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作者无忧花开:有了孩子谁来看?在国人世界里这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毕竟产假只有4个月,幼儿园哪怕是小小班也要孩子2岁以后才接收,这中间的超长时间,那个生龙活虎的小人精交给谁管呢?自然是双方父母或者家族里信得过的长辈喽。
出国前,真没发现身边人有谁是生了孩子后自己在家带的,包括我。从怀孕开始到两年前出国,我和我儿子全权都交给我妈打理,一日三餐(孩子得是六餐)、吃穿用度、娱乐清洁、事无巨细。我除了负责网购,其他都不管,搞得我都跟生活不能自理似的,说到这里要发发牢骚,来了加拿大后,最怀念的就是我大淘宝,想起马云爸爸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啊,这里的电商和移动互联网支付咋就这么不争气呢……
再扯回话题,其实直到我移民加拿大的最初半年,我妈都是拿着旅游探亲签证跟着过来伺候的,对她来说就是换了个地方买菜做饭带娃,因为她不放心,孩子也舍不得姥姥。
在我的家乡天津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天津卫,一大怪,孩子都是姥姥带。由此就可对老人带娃的风俗窥见一斑。其实其他省市也差不太多,南方大概是奶奶看的比较多。今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题是《重读长辈这部书》,据说我们天津孩子大多数写的都是姥姥、姥爷……
来加拿大前,一直都听说老外们都是自己看孩子,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绝对不管。给我的感觉就是西人嘛,独立自由惯了,享受惯了,父母儿女之间感情归感情,责任归责任,义务归义务,老人不帮子女看孩子完全是情理之中,分内之事。
但这两年住久了发现,事情好像并不是这样,老人完全不帮儿女看孩子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帮忙的多半有客观原因,比如父母还在工作,没有时间,这里的退休年龄通常都要65岁以上,比国内晚得多,而这里的生育年龄通常又比国内早不少,二十出头就当爹妈挺普遍,十七八也不新鲜;或者父母身体不好,健康状况不允许;再有就是父母和子女不住一个城市,加拿大地广人稀,加东加西飞行距离都要四五个小时(克服距离障碍这一点,老外真不如咱国人,这里有多少华人父母都在跨国帮子女带娃)。
但总体而言,老外父母给我的感觉是,只要有可能,依然都会在儿女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20170608_14969850633965.png
最近颈椎病犯得厉害,在家庭医生那做按摩和理疗,帮我做治疗的医生叫Anna,36岁,说到这里我发现老外对年龄也并不是那么讳莫如深,她看了我的医疗记录,然后就说了一句“wow,咱俩基本同龄哦。”
Anna是一个单亲妈妈,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大女儿12岁,大儿子7岁,小儿子还不到2岁。我就一个儿子,每天都累得五迷三道,想想她要全职上班,还要照顾三个孩子,那敬仰之情真如滔滔江水。我问她小儿子还那么小,她要全职工作,谁来帮她照看孩子?送Day care吗?她连连摆手说“No,No,我可不放心,我妈妈帮我照看着小的,另外两个都上学了,不太操心了,校车接送,回家后我爸爸帮忙看看,我也就下班了。”
无独有偶,我的LINC班老师Nancy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课上课下她不止一次骄傲地表示,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是父母帮着带大的。Nancy是语言学硕士,除了英语外还精通法语,因为曾在中国执教一年,所以还懂一点中文,是个非常Nice的老师。
她的工作挺忙,周一到周五白天全职上班,每周2-3天晚上还有课,遇上暑假,还经常出去兼职,工作强度比国内老师我看是有过之无不及。这样节奏下的职业妇女,是完全没可能无微不至兼顾家庭的,
Nancy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曾在政府工作,但在她和弟弟出生后就彻底辞职做了全职主妇,因为她的先生是萨省人,且母亲去世早,所以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开始,就是她的父母一直在帮忙。
Nancy通常每周工作五天,休六日,她的先生也是工作五天,为了兼顾家庭调休成周五、六休息,这样就剩每周一至四,这四天她父母常驻她家帮她看孩子,连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都一手包办,听上去和中国老人没两样有木有?周五六日父母回自己家轻松一下,妈妈做做头发,修修指甲,插插花;爸爸去看看冰球比赛,游游泳,和老同事小聚一下。
她家老大今年读高中,老二读初中,最小的女儿也要上小学了。我对她这样的家庭安排赞不绝口,她说在有了老三后也曾经考虑过送Day care,因为当时父母都已经70岁了,想让他们解放一下,好好安度晚年,但被老两口一口拒绝,他们表示非常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不愿和孩子们分开,甚至还说只要健康状况允许,将来她的弟弟有孩子(Nancy的弟弟目前是坚定的丁克),他们也很愿意帮忙。
20170608_14969850901311.png
还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游泳,因为是周一,游泳馆里人非常少,儿童池里更是除了我和儿子外,只有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西人女士带着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因为两个孩子都在玩水滑梯,所以我们自然而然聊了起来,她说小女孩是她女儿的女儿,她是grandma。
我说:“女儿上班去了?”
她说:“不是,她还在多伦多读大学,没有毕业也没有工作,但和男友很相爱,生了这个孩子,这真是主的恩赐,是个天使,”她说着,嘴角泛着慈爱的微笑,眼睛里都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她告诉我,为了让女儿和男友都安心完成学业,她就担负起了照顾外孙女的工作,先生还没有退休,每天下班后全权负责起家里的采买和卫生。
我试探着问她,有没有想过万一将来女儿和男友没能在一起怎么办?
她不假思索地说:“那又怎样?她依然是我们的女儿和外孙女,这不影响我们爱她们啊。”
就算我英语水平有限,这段话我也是听懂了的,而且是听完发蒙的,我自己脑补了一下,更改下人设,换成我们家,如果我自己一进大学就跟人同居,不结婚就怀孕,还生出个孩子,生了孩子自己还弄不了,又惦着继续上学,把孩子扔给我妈看,我妈会怎样?用不着动脑子,动脚趾头就能想明白,倒不至于把我弄死,断绝关系是肯定要的,我们家老太太哪能容得下此等伤风败俗、有辱门风之事?!
可看人家这老太太,乐呵着呢,屁颠屁颠给看着孩子,浑身上下洋溢着爱和骄傲。
20170608_14969851157089.png
侄女目前在高贵林读小学三年级,表哥跟我说去年放暑假前,学校举行过grandparents day(祖父母节),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校园活动,结果忽拉拉来了一大群老头老太太,比父亲节、母亲节搞活动时的人数多了三四倍,搞得学校车位严重不够,连校门口街道边都停满了,学校大活动厅里,放眼一望全是银发一族,孩子们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欢聚一堂,老人笑,孩子也笑,那水乳交融感人至深劲儿就甭提了。
侄女班上有个哥伦比亚移民的孩子,父母都是工程师,工作非常忙,她和两个哥哥全是被奶奶带大的,而且奶奶还帮忙带着她叔叔和姑姑的孩子,最多时老太太家里堪比Day care,老两口同时照看着6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妈妈非常感谢婆婆,和婆婆感情亲如母女,出去旅游购物吃饭,不带老公都得带婆婆,因为婆婆帮她安顿好了大后方,支持她出去工作,是她生命里的大贵人。
看了这么多西人老人帮助儿女照看孙辈的实例,我不得不对“外国老人都不看孩子”的说法表示怀疑了,这种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模式,起码在我所感受到的加拿大并不是惯例,而只能说是众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当子女在学业、工作和带娃无法兼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儿女一把,充当孙子孙女的保护伞,很多西人老人都是这样做的。
老外崇尚独立自由不假,但他们对于家庭观的重视和我们华人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家庭里几代人亲情关系的维系,则有赖于相互间的信赖和帮助——试想,儿女有困难父母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又怎能维护发展这份亲情?未曾雪中送炭,谁又会在意那没有含金量的锦上添花?
20170608_14969851413627.png
其实不止在加拿大,美国也是一样,平民百姓不谈,就连很多总统的孩子也都是祖辈帮忙带大的,克林顿的宝贝女儿是希拉里的妈妈帮助照看的,所以克林顿当选后,岳母理所应当地跟着进住白宫,访华时都不忘带上老太太。
小布什则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感言,感恩岳母帮忙带大他的一对双胞胎女儿。至于后边的奥巴马那就更不用说,跟丈母娘感情比亲妈都深,重大场合必定带上老太太,他有一张当选前一刻的照片,照片上奥巴马和岳母分坐一张椅子的两边,中间有一尺左右的距离,但他们却是手牵着手的!这感情是怎么建立的?自然是她两个女儿都是岳母帮着照顾带大的。
20170608_14969851729452.png
在我家门口的公园和体育馆,每逢傍晚和周末都经常能看到祖父母带着孙辈们一起玩耍嬉闹的场景,隔代人间的亲情演绎温情动人、其乐融融。
世间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们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道理,无论人种肤色,全世界通用,全人类都懂。
无忧花开:天津妞儿,爱码字,爱摄影,爱烘焙,爱旅行,爱贩卖生活一切美好。当下,只愿在温哥华的湿润空气里,做一个有趣有料的宝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