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05|回复: 0

学区房?在加拿大,你可以选择不买

[复制链接]

升级   66%

18

主题

18

帖子

6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6
QQ
发表于 2018-9-16 1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道是,“知识改变命运”。对于一贯重视教育的中国家长,子女上学问题简直是家庭第一要务。在温哥华,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增多,“学区房”也应运而生,变成家长购房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但有趣的是,西人却没有“学区房”的概念。究其原因,在加拿大,子女要上好学校,方法很多,“学区房”并非非买不可。女儿从安省转学到温哥华的经历,就让我见识了加拿大教育制度的人性化。
  首先,温哥华教育局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校区。只要在教育局的网站上输入居住地址,即可查询到对应的学校。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安排入学,除非所属校区的学校满员,或者是家长特意申请其他学校,才会另行安排。幸运的是,我们居住的小区属于一个排名较前的校区,走路上学也不过10来分钟,非常方便。
0d74660799bfa646365181aa27d7bb3c.jpg

  其次,教育局主要凭三种证明文件,来判别学生住址的校区归属。一是家庭购入所在住址房产的相关证明,二是租赁合同之类的资料,三是所在住址屋主出具的小孩同住声明。一言以蔽之,在“学区房”这个问题上,租购同权,甚至寄居亦可。只要能提供具体的居住证明,孩子即可入读相应的学校。要知道,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却免去了多少家长的尴尬!
  另外,加拿大的教育资源分配也比较平均,学校的差异其实不大。一直以来,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甚至将教育支出视为投资。近年来,加拿大的公共教育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4%,比美国的5.2%还高。而且,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加拿大也特别强调资源分配均等,所以公立中、小学硬件配置都是标准化、现代化,差别不大。自然地,家长们也没有必要削尖脑袋,非要把孩子往某些学校送,反而往往会根据孩子的先天禀赋、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等,来选择相对合适的学校。当然,有的家长还是会选择学费不菲的私校。私校招生没有地域限制,就更没有“学区房”的概念了。
522f9c8ad26277128127bf6f422e03bc.jpg

  言归正传。女儿转学后的第一次上学,按照学校安排,先在图书馆集合等候。当天的新生有两个来自阿拉伯世界,一个来自西人家庭,两个来自中国。正式上课的铃声过后,校长、副校长前来迎接新生,逐个点名,介绍学校情况,派发学期日程表,强调注意事项等等,不在话下。最惊喜的是,学校居然设有“多元文化工作者”,操多国语言,专门服务语言有障碍的家庭。当天预约到场的共有两名工作者,分别帮助阿拉伯家庭和另一个7月末刚登陆的中国家庭。哇塞,这也太贴心了吧。可叹我们在圣村两年多,可从来没有这种待遇!温哥华果然是国际大都会,服务细致多了,新移民就算不懂英文,照样能活得如鱼得水。
  话说介绍完毕,校长领着大家去各自的班级报到。女儿的教室最近,校长敲开门后,老师迎出来与我寒暄两句,就把女儿迎了进去。只听见教室里的小朋友一片“Hello”、”Welcome”之声,非常友善。放学回家后,女儿兴奋地说,这所学校与以前的完全不同,同学里一半是西人,一半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阿拉伯人、墨西哥人等等,简直是联合国一般。午饭时间,大家带的都是各式各样的便当,犹如万国美食展览。奇怪的是,大家的母语虽然各不一样,但在学校里都说的是英语,沟通无碍。
588e21824a0254bab987fbb09fe8d713.jpg

新生在图书馆集合

  都说最大的不公平,是教育的不公平。人生而贫穷,本不是错。我们或许超越不了别人,但应该超越自己,而前提,就是每个孩子都该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加拿大是做到了——“学区房”,你可以选择不买;孩子们,能共享多元文化。

Flora, 矛盾体小女子一枚。既是陪读妈妈,也是高龄留学生;既喜爱中国历史文化,也欣赏MBA现代管理;既含17年银行工作经验的严谨,也有此心安处是吾家的散淡;既热衷游山玩水,也喜欢长宅家中。闲时笔耕,愿生活琐事、点滴感悟、嬉笑怒骂,皆成刹那芳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4 01:20 AM , Processed in 0.07246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