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机会消失也会带来新的负面冲击,我们现在才刚开始理解那些影响。想要了解一项行为的效果,一种很好的作法是研究把那个行为推向极端的族群。说到随时随地连线上网,这种极端的行为在一九九五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身上特别明显──他们是第一批进入青春期时,已经很习惯使用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持续连线上网的族群。他们的父母或老师通常可以证实,这个世代无时无刻都在使用数位装置。﹝「无时无刻」这个用词并不夸张28,常识媒体公司(Common Sense Media)二~一五年做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平均每天花九个小时在媒体上,包括简讯和社群网路。﹞因此,这个群体就像矿坑里的金丝雀,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如果持续丧失独处机会真的会造成问题,那应该会率先出现在他们身上。
记者班华.丹尼泽—路易斯(Benoit Denizet-Lewis)在《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上调查青少年普遍出现焦虑症的现象时,发现智慧型手机在各种看似合理的假设中是一再出现的征兆。「在Instagram出现以前,焦虑的孩子确实早就存在了。32」他写道,「但我采访的许多父母担心,孩子的数位习惯──全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回复简讯、在社群媒体上发文、痴迷地追踪同侪刻意营造的形象──是导致孩子陷入焦虑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