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68|回复: 0

有一天,父亲问我,加拿大是免费医疗吗?

[复制链接]

升级   73%

18

主题

19

帖子

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
QQ
发表于 2024-7-31 07: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回国探亲,因为父母已高龄,且身体状况并不太理想,恰巧我回去的时候,身体也是各种不舒服,药不离口,家人之间的话题很自然地绕到了医疗上面。
  有一天,父亲用他一贯殷切的眼光看着我,悠悠问了一句,“加拿大是免费医疗吗?”
  呃……突然之间抛出这么大一个话题,就像是在问,“你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什么看法?”,是要砸死人的啦。
  我一时语塞,脑中各种在加拿大看病的景象奔腾而过,憋了半天,挤出几个字, “是,也不是” 。  看父亲一脸不满意的表情,我跟小学生回答老师问题似的,赶紧又补了一句,“简单来说, 看病是免费的,但药,不免费”。
  其实我的底气有点不足,不知道自己是在说实话还是善意的谎言,赶紧诚恳地接着解释,“看病有的时候要等,药的话,如果你有额外的医疗保险,可以报销大部分,甚至全部。”
  眼看着要朝长论文的方向发展,我赶紧顾左右而言其他,将话题引到了父母在国内看病上面。
  危机暂时过去,但这个话题在我心里却像种下了一根刺,总觉得没让父亲完全满意,留下了一点遗憾。毕竟,这次回去,他们亲眼目睹了女儿病态不堪的一面,心里总是牵挂的。
  我也想让他们放心。这篇文章,算是一份迟到的开卷考试答案。
  不过,这个话题还是太大了。很多人,包括我,生活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和医生医院打交道的次数也屈指可数。看到听到医疗方面的故事,或者事故,总也是有局限的。我只能选择几个我经历过,有特别感受的方面简单聊一下了。

081604vmduxbfulmf.jpg

081604vmduxbfulmf.jpg

  家庭医生,人人都有吗?
  搁以前,这是想都不要想的。
  十多年前,我刚来到温哥华,就有热心的朋友推荐了家庭医生。行医多年的老医生,那些说粤语的,早已不接新病人。但没有关系,总有新的诊所出现。
  诸事顺利,从此我们也是有家庭医生的人了,当时是有点骄傲的小情绪的。以后想看病,报生日号,系统即刻调出档案,预约排队,看病走人,一切行云流水。
  所以,起初我是十分欣赏这个西方普遍的家庭医生首诊制度的。省却了多少在国内大医院摩肩接踵,哪里都要排队,一看病就看一天的烦恼啊。
  可是,近几年,听说家庭医生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了。很多家庭医生已经满员,虽然不知道每位家庭医生最多可以接诊多少病人。好些周围的朋友竟然没有家庭医生。
  一直听说加拿大的医生资源特别紧张。我并不了解加拿大的医学生培养制度,为什么家庭医生千呼万唤不出来。
  不过,我前些天偶尔听老板说起,他的儿子是医学生。倒是可以从侧面稍微了解一下这种紧张的原因。
  他儿子目前是住院生,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独立行医。可在温哥华长大,家境优渥的孩子,竟然也认为此地生活压力太大,决心以后要在小城镇生活。温哥华的医院,指望不上他了。
  而我那以为从此有人罩着,看病不愁的诊所,也偷偷换了行。诊所的头儿,热衷于医美好多年,诊所的墙上一度贴满了各种换脸美颜广告。终于,疫情前一年,头儿华丽转身,开办了本市又一家光鲜亮丽的医美中心(注意是又一家,国人真的好爱整脸啊)。我们这些病人,则被转到了另一家诊所。
  我曾经办过美容和健身中心的卡,被转让也不是第一次。就是没想到在加拿大,还会有被医生当作商品一样转让出售的经历。一时无语。
  好在,后来了解到,新的诊所其实是原来那家诊所里其他家庭医生集体开设的,在华人居多的本市,同时会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的诊所,夫复何求?
  找不着家庭医生,有人索性就不找了。有病不舒服怎么办?不是有walk-in的医生吗?
  问题是,还有吗?
  谷歌查询快和某度一样不靠谱了。有天,我按着谷歌的提示,来到了本市一处医生比较集中的区域。那也是我初来温哥华时经常光顾的地方,孩子偶尔有个发烧感冒的,能有个地方马上得到帮助。
  提示中的两个walk-in诊所,都在门口挂出了明显的标志,声称已经不再有此功能。离开那片曾经熟悉的地方,我多少是有点怅惘的。以后有个突发事情可怎么办?总不能都去急诊吧。

081604l2pj2wrf5c1.jpg

081604l2pj2wrf5c1.jpg

笔者曾经看急诊的列治文医院
  让人想哭想笑的急诊
  说起急诊,也是一言难尽。
  我应该是幸运的吧,十几年来,我家仅有过两次看急诊的经历。因为早早听过朋友们的吐槽,期待值没有那么高,所以自身的体验反而没有那么糟糕。
  一次是在儿子上六年级时,在学校操场玩耍时,一根尖细的软木从球鞋穿过,扎到了他的脚底上。我第一时间赶到了家庭医生那里。就是上述那位热衷医美的医生,他摊摊手表示,诊所没有器械,怕操作不好,反而引发更大的事故,让我去急诊。抱着一丝疑惑和不满,我带儿子去了急诊。从此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4个小时,无所事事,眼巴巴看着护士走来走去,都是忙别人家的。最后,医生终于出现了,一分钟,完事。
  因为提前被很多人提醒过,只有马上危及生命的,急诊才会优先处理。其他的人,该疼疼,该叫叫,等着吧。
  儿子看病的小插曲让我亲身经历并加深了这个认知,欣然认命。可不久以后,我本人的一次半夜急诊,又颠覆了这个认知。因为肚子不明原因的疼痛,我以为是急性阑尾炎,半夜12点去了急诊。很快就被领到一张手术床上,护士随即出现,操作各种仪器,如临大敌似的。医生也及时来到,诊断以后输液观察,2个小时以后,在确认不会有危险的情况下,放我回家,并马上安排了第二天的B超,一刻也没耽误。当然最后结果出来,有惊无险。
  不知道这样的急诊算不算是危及生命的,或者纯粹是那天晚上急诊没什么人。记得在我躺在病床上时,隔壁送来了一个由救护车送来的老太太,哎呦叫唤,自然她得到了优先处理。
  时隔多年,那次的急诊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全程丝滑的操作,护士的温言细语,医生的镇定,对急救病人的“宠爱”…… 我无法从一个单独的案例中就得出什么高大上的结论。理智告诉我要保持清醒,不能因为一两次享受到的“明星“待遇,而一味吹捧。但也绝不能以偏概全,因为一两次自认为的延误,而全盘否定一整套的医疗制度。
  正如和我以前那位家庭医生打交道一样。正是从他多次不太让人舒服的表现开始,我对家庭医生的滤镜逐渐被打碎,对加拿大的家庭医生首诊制度开始有了疑问。但同时,对于这么一项在西方国家实行了几十年(也有可能超过百年)的制度,仅仅因为一两个家庭医生的不专业不敬业,就加以否定,也似乎太草率了一点。

081604ewcbpz4foem.jpg

081604ewcbpz4foem.jpg

笔者做核磁共振的Surrey Memorial Hospital
  需要说明的是,在哪家医院做检查都是一样的,资源和信息共享
  加拿大看病还有一个巨大的bug,是检查时间过长,常给人“是不是加拿大的医院都集体放假了,否则怎么要等那么久?”的感觉。而这又不是一个简单说好坏的事情。
  一则,每个人的病情都不一样,都会有轻重缓急之分。病人和医生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病人眼中过不去的坎儿,在医生那里很可能压根排不上号。
  再则,在加拿大公费医疗系统看病,个人感觉是众生平等,没有关系户、递条子这些与病无关的因素搅扰。以及,医生的生活也很重要,该休假休假。因此,每项工作的开展,基本只能开半倍速。这让习惯了倍速或二倍速运作,甚至利用关系抢先看病的国人,普遍感观不适。
  或许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也或许幸运的光环常常笼罩我,我做过的一次比较大的检查,核磁共振(MRI),并没有等待特别长的时间。如果两个月不算长的话。
  并不是说我有多认同这样的速度,只因为并非什么严重的病,我甚至觉得医生实在有点小题大作,也就没当回事。平时上班又带孩子,很忙的好伐,两个月马上过去的,对不对?
  看病的各种是非,肯定不止以上说到的几种。尽管有时候也有抱怨,但如果放在“免费”的前提之下,似乎任何的抱怨都显得有点,矫情。
  对,终于提到我父亲问的敏感词了,免费医疗。
  免费是个双刃剑。免费意味着你和所有加拿大人一起,被放在医疗系统的大池子里,所有资源共享,反馈到个人的速度自然会变慢。
  想要第一时间享受到诊疗的待遇,私立医院是一个出路。不过,那是有钱人和特殊阶层的出路,与大多数普通人无关。
  但这也并非意味着平凡的我们,只能一味默默忍受。有委屈和不满,说出来就是了。声音大了,制度制定者会听见的。我不相信,目前的免费医疗制度,从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一定是走在不断修正、纠错、完善的路上。
  这次回国,听父母说起,异地看病早已成为常态。无论是门诊、住院,还是报销,与十年前我离开时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无数跨省依亲的老年人受惠于此。
  而在加拿大,这样的问题早就不是什么问题。一张小小的MSP卡片,在看病这一块,就再也不用你掏一分钱。
  疫情期间,很多诊所转为线上诊疗。那时候,我才后知后觉,加拿大的医疗体系,是如此缜密而发达。我现在看医生,基本都是线上预约,电话问诊。小事根本无需再到诊所排队,更不会动不动跑到急诊去“浪费人生”。
  一个制度是否先进和成熟,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
  可是这样一套制度,放在总人口四千多万的加拿大适合,放在拥有十几亿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是否适合,就很难说了。
  碍于篇幅,关于药的问题,无法在此展开。因为,就像之前说的,免费是个双刃剑。任何制度,无论如何先进,都不可能完全如个人期望的那么完美。和药的故事,我也如鲠在喉,如芒刺背,是要一吐为快的。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1 02:00 PM , Processed in 0.07223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