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40|回复: 0

[励志]种下一颗梦想的树

[复制链接]

升级   44%

11

主题

12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QQ
发表于 2023-4-26 04: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种下一颗梦想的树






1949年,十二岁的丛树朗,受国共内战影响,只身从广州黄埔码头搭上济和轮,准备前往台湾,从此不知何时能再回到中国大陆,回到家乡父母的身边。未来,只能靠自己打拚,而唯一让自己翻身的方式,就是「教育」。果然,在他的坚持下,靠着新台币五万九千元的创业基金,为日後的「美加」王国砌下第一块砖。


1949年,十二岁的丛树朗,受国共内战影响,只身从广州黄埔码头搭上济和轮,准备前往台湾,从此不知何时能再回到中国大陆,回到家乡父母的身边。

但,尽管孑然一身,丛树朗始终相信,未来,只能靠自己打拚,而唯一让自己翻身的方式,就是「教育」。果然,在他的坚持下,靠着新台币五万九千元的创业基金,为日後的「美加」王国砌下第一块砖。

这是一段圆梦的历程,他的梦,圆了,也让更多人拥有逐梦的能力。

「美加」所在的南阳街,如今是闻名全台的梦想大道,许多知名补习班座落在这里。傍晚来临,朝九晚五的人们松开领带、关掉电脑,准备下班回家,这条梦想大道却灯火渐亮,人潮开始聚集,连机车要找停车位都很困难,莘莘学子踩着自己与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的影子,快步前行。

半个世纪以来,这样的情景几乎不曾改变,差别只是穿梭其中的身影。经历五十年、两代经营,服务过四、五十万个学生,「美加」见证了台湾社会的变迁。成就这一切的,并不只是幸运,而是一份坚毅前行的精神;不仅设法贴近消费者需求,更不忘父辈言之谆谆的教育事业初衷,为成就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丛树朗笑称:「或许,我的家乡山东,前有孔子、孟子,後有行乞兴学的武训,让我对教育这件事,特别重视。」这段话听来像是玩笑,却蕴含了一段年少时的经历所留下的深刻影响。


曾经,有一群伟大的校长、老师,把丛树朗带到台湾,让他拥有崭新人生。


何时可以再见家乡?

当年才十二岁的丛树朗,曾经站在甲板上,望着珠江的浪,内心五味杂陈,家国未来、前途茫茫,不敢去想,那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何时可以再见家乡的父母?」

丛树朗是山东威海人,父母以经商为业,外销当地生产的樱桃、大白菜、水产等到上海,因为家境还算不错,丛树朗曾经有着相当幸福的童年,直到国共内战,为这段美好的记忆,划下了句点。

丛树朗的父亲担心,日子会愈来愈难过,决定先将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避风头,就透过经商认识的运输人脉,先把他送到青岛安顿。没想到,此後烽火四起,他为了躲避战祸,随校南迁,先落脚上海,後来再迁往广州,最後朝澎湖而去。

在战乱中长大的孩子

「我们这群未满十八岁的孩子,忍受离家的痛苦煎熬,心想,只要跟着校长走,书,哪里都可以念。没想到,人生的焠链才刚刚开始……。」丛树朗百感交集地说。

丛树朗在十二岁时被迫成为流亡学生。战乱中,物资艰难,从上海出发时,学校还发给学生大米;等到渡海远航,就只有饼乾可以果腹。

有些学生的饼乾被风雨浸湿,变成了一团浆糊,再加上晕船,一闻到饼乾的味道就想吐,只好在船上饿着肚子。船到途中,机舱失火,情况非常危急,学生们哭成一团,所幸後来火势获得控制。

经过四天三夜,济和轮抵达澎湖。原本学生们都以为,可以在澎湖复学,却遭到强迫从军的命运,丛树朗因为个子瘦小,逃过一劫,後来再辗转来到台湾本岛,在员林实验中学就读。

当年这批流亡学生要来台湾,原本就是几经波折,而当时的东南军政长官陈诚,虽然同意他们到台湾,却有一些附带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年满十七岁以上的高中生,必须入伍接受军训。多了这项但书,这些饱受思乡煎熬的孩子,如同火上加油般,又多增添了几分愁绪。

命途多舛,志气不灭

学校里几乎都是来自各地的流亡学生,每个人都是孑然一身,加上物资缺乏,生活十分辛苦,全靠老师的照顾和启发,才让这群举目无亲的孩子,感受到些许温暖。

这群流亡学生,後来在各行各业,不乏出人头地者,包括:当到国防部部长的孙震、政治大学校长欧阳勋、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于宗先、中央研究院院士张玉法、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朱炎、警政署署长颜世锡、卢毓钧、营建署署长潘礼门、东吴大学校长杨其銧、陆军总司令李桢林、海巡部司令王若愚、国立艺术教育馆馆长张俊杰,还有作家王尚义、朱西宁等人,都对台湾这块土地,做出相当贡献。

为学费半工半读

十二岁那年,在故乡和父母一别,再也没有家人可以依靠,年轻的丛树朗知道,从此他只能靠自己打拚。而没有任何资源的他,唯一能让自己翻身的方式,就是「教育」。

高中毕业後,丛树朗进入海洋大学就读;为了筹措学费,不得不半工半读,举凡擦窗户、扫地等清洁工作,他都做过,同时也当起了家教。

「因为要准备功课,又要打工,当家教还要备课,每天都体力透支。有时候,在当家教期间,明明是要教导学生,自己却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瞌睡,」丛树朗回忆。

1957年,丛树朗大学毕业,之後完成了海军预官役,进入公务机关任职,拥有一份稳定的薪水,并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日後的妻子陈上春。

曾经离别,更懂珍惜

和丛树朗只身在台不同,陈上春来自一个有六个孩子的家庭,兄弟姊妹後来都陆续前往美国深造,并在当地就业、定居,只有她因为从小体弱多病,留在台湾。

中兴大学会统系毕业的她,很有自己的个性。

陈上春透露之所以锺情丛树朗的原因:「他是流亡学生,这样的背景,会让他特别珍惜手里所拥有的东西,我相信,如果他有了家庭和事业,一定会更加小心翼翼呵护」。

选择一位流亡学生做为人生伴侣,家人难道都没有意见?「我的父母很开明,当时他们只问我一件事:他身体健康吗?」陈上春笑道,她大学毕业後就出来工作、赚钱,很早就经济独立,因此家人也非常尊重她的决定。


用心看见失败以外的事物


当时,台湾的社会已开始弥漫海外留学的氛围,很多人都想出国深造,甚至还有机会留在当地发展,丛树朗也心生向往:「那时候,很多台湾的大学生会利用晚上去补习英文,我也跟着补,因为到美国可以打工,赚很多钱。」

他在补习班报名学习,还把握机会向对方要了份工作,包括免费住宿的福利。当时丛树朗每星期一、三、五在补习班打工,二、四、六则补英文,补习班不但供应晚餐,还一并提供住宿。

丛树朗参加了好几次英文测验,总是铩羽而归。但,尽管在考试中败北,丛树朗面对挫折时,却看见值得掌握的机会。几次考试下来,他发现了试题中的玄机─出题单位似乎有一个大题库,因此试题每隔一个周期,就会重复出现,那麽,如果掌握出题趋势,是不是有机会拿到高分?

再从考生的立场思考,如果能提供他们一些解题的方法或技巧,是否会吸引他们前来上课,变成一门好事业呢?

就这样,从自己的困境看见莘莘学子的需求,加上之前有补习班打工的经验,丛树朗对於补习班的运作模式,已略有心得,於是决定和妻子一起创业,针对留学考试,开设补习班。

开补习班,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钱和老师。丛树朗找来他所认识的三位老师,说服他们每人拿出新台币一万元入股,加上他自己的积蓄,一共是五万九千元,成为补习班的创业基金。

从此,丛树朗就和妻子一头栽入补教事业,「美加」的传奇随之展开。

追逐成就他人的梦想

对丛树朗来说,经营「美加」,不只是一门生意,也是一份事业,除了「利己」,也要「利他」──服务广大的学生、成就他们的梦想,才是「美加」存在的价值。

也或许,他愿意投入教育事业,跟年少时的经历有关,那群伟大的校长、老师们,把他带到台湾,给了他新的人生,而他能够回报他们的,就是帮助更多学生寻梦,开创他们自己的崭新人生。文/谢其濬

摘自《全世界都是我的梦工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2-24 09:30 PM , Processed in 0.06725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