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0

致命“食人菌”席卷日本 上千人感染

[复制链接]

升级   78%

18

主题

20

帖子

7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8
QQ
发表于 前天 08: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种名为“食人菌”感染症的疾病,正在日本快速蔓延。
据日本卫生部门的消息,今年以来,日本的“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暴增,已超千例,创下历史新高。这种病致死率高达30%,目前尚不清楚患者数量迅速增加的具体原因。
有报道称,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最近也出现了病例增加的情况。那么,“食人菌”传到中国的风险大吗?
致命“食人菌”在日本大爆发,不到半年,该国报告的病例已超过去年全年病例数,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报告的 “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累计达到1019例,超过去年全年的病例总数941例。
“食人菌”感染症患者从儿童到成年人都有,但该疾病多发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

081304afdc3hyp5fz.jpg

081304afdc3hyp5fz.jpg

眼下正值暑期出国游高峰,专家提醒:准备赴日旅游的人群要注意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议有危险因素的人近期非必要最好不要去日本。
日本流行的“食人菌”是什么?
“食人菌“听上去很惊悚,有一秒拉到“生化危机”的氛围感。
此次在日本肆虐的俗称的“食人菌”感染症,医学上叫做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这是一种由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综合征。
其致死率很高,约30%。一旦因身体免疫系统不佳,造成皮肤伤口感染后,伤口就会出现组织坏死僵硬的情况,看起来像肉被吃掉一般,所以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介绍,“食人菌”感染症通常病情发展非常快,从出现症状到休克和多脏器衰竭仅需24至48小时。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但是“食人菌”感染的初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感冒。
初期症状一般是咽喉疼痛、发烧以及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有低血压等败血症症状。在此基础上,随着病情迅速进展,可出现软组织病变、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衰竭。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魏芳芳主治医生表示,“食人菌”又称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属于链球菌一种,生化分类法属于化脓性链球菌。“人感染乙型链球菌后可产生抗M蛋白抗体,并维持多年。感染链球菌后会出现感染性、中毒性以及变态性反应病变。”
链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皮肤、鼻咽部、肠道均可正常带菌,因此链球菌是人类主要致病菌之一。
魏芳芳告诉39深呼吸,链球菌感染后,主要导致两大类表现:一是直接感染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肺炎以及败血症等。二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

081304f0rswyggqgl.jpg

081304f0rswyggqgl.jpg

◎ 化脓性链球菌的彩色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 图: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
而化脓性链球菌,也叫做A组链球菌,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可以造成从轻微的咽炎和脓疱病到致命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和坏死性筋膜炎,全球都有分布和报告。
它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以前对它的关注不够。
近年来,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的增加已引起科学界和医学界的关注。 “食人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引发的重症致死率较高,但实际上临床上重症的比例很低,大家不必过度紧张。”魏芳芳表示。
出境游高峰到,传染国内风险增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人菌”感染症主要集中发生在日本,累计病例数量为世界之最,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尚不明确。
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资料,美国1987年报告了首例“食人菌”感染病例,之后,欧洲、亚洲也报告了病例。日本最早在1992年报道了“食人菌”感染症典型病例,此后每年确诊病例约一两百例。
但日本从2015年开始倍增,不过每年病例数控制在千例以内,没想到今年半年不到就破纪录了,病例仍可能继续增多,尚未看见拐点。

081304205aspnrbxc.jpg

081304205aspnrbxc.jpg

◎ 十年间日本每年都出现食人菌感染病例。/ 图:日本MBS新闻网报道截图
作为邻国,中国迄今未见“食人菌”相关病例报道。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主任黄琴对媒体表示,国内还没有发现 “食人菌”感染症病例,其实化脓性链球菌(A组链球菌)感染,除引起 “食人菌”感染症、坏死性筋膜炎外,还可引起猩红热,这在国内更为常见。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称:猩红热进入高发季,这是中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尚无疫苗可预防。
此外,脓疱病(一种皮肤病)、急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产褥热,也可以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后还可以继发肾小球肾炎(肾脏疾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
由于日本“食人菌”感染症疫情仍在发展,感染领域的多位专家提醒:目前来看,日本流行的“食人菌”有一定风险传染到国内。
随着暑期出境旅游高峰到来,国内民众赴日旅游可能增多,如果个人防护不到位,确实感染”食人菌“的风险会加大,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人及有伤口或皮肤溃破的人群容易中招。
以日本近期 “食人菌”感染病例来看,重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应注意加强防范。
为何日本今年感染病例特别多?
“食人菌”感染症的致命性固然可怕,但真正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是,该病的扩散速度明显加快,因为一旦突破国界,可能又是一个全球性的疫情。
数据显示,从1月到5月,日本东京都内的报告病例数以往年3倍的速度快速增加。而且,50岁以上感染者人数增多,尤其70岁以上的感染者人数比往年出现了大幅上升。
至此,日本收治的“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比过去十年的任何一年的年病例数还要多。

081304hpnotvbcgig.jpg

081304hpnotvbcgig.jpg

为何今年日本“食人菌”感染病例激增?
日本专家怀疑,溶血性链球菌新变异株 “M1UK谱系菌株”的存在,以及民众对溶血性链球菌的免疫力下降,可能是造成患者急剧增多的主要原因,此外与日本的新冠防疫松懈也有一定关系。
目前已知,链球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或在损伤基础上(如皮肤破损以及手术创伤等)直接接触传播。
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介绍,“食人菌”的感染途径一般为经鼻腔、咽喉黏膜的飞沫传播和经伤口等的接触传播。
因此,原本就有溃疡性皮肤疾病的人、最近接受过手术的人、最近感染过带状疱疹和水痘等容易导致皮肤溃烂的疾病的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有酒精依赖症的人、常用止痛片或非甾体抗炎药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魏芳芳建议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近期非必要最好不要去日本。
如果前往日本游玩,应注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必要时佩戴口罩。还要注意手卫生,避免随意接触公共高频接触部位。如有发热,咽痛,病情进展迅速,需及时就医。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没有皮肤破损和基础疾病,实际感染概率较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专家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担心链球菌感染限制旅行,甚至一直呆在家里。”但在出国前有必要先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情况,做好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食人菌”感染?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和准备食物或进食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注意呼吸卫生: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遮掩口鼻。进入人多密集的场所、封闭或空气流通不好的空间时,注意佩戴口罩。
3、关注家庭生活卫生:家庭成员之间应避免共用毛巾、床上用品以及可能与唾液有关的物品,如水杯、碗碟、筷子等。
4、保持环境卫生:做好常见接触区域的清洁和卫生,注重对公用设备定期清洁消毒(尤其医院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30 05:14 PM , Processed in 0.07239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