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378|回复: 0

[管理]「接一半,扔一半」,利用「黑色想像」巧妙拒绝

[复制链接]

升级   25%

5

主题

5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一半,扔一半」,利用「黑色想像」巧妙拒绝






「接一半,扔一半」,利用「黑色想像」巧妙拒绝


我们之所以不敢拒绝,往往是因为在非合作思维下,我们在心理层面对拒绝有一种「黑色想像」,觉得如果拒绝对方,关系就完了、就崩了。但转化到合作思维后,这种黑色想像就会被消解,因为你知道你所想像的不是真的,那只是你的念头,不是事实。

但也有些朋友会觉得:「那是因为你们的内心都比较强大,我虽然知道要有合作思维、要照顾到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合作,但对方一坐到我面前,我就会习惯性说『是的是的』『好的好的』。我觉得我要是说了『不』,很多事情都会搞不定了。我满脑子都是黑色想像。」

那干脆就让我们利用这种黑色想像,来实现更好的拒绝。

怎么利用呢?我们先来想像一下,如果不拒绝他的要求会怎么样,想得越仔细越好。

举个例子:我经常会面对一些活动邀请,拒绝就是一个躲不开的选项。我曾接到过一个讲课邀请,演讲地点在一个著名的度假村,邀请者是我的一位前辈。当时我的确很为难,一方面我跟她关系不错,觉得如果拒绝了对方,会让人觉得我不给面子,不好相处。你看,我们不敢拒绝别人,很多时候是有目的性的,是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大家都在创业,还是应该尽量互相帮助。

我回复对方说,「我要安排一下」,其实是因为我没法开口说「不」。但活动那几天的前后,我都排满了出差日程,调整时间很困难。为了决定是否答应这次邀约,我用了黑色想像的办法:如果我答应了,就意味著我要在前一天活动结束时,马上搭3个小时的车赶到度假村,而且需要在深夜开车上高速,这样不仅不安全,而且到了讲课地点已经是凌晨。第二天一早讲课,我的精神状态肯定会很差,势必影响讲课效果。

同时,那段时间我要集中精力交付一个课程,连续出差会打乱交付节奏,因为课程更新时间已经对外公布,不能延迟。这就意味著我要用额外熬夜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这是最难承受的。我需要保持足够的精力,才能应对公司的多项决策和白天超大的工作量。

这么一想,拒绝的勇气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我跟前辈说了「不」,也解释了原因,同时提出了下次合作的可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卑不亢,对方也表示理解。没想到,黑色想像带来的恐惧,竟然变成了我的勇气。

其实,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天生就有通过说「不」来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会自动躲开危险的事物、拒绝腐坏的食物,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有害。身边的小孩子轻易就可以把「不」说出口——「我不吃胡萝卜!我不想让你玩我的玩具!」

所以,不要轻易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老好人,就是懦弱,没办法拒绝别人。说「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领,别因为陷入做一个「烂好人」的执念,忘记了自己天生的能力。

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芙蕾(Oprah Winfrey)也曾是一个「老好人」,她在《关于人生,我确实知道》(What I Know for Sure)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因为她在美国很有影响力,所以很多人找她帮忙,请她支持慈善工作。大家都把她看作慷慨大方、善解人意的人。而她通常都会答应,因为她担心别人觉得她不做公益,就不是一个「好人」。但是在写了一张又一张人情支票后,她越来越疲惫不堪,她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给予别人的是什么,好像她是在被逼迫之下做了这些事,并非自愿。

结果,她被这种讨好型人格所吞噬,常常连她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好」这个字就已经脱口而出了。为了努力满足别人的需求,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温和友善,欧普拉把自己累得半死。

有一次,欧普拉接到一位名人的电话,他希望欧普拉能为他的慈善组织捐款,并且他提出的善款数额巨大。欧普拉这一次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说自己得考虑一下。

之后,她问了自己几个问题:「第一,我为什么会去捐钱?只因为我不想让这个人觉得我小气。你看,不敢拒绝是有目的性的。看到这个目的,你就会意识到,这个目的可能是片面的。第二,这是不是我真正相信的一个慈善活动?不。所以,如果我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有可能会捐出一笔钱,给到并不可靠的慈善机构,这不仅会让我损失金钱,而且会伤害公众对慈善的信任感。」

想到这里,她坚定地拒绝了。

那之后她写下一段话,并把这段话放在自己的桌子上:「我以后再也不会为别人做任何事,除非我打心底里愿意这么做。我再也不会去参加会议、打电话、写一封信、赞助或参加任何活动,除非我的内心在大喊著『好』!我将按照『做真实的自己』这个意愿来行动。」

想清楚不拒绝的真实目的,之后借助黑色想像的背面,就能让拒绝变成一件不那么困难的事。

我那位很厉害的心理咨商师朋友W也常用黑色想像的背面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有一次,一位来访者说,她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她做的是例行公事,唯一的好处是待遇还不错。与此同时,有一份让她很动心的工作,但是在一家创业公司,薪水不高,前途未卜。这让她和家人都很纠结要不要换工作:如果给的工资一样,她肯定会立刻换,但现在薪酬条件上并不符合她的预期。她很为难,希望得到一些指点。

这是很典型的职场决策问题。你心有所向,但是现实让你很难选择。

W听出了来访者的态度,便对她说:「就算我建议你换工作,你也不会听吧。」她自嘲,说自己被钱捆绑住了。W说:「钱是很重要。你算一下两份工作的年薪,大概相差多少?」来访者说,之后的职业发展前景不确定,如果只以第一年来说,相差大概有5万元。

于是,W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那我建议你不要换工作了。但是你要写一句话,让自己记住,最好贴在墙上或者你可以经常看见的地方,这样你以后怀疑自己的选择时,可以随时抬头看到。」

她问是什么话。

「你就写——『我用现在的人生,多换了5万元。我觉得值得!』」过了几个月,她告诉W,她换工作了。

本来很难做的决定,在写出那句话之后却变得很轻松。因为她发现:要用5万元换掉自己的人生,对自己来说并不「划算」。因为有了5万元的收入差距,她开始认真想像这5万元换掉的是什么——是在创业公司充满挑战的工作。在那些挑战下,每天她都会过得很充实,她会有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成长机会。不断想像失去这些,再回头看现在的生活,她忽然就轻松了:「不就是5万元嘛。一年多5万少5万,有什么大不了的!」

领悟到这一点,她立刻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面对朋友的请求和老板安排的新任务,我们也可以通过黑色想像——「如果不拒绝,会发生什么」,知道另一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就是当它的价值高于5万元的时候。

获得拒绝的勇气,并不意味著我们只要大大咧咧地扔出一个「不」字就行了,如何表达拒绝也很重要。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是,如果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当你向别人求助的时候,有时你不会希望得到一个干脆利落的「不」,你希望得到的是支持。支持有很多类型,得体的拒绝也能给到支持。

我常用的拒绝方法是,「接一半,扔一半」。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只接受一部分。比如,同事找你周末加班一起做方案,你可以说:「不好意思,我周末有事,拿不出那么多时间,但是我可以把其中我负责的那部分数据做好给你。」这样,你只接住了他的部分需求,而且没有和自己的行程发生冲突。

另一种是有条件地接受: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我可以接受你的需求。比如,年初,产品部主管向我提出要继续出一门音频课程。她提了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选题:影响力。但是因为要管理公司、开拓新业务,所以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在黑色想像之后,我意识到,如果一口答应下来,不仅会打乱整个工作节奏,而且很有可能因为我的时间拖累这个业务组。所以,经过权衡之后,我很坚定地拒绝了原有的合作方式,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可以做新课,但是我有两个条件:

1. 要做充分的宣传方案,把这门课做到我满意的销量;
2. 帮我组建一个小团队,来协助我完成调研、控制业务节奏等事情,节省我的时间。

有条件地接受,其实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能动性:加入了我自己的意愿,我就会更主动、更愿意去做。这也是合作思维的体现。这样的互动不仅高效坦诚,而且你想像中的「一切会崩塌」也不会发生,反倒有可能让你们共同开拓出更多的可能性。

得体高效的沟通,其背后的心法仍是合作思维。因为你相信我们是合作关系,你相信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所以「拒绝别人」的你就会放松下来。只要你放松了,对方也会跟著放松。这是合作关系中最奇妙的地方——你们因为彼此,发展出了更好的自己。

《合作思维:不必伪装的影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3-31 03:47 PM , Processed in 0.0693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