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83|回复: 0

加拿大医学发现:腰酸背痛久治不愈的原因

[复制链接]

升级   20%

4

主题

4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2-5-22 05: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CTV News报道,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意大利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受伤后阻断炎症,可能会使得疼痛成为慢性疼痛。这一发现,对治疗疼痛的标准方法提出了挑战。
慢性疼痛,尤其是在下背(lower back),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科学家们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背部损伤会自行消失,而另一些会导致多年的痛苦。

061520j211fguq0jx.jpg

061520j211fguq0jx.jpg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帮助身体抵抗感染,并控制炎症早期阶段的包细胞,在缓解疼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该研究的研究院、麦吉尔大学心理学教授Jeffrey Mogil表示,治疗受伤后短暂持续疼痛的标准医疗实践,可能与我们应该做的,正好相反。
“我们认为慢性疼痛是由炎症引起的,所以我们认为炎症是不好的,我们应该消除它。但是这项研究表明,消除炎症反而会增加患慢性疼痛的可能性。”
Mogil说,该团队正在准备通过对人类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认他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非常激进,因为它颠覆了几十年的标准治疗方法,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
虽然这些发现尚未在临床试验中对人体进行测试,但几位与该研究无关的疼痛专家表示,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观察身体如何愈合的新方法。
测试血细胞和小鼠
这项研究于5月18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由20名左右的研究人员进行,他们使用人类血细胞和小鼠试验,分三个阶段检查疼痛状况。
他们一共检查了98名急性腰痛患者的血细胞,并寻找炎症标志物。3个月后,他们做了同样的测试,比较那些仍然有持续性疼痛的人,和那么没有疼痛的人。
疼痛消失的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表现出更多的炎症,这似乎是由嗜中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驱动的。在第二次就诊时,他们的血细胞显示出数千个基因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而那些疼痛没有消失的患者,他们的血液中绝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该研究的另一位研究员、麦吉尔大学牙科和医学教授Dr. Luda Diatchenko说,“两组患者都使用了消炎药。”
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了测试,并证实使用药物阻断炎症,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疼痛,这可以从他们对触摸的敏感性来判断。但这些药物严惩了疼痛的缓解时间,将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在研究的最后阶段,他们检查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50万人数据,这是一个从50万志愿者获得的医疗信息数据库。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服用布洛芬、萘普生和双氯芬酸等消炎药,来治疗疼痛的人,在2-10年后更可能出现疼痛。这种相关性与他们的发现一致,但无法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持续的疼痛。
他们还发现,与服用抗炎药的人相比,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等其他止痛药的人,患慢性疼痛的可能性更低。
疼痛医生:应该认真对待该研究
多伦多总医院疼痛研究部门的医学主任Dr. Hance Clarke说,大约18%的人口与背部慢性疼痛作斗争。
Dr. Clarke说,即使没有随机临床试验,了解急性和慢性疼痛之间发生的差异,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他在接受CBC News采访时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要找到与那些将继续患有慢性疼痛问题的人,与那些将要避免这种问题的人相关的分子基础,应该非常认真地对待该研究。”
Dr. Clarke说,背部受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应该是热疗、理疗、拉伸、按摩,然后可能是药物治疗。
他说:“这些研究人员表明,我们可以先试着用除了抗炎药以外的药物,进行治疗。受伤后,需要发生自然免疫反应。”
“我们仍然需要真正弄清楚,我们应该在什么时间点干预这个自然过程,因为它清楚地表明,如果你有大量的这些白细胞,那从长远来看,你实际上可能会恢复得更好。”
但是,在通过人体试验测试结果之前,Dr. Clarke仍然建议,因为疼痛而无法起床的患者,还是要服用抗炎药,以帮助自己恢复功能。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自然过程随有积极效果,但患者不应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痛苦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2 02:46 PM , Processed in 0.07077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