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不是钱真的出不来了,这是地产论坛上最近常被问到的问题!
10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公布了高达20起外汇违规案例的通报!
相信各位村民都已经切身体会到了在中国外汇管理局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之后,对各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真的是“零容忍”,一经发现,绝不姑息!
这次在外管局公布的20个最新违规案例中,包括3家大行,3家股份行,1家外资行;还有5家企业、1所学校、7名个人。
其中,包括广大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这些举国闻名的大银行都没有逃过被罚款的命运。
1、出现了一个新的罚款方向——未如实披露返程投资办理利润汇出2起
2、虚构贸易背景5起
3、银行被罚没2起:其中,虚假转口贸易1起,虚假贸易融资1起
4、企业被罚没3起:其中,无进口预付货款1起,虚假提单2起
5、银行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3起
6、蚂蚁搬家7起:其中,银行违规办理个人分拆售付汇2起,企业及个人违规办理分拆购付汇5起
7、地下钱庄3起
新招:非法套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被外管局通报批评的“新型”套汇招式:境内居民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在境外投融资,并非法汇出利润,未如实披露返程投资违规办理利润汇出。
央行颁布重磅新规
一、互联网平台外汇受到控制
什么是互联网平台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支付类App、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是互联网平台,在外汇局眼中,他们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规定中明确写道:
客户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收支,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外的从业机构应当在交易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划重点:无论你以任何目的、用任何方式进行5万人民币以上的交易,机构须在交易之后的5个工作日内,提交报告,核实身份并阐明用途;若是违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之所以要颁布这则新规,是为了监管违法犯罪分子通过这一新兴途径进行洗钱、恐怖投资和逃税。
因此,经常使用这些交易方式的朋友要注意了!从明年1月1日起,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进行的大额交易也需要进行报告。
而在个人购汇申请书中,也明确了购汇“六不得”:
1.不得虚假申报个人购汇信息;
2.不得提供不实的证明材料;
3.不得出借本人便利化额度协助他人购汇;
4.不得借用他人便利化额度实施分拆购汇;
5.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
6.不得参与洗钱、逃税、地下钱庄交易等违法违规活动。
重中之重:个人购汇不可以用来个人海外购房、进行证券投资和购买个人保险等!
外管局发言人指出:
根据G20和国际协作有关原则,各国需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应对税基侵蚀等方面加强合作配合,需要进一步增强金融交易的透明度,提高数据统计质量。因此,有必要提升我国国际收支统计质量,包括加强购汇真实性审核、细化支出分类等。
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个人,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列入“关注名单”管理。而如果被列入“关注名单”,个人当年及之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同时依法移送反洗钱调查。
二、验明身份,存疑客户需重新识别
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一大便捷之处在于:无需本人露面,在网上即可操作。
这也就造成了交易双方身份核实上的问题,而新出台的《管理办法》正是要针对客户身份问题进行严查。
它要求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有效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行业规则,收集必备要素信息,利用从可靠途径、以可靠方式获取的信息或数据,采取合理措施识别、核验客户真实身份,确定并适时调整客户风险等级。
对于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存疑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这其中包括,从业机构必须了解自然人客户的交易是否为本人操作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简单来说,如果有人想要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非法洗钱,并且假借他人的名义进行操作,那么在这样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系统下,将无法再逍遥法外!
三、追根溯源,涉恐账户可冻结、追求刑责
在新《管理办法》的实施之下,所有客户的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都会被从业机构完整保留,以确保每一笔交易都能够被完整重现。
也就是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任何人的资金交易再也不存在无法追踪的“灰色地带”,每一笔交易都有迹可循,犯罪分子将无所遁形!
在监管处罚方面,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从业机构和涉嫌犯罪人员,都将被追求刑事责任。
此次,外管局再披露通报20起案例,加上央行颁布的重磅新规,无一不彰现了国家对洗钱、腐败等犯罪活动的监测和打击,意味着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势在必行!
村民们,千万不要在违法边缘试探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