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牛津大学教授:没有证据表明刷手机导致智力下降

[复制链接]

升级   84%

24

主题

24

帖子

8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4
QQ
发表于 昨天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德鲁·普日比尔斯基(Andrew Przybylski),牛津大学人类行为与技术教授,日常事务繁忙不堪。
才到中午,他已经通过多种沟通方式——Skype、Teams、面对面交流,以及当前的FaceTime音频,完成了数场会议。他的切换游刃有余,丝毫不显认知疲劳的迹象。
作为研究科技对心理与认知影响的专家,他深知公众对于“数字生活可能损害大脑”的恐惧。如今,许多书籍、播客和文章频频警示,人类在无休止地滑动屏幕时,正在无意识地接受一场“额叶切除术”。
2024年12月,牛津大学出版社甚至将**“脑腐”(brain rot)**选为年度词汇。这个词被用来描述无意义、缺乏挑战性的网络内容,以及我们长时间刷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忧虑,我们自己以及下一代的日常在线行为,是否正在重塑大脑的结构,削弱专注力和记忆力,甚至影响智商?然而,你或许可以稍微安心一些:许多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并不认为“科技毁脑”的观点站得住脚。他们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无依据的道德恐慌。

081305syartkercqk.jpg

081305syartkercqk.jpg

科技真的在“毁掉”我们的大脑吗?
“从2017年起,就有人不断强调:‘屏幕、社交媒体正在伤害你和你的孩子’。” 普日比尔斯基指出,“这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许多低质量研究迎合了人们对科技的恐惧,被媒体大肆炒作;第二,发表这种研究其实并不难,只要能制造出一点相关性,再加上夸大解读,就能吸引关注,甚至拿到资金。”
近几年,市面上涌现了大量科技批判类畅销书,书中的观点虽然掷地有声,但科学依据却相当薄弱。这些书籍经常引用样本量小、缺乏对照组的研究,并将相关性当作因果关系来解读。
“人们会说:‘iPhone是2007年推出的,Instagram在2012年普及,心理健康问题也在这几年加剧了!’ 这样的说法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它们并不符合科学逻辑。”普日比尔斯基解释,“真正严谨的研究不会支持这种科技恐慌。”
2023年,他与团队分析了近1.2万名9至12岁美国儿童的数据,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他们的大脑活动,发现屏幕使用时间对大脑“功能连接性”几乎没有影响,也未见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作用。
“当你用最严格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公开数据和代码,就会发现,很多人预期的负面影响根本不存在。”
IQ真的在下降吗?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科技让人变笨”,但事实并非如此。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认知发展专家弗朗克·拉穆斯(Franck Ramus)表示,科学界仍不确定IQ是否真的在下降。20世纪人类的IQ得分确实持续上升,但在千禧年左右,这种增长趋势开始放缓。这种情况早已在预料之中,因为大脑能力本身是有生理极限的,就像人类身高不可能无限增长一样。
他提到,有些研究发现某些国家的IQ略有下降,比如挪威的一项研究记录了过去20年的IQ轻微下降。但与此同时,大量研究仍然显示IQ在持续增长。因此,关于IQ下降的说法目前仍无定论。
拉穆斯指出,“当我们谈论‘屏幕使用’时,我们究竟在指什么?其实,屏幕只是一种媒介,真正重要的是内容。如果说‘屏幕’影响了认知,那‘纸张’也可以——因为它们都是信息载体。”
这种观点让人联想到柏拉图的担忧——他曾批评书写的发明会让人类变笨,因为人们会依赖书籍而不再锻炼记忆力。2500年前,人们担心文字会削弱思维能力;如今,我们对科技有着相似的焦虑。但实际上,科技可能只是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而非削弱了思维能力。
我们需要调整对科技的看法
哈肯萨克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主任加里·斯莫尔(Gary Small)长期研究数字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他指出,“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数字设备的使用会导致永久性的大脑损伤。”
的确,一些内容可能具有成瘾性,如赌博、购物、色情等,但科技的作用更多是“放大”这些问题,而非根源。他曾进行过一项研究,让13岁的孩子去参加5天的自然营,结果发现,他们的社交智力和情商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提升。这表明,科技的影响是可逆的,如果我们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相应的负面效应也会消退。
当然,科技也有正面作用。它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信息、建立联系,并提升认知能力。他的团队曾研究年长者如何学习使用互联网搜索,结果显示,大脑的神经活动有所增加,说明科技使用本身也能成为一种认知锻炼。
如何更理性地使用科技?
关键不在于“是否使用科技”,而在于“如何使用”。普日比尔斯基认为,“合理的休闲时间完全可以包含屏幕活动,重点在于内容的质量。”
奥马拉则建议,“与其焦虑科技对大脑的影响,不如培养更健康的使用习惯。” 例如:
在阅读时远离手机,避免多任务干扰
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盯屏导致精神疲劳
选择优质的信息来源,而非无意义的内容
在需要深入交流时,尽量面对面沟通或打电话
科技本身并无好坏,关键在于我们的使用方式。正如切梅罗所说:“人类最大的优势就是适应能力,而科技只是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
所以,与其担忧“脑腐”,不如主动掌控自己的数字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2-11 07:48 AM , Processed in 0.07486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