界是更好还是更坏,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思考也不会有结果的。只能说死亡是个通道,每个人都要经过,如此而已。


睡眠


第三,把死亡比喻为「睡眠」,这是苏格拉底提出的比喻。睡眠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睡著后会做梦;二是一睡不醒,不再有梦。我们有时候会因为睡觉做梦,而使睡眠品质受到干扰;如果能「一夜无梦」,一觉到天亮,精神会非常好。而苏格拉底认为死亡是一种睡眠,一睡著后完全没有梦,并且永远不用醒来,一直在梦中,这岂非求之不得?


宴会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宴会总有结束的时候。人生就像宴会,死亡就像散会。我这几年很少参加宴会,就是因为不喜欢散会的感觉,那会使我怅然若失。在这么忙碌的现代,朋友好不容易聚首,一起吃饭、喝酒、聊天,气氛非常愉快,感觉到生命力在跳跃、奔放。但是等到老板打烊时,就非常煞风景了。虽然也许有人会相约「下星期再会」,但等到那时,原班人马不见得可以真的重聚一堂;更何况,人生再相聚时,感觉也不一样了。

人生就好像是每个人都出席宴会一般。所以,这一生我们都要努力活得开心一点才行。


落幕


最后是把死亡比喻成「落幕」。人生像演戏一样,我的老师方东美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乾坤一戏场,生命一悲剧。」悲剧带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意味,它是由命运在主导。人类表面上是主角,实则只是玩偶而已,这叫做悲剧。希腊悲剧的意义就是,不管我们再怎样不愿意,或者有多么努力,当命运做出决定的时候,也只能照著走,没有人可以违抗。

人生都是要演戏的,无论你是贩夫走卒,或是帝王将相,每个人在各行各业里,各有各的发展,各有各的角色要扮演,如此才能构成完整的社会。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个社会一定是集合了各个不同的角色,才能顺利地运作。对自己的角色不要有成见,要肯定自己在这一生所扮演的角色。到了落幕时,每个人都需要做个交代,评估自己的一生到底将各种角色扮演得如何。


珍惜所有


人生有许多愚笨的行为,其中之一就是:失去之后才后悔自己所失去的。能在拥有的时候就珍惜,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西方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的快乐在于两件事,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二是『享受你所有的』。」通常我们只能做到第一点,努力念书、升学、做生意、就业,以取得各种有利的东西;第二点就难以掌握了,因为我们通常对待所有的东西,都是抱著「有了就好」的观念。

我经常逛书店,每次一逛,就会想到过去买的很多好书还没看,于是我立刻回去看书。每买一本书,就好像与它建立了某种关系;换句话说,这本书被我买了,它就不能被别人买,就这一本书来说,它是唯一的。如果被我买来后,竟是放在家里打入冷宫,岂不是太委屈了吗?如果经常能这样想,就会对我们所有的一切加以珍惜,不论是什么东西,都要让它们发挥作用。文/傅佩荣

摘自《宇宙的舞者-自我修练的六个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2-24 12:15 PM , Processed in 0.06588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