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建国150周年之际,我随Loyola school 师生一起,来到Upper Canada Village参观,见证加拿大150年建国历史、体会加拿大历史文化遗产。
Upper Canada Village也被称作“绿茵小镇”。它向游人展现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民风民俗,这里的各种建筑物都经搬迁而来,向游人再现一个绿荫环绕的小村庄,人们在这里生活和劳作的活动场景。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Upper Canada Village中的建筑景点大约有40处,主要有小商店、旅馆、织布厂、锯木厂、奶酪厂、农场、鞋匠铺、铁铺、锡匠铺、面粉磨房、小学校、报社、教堂、拖弋码头,还有一座两层楼高、能俯瞰全村的小小灯塔等。
进入Upper Canada Village,首先看到的是woollen Factoy,也就是织布厂。这里所展示的是1860年北美较为先进的大型织布机械,它是利用水动力来推动机器进行织布。在水动力的直接推动下,梭子在织布机上穿梭,按照不同色彩的羊毛线,织出美丽的布匹。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同样利用水动力,来减轻人工劳动力的有锯木厂,只见整块巨大的树木桩,在锋利锯刀的作用下,有规则地一点点把木桩锯成片状,它是展现十九世纪60年代北美动力机械发展的一个缩影。
奶酪厂中人们用手工制作奶酪并发酵,如今这里每天还制作新鲜奶酪,供给附近的饭店和商家,受到了参观者的青睐。
农场中,只看见身穿背带裤和粗布衬衣的村民,手拿长镰刀在割草、浇水。村庄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成荫,田野里的果树和庄稼开花、成熟。猪圈中养着肥硕的母猪和小猪,还有不同的家禽和家畜,向游人们展现了十九世纪60年代的农家生活。
报社是真实展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的纸是用玉米秸制成的,用铅字排版手工印刷,完成一张报纸包括排版需要3个多小时。十九世纪60年代的交通并不发达,但报纸却为小村庄的村民提供了一份文化享受。
小学校中烧着炉灶,课桌椅和设施简单,7至17岁的孩子被分成男女两排,分别坐在不同课桌椅上学习,这里只有一个老师教学,学生们也只有5至十多人。农忙期间,孩子们纷纷帮助家庭劳作,也就放弃了学习生活。
拖弋码头利用马匹拖弋船只,贯穿南北整个小镇,可以直达Signal Tower俯瞰全村。维多利亚时代的小村落实行商品交换,村庄中随处可见身着当时服饰的解说员,走在街上向人们展示商品交换的场景。
Bakery店也就是一个面包制作坊,这儿的面包是用小麦现磨出来的面粉加上食盐,然后和面、放在大木盒中发酵,用殷红的炭火烘烤而成的。面包没有任何人工添加剂,每个面包都很有嚼头而且果腹,又有久违的麦香。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见证加拿大历史的Upper Canada Village
从木屋内转动的纺车到磨制小麦面粉的蒸汽动力磨房,还有打铁、塑形、焊接马口铁器皿、制作家俱和挂马掌等各种技能展示。鞋匠铺的标志是一只挂在大门口的木靴子,用皮革制作一双鞋子平均需要14小时,在这里还可以买到用真皮制作的手工皮鞋。
这里还可以看到手工纺纱,用羊毛纺成的细纱利用水果、蔬菜、树叶等,按照配方制成天然颜料,把羊毛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手工制成袜子、围巾和毛巾等。手工制衣更是精工细作,一个月才能缝制一件维多利亚时代的长裙。
你还可以乘坐古老的马车或小船,可以享受购物、饮食和家庭乐趣。村庄中解说员们穿着古老的服装,向人们解说各种场景和实物,并向游人表演当时的生活情景。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构成了十九世纪加拿大乡村生活的场景。
上世纪,为了便于蒙特利尔和京士顿之间的航行,人们在圣劳伦斯河上修筑了几个水闸,致使8个村庄被淹没。为了保存这些被“丢失的村庄”,人们把其中的一些建筑和房屋整体搬迁,建立了上加拿大村,Upper Canada Village实际上是维多利亚时代上加拿大的一个缩影。
Upper Canada Village不光向游人展示了加拿大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且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纯朴的农家生活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村落中中世纪的建筑风格,更是加拿大人生活史的缩影,满足了人们的一种怀旧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