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735|回复: 0

“被要求用公筷,我妈差点跟我断绝关系”

[复制链接]

升级   85%

22

主题

23

帖子

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
QQ
发表于 2020-6-7 09: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的话——
        随着加拿大全面解封,《隔离日记》系列文章也完成了“历史任务”。
        感恩每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分享的快乐。
        虽然还没有回归到正常生活,但“隔离生活”基本告一段落。
        编辑同学鼓励我继续写下去,谈谈后疫情时代里生活的变化和心情的起伏。
        于是就有了这篇《后疫情随笔》。
        我想,未来的生活不止是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有情感的共鸣、爱和希望。
        愿我们共勉。
       
5245ecb811b549c73cceb5ca7b61856c.png

        6月1日孩子们开学了。
        和我们一样没有送孩子们返校的家长占了大多数。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上学时间太有限,很大程度上起不到减轻父母负担的作用,反而打乱了已经形成的学习模式和习惯;
        二就是对感染病毒的风险表示担心和忧虑。
        有的朋友送孩子返校了。不是他们对疫情完全不担心,而是他们愿意相信学校为保护孩子们的安全作出的努力。
        而且,有些家长发现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隔离生活之后,让孩子们重新返回“社交圈”,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可能更有利。
        儿子班里有4个孩子返校上课。孩子们分别坐在标记的位置上,有的还戴着口罩。
        留在家的孩子们,则依然每天在视频里与老师见面,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在我们居住的社区,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返回了学校。
        实际上,距离暑假也仅剩两周时间。
        虽然时间短,但对于学校和家长们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考验。
        对于新的教育模式,学校实践得如何,孩子们适应得如何,对新学期的开启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caebf609f911437451614b8408cf5fcc.png

        Shopping Mall开了,还没有时间和空闲去逛;餐厅陆续重新营业了,也还没有勇气去堂食;超市采购也不需要等那么久了,我却似乎已经习惯了网上下单送货上门……
        生活仍然在继续,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疫情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更多选择。
        听政府每日的新闻发布会,总有记者代表不同的民众向Dr Bonnie询问“该怎么做”或者寻求具体的“措施”。
        Dr Bonnie总会在回答提问时强调一句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原则,做出自认为正确的“评估”,它将指导你下一步该怎么做。
        有人质疑她说话总是含糊其辞,避重就轻,说了等于没说。
        但就事论事来说,我并不以为然。
        但凡是涉及“人”的制度措施,制定起来都是异常复杂的。
        尤其是在无迹可寻的病毒疫情之下,在加拿大这样的国家,搞“一刀切”的政策几乎是不太可能。
        所以在官方法规和原则的基础上,让渡一部分权利给民众进行自我评估,反而是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性的。
        但就出不出门这件事来说。
        如果你认为待在家里是最安全的,感觉也是舒适的,那么就安心待在家里;
        如果长期的隔离状态已经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那么请尽快出门,呼吸自由的空气。
        至于,什么时候出去?去哪里?去多久?……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你在进行自我“评估”时自行解决的。
        总之,你的决定或者选择,一定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同时也不伤害他人。
       
ed677338d31b6406f579493cd0d28d76.jpg

        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不可见的一种互动和沟通方式。
        也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狭窄的人行路上,迎面走来一个陌生人。
        如果对方笑脸相迎,你也会回应热情的问候;如果对方刻意避开你的视线,你也会假装看风景。
        殊不知,笑脸相迎的人也许正是被你的热情影响;而避开视线的人也觉察到了你的局促……
        我们在感觉受到影响的时候,同时也在发挥着影响。
       
8307b58133e6a195beaf09e796e15bee.jpg

        人与人之间影响力的传递是相互的,也是流动的。
        它可以在一起范围内发散开来,形成一种特别的气场和氛围。
        小到家庭、社区,大到城市、国家。
        你认同哪一种影响力,你该传递怎样的影响力?
        这大概可以成为我们做出选择的评估标准之一。
        有时候,人的归属感和自信心也正来自于这种影响力的建立。
       
aeb2f1c745027f280d1789f8a860aef9.png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后疫情时代中的人们也开始反思。
        中国人已经意识到传统的“合餐文化”具有健康隐患,就是“反思”之一。
        疫情过后,中国正在掀起一场“餐桌革命”。
        北京、上海已经发布了相关的规范和条例,倡导国人施行分餐制,并在多人同桌用餐时使用公筷。
        “用自己的筷子分享食物”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
       
ecfb1b15f1580909e77b7e1a2fdc3eca.png

        如同拥抱对美国人,亲吻脸颊对法国人一样。
        每一个中国人大概从记事起,就能从“筷来箸往”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
        而使用公筷会被认为破坏了这种“亲密无间”的表达。
        “合餐”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在SARS爆发之后,这个陈旧的传统因人们意识到“病从口入”的风险而被撼动过。
        据说,香港餐厅里的公筷变得普遍起来就是在SARS以后。
        虽然北京、上海等文明程度相对高的一线城市,使用公筷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意识,但在全中国推行起来,难度还是可想而知的。
       
f92f1bc8b3eb502ae75527a4522f0070.jpg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曾说,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都有胃病吗?跟吃饭不使用公筷有很大关系。
        朋友的一位病人跟父母同住,当她提出分餐并用公筷夹菜时,她的妈妈表示不能理解,当下就摔筷子走人,还差点跟她断绝母女关系。
        她说,妈妈觉得被嫌弃了。
        后来,还是这位医生朋友出面晓之以理,才让这位妈妈接受了新的用餐理念和方式。
        老的传统,旧的习惯,要改起来实属不易。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实行分餐制甚至可能比西方还要早。
        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实行了3000年。早在隋唐之前,中国人都是实行分餐制的。
       
db0dd385f3e717b2d8479fef4c45740f.png

        春秋、秦汉时期考古出土的画像上就有“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用餐场面。
        后来因受到民族融合、道儒文化的影响,可以热络人际关系、营造和气氛围的合餐制取代了分餐而食。
        可想而知,合餐制为细菌大开方便之门。合餐制的疾病感染率高达42%,而分餐制则可降至17%。
        Potluck是海外华人司空见惯的一种聚餐方式,在我们“自助式”用餐时,分餐制看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事。
        分餐制让我们变疏远了吗?当然没有。
        同样地,在自家饭桌上多摆上几副碗筷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不得不承认,火锅这种吃起来容易嗨的,确实还是有点小难度。
       
b8a2fee48e953581217fb8a2b2ba8775.png

        饮食学家说,中国人一筷子搓到底的习惯,不被人类淘汰,也会被自然淘汰。
        健康也好,文明也好,礼仪也好,理念也好,也许是我们发挥一点点影响力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6 04:49 PM , Processed in 0.07050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