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励志]用心聆听,听见字里行间的情绪

[复制链接]

升级   73%

19

主题

21

帖子

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昨天 08:14 AM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心聆听,听见字里行间的情绪





有些人可能甚至会考虑稍微改变语调或口音,以凸显出双方的共同点(或者用来强调自己有多特别,如果这是你想要做的事情的话!)。你有没有注意过两个来自同样国家的人在聊天时,有时候会过度强调他们族群的语言腔调?他们这么做,是在无意识地跟另一方表示:「我跟你一样。我们是朋友,我们的想法相同。」但是也要留意,如果某人在异国待了几十年,但仍坚决使用当地的方言(「那玩意儿是叫土豆,不是马铃薯!」),这背后肯定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原因。

在跟一个小孩说话时,一名女性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把句子简化,并且提高音调;但在公司里跟年长男性说话时,她却会用到许多格局较大、更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字汇,同时也会谈得更深入。在面对没有医学背景的患者时,医生可能会选择用拉丁语来形容一种常见的疾病,借此凸显出自己更聪明也更重要。到头来,在对话中同理对方所要付出的努力,远比人们想像的要困难。

然而,纵使考量到这一切,值得记住的是,同理回馈有时不是最好的做法,也有可能会出错。如果回馈有了偏差,你反而可能意外地展现出自己没有好好聆听,从而产生不幸的后果。至于挽救的方式,通常都是诚挚地请对方提供更多的资讯,或是一句道歉,不过最好的办法就是按部就班慢慢来,避免提出牵涉范围过广的诠释。没有人喜欢被人分析的感觉,也不喜欢他人武断地揣测自己的想法。

另一个风险是「过早暴露」,也就是提及对方不愿意讨论或还没准备好探索的事情—不论对象是你或可能是任何人。在本章节开头的对话中,一名心思敏锐的聆听者可能会说:「我在想,妳有没有考虑过这段关系是不是不适合妳?」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个论点可能「没错」,但有点太直接、太露骨了,可能不符合说话者原先的预期。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最好谦恭有礼地把这句话收回去。换个聊天话题,或者利用一点幽默感,来优雅地离开那个敏感话题。

「情感遗弃」是另一件要注意的事情。假设你说出了上面那句话,而对方信任你,就接著说下去。他们可能更敞开了,分享了更多细节,让自己变得更脆弱。如果你边点头边聆听,然后说你想去拿杯咖啡,之后唐突地改变了话题,他们可能会觉得遭到了遗弃,仿佛你将他们引入一池深水,后来就这么把觉得暴露无遗的他们留在里面。心理学家会刺激个案,让他们进入痛苦不堪的地步,接著开开心心地说本日疗程到此结束,然后快速地把脸上还挂著泪痕的人送出房间—这就叫情感遗弃!

最后,我们都应该记住,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聆听者,并不代表就可以装腔作势,以及过度分析对方心理或意图,把宏大的理论或解释强加到对方身上,完全罔顾他们的感受。不要去读心,不要去假设,不要把自己的故事投射到对方身上—这不像同理,倒像侵略。

在聆听时,你要做的是陪著他们找出自己的结论,而非假定自己是全知的智者,能够让他们看见什么东西。给出几种情绪的名称,或是温柔地提出可能的关联或解读,但切记保持友善。千万不要说出例如:「妳就是这样。妳偏好某种类型,妳老是追著这类型的男人跑,因为妳的恋父情结,对吧?我猜妳现在肯定气炸了。」而是要说:「天啊,我完全没办法想像妳的感受。不过,对于这一切,妳自己有什么看法?」

世界上最差劲的聊天者,就是那些自以为聆听能力高超的人,他们会无意识地利用「同理心」来主导对话,借此间接满足自身的自恋。千万不要掉进这种陷阱!


聆听与被聆听之间


对多数人来说,灵活运用各种聆听框架,并且知道如何针对各种独特情况进行搭配,就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对话并非只为了解决问题,以及,我再次强调,单纯的聆听跟让对方感受到被聆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首要之务。

不一致的聆听框架,等同于不同的对话目标—这样的差异意味著,其实任一方都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或目标。有可能其中一方得到了满足,但通常只有一致的聆听框架,才能让双方快速达到自己的期望。

假若有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留意到它的发生。如果在对话时,感觉到尴尬、僵硬或挫败—或者倘若察觉到对方感受到这些情绪(这就是内心型聆听方式的好处!),你就会知道情况有点不对劲。陷入不一致聆听框架的时候,你常会觉得对方仿佛在绕圈圈,或者牛头不对马嘴,或者无聊透顶。

接下来,试看看你能不能大致分别确定自己跟对方的对话目标。一旦双方想法一样后,不一致的状态就会结束—他们接受了你的聆听框架、你接受了他们的聆听框架,抑或你们双方共同拥有一个新的聆听框架。如果理解双方有共同的对话目标,你们也可以说好在拥有不同聆听框架的情况下对话。邀请一位第三方权威人士与会,或者参照特定衡量标准(「你说东,我说西,不妨让我们来参阅一下这本指南手册,照上面说的来进行」),也会有帮助。

但是,如果对方的对话目标是「逮住这些听众,逼他们听我的有趣故事,好让他们知道我有多棒」,而你的对话目标只是在朋友的派对上享受美好时光,怎么办?那些对话自恋症患者、霸凌惯犯,还有愤怒的、想争个对错的、想抱怨某个困扰的人,可能不会想要改变聆听框架—而跟这些人打交道的时候,你八成也不会想屈就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做法是,承认并非所有对话都有办法进行下去;有时候,最好的互动方式就是停止互动,或至少改天再继续聊。如果你发现到一个糟糕的聆听框架,并且认为把这件事情开诚布公说出来能对这场对话有益的话,那就大声说出来吧;但如果有人铁了心想强迫你聆听他们那些有害或荒谬的观点,你随时都可以选择主动离开这场对话。

学习掌握各种框架的使用方式,不但能够帮助你随时随地悠然穿梭于各类社交情况,还能让你对自己的沟通风格有更通盘性的理解。你通常会采用哪一种聆听框架?为什么?这样的聆听框架能够满足你日常生活中的对话目标吗?如果你有时会没办法好好沟通,原因是什么?你应该要怎么做,才能让下次的沟通更顺畅呢?在摸索对方的聆听框架时,如果你先把自己放在一边,并将心思都放在对方身上,那么你的判读跟分析会更快、更有效率。

在跟他人互动时,一流的聆听者都积极又实事求是,不会毫无意识地任由过往习惯牵著自己的鼻子走,从不考虑自己那些能有效促进对话效率的沟通技巧。不用做什么复杂的事,只要定时确认自己跟对方有著相同的对话目标,并且不要让自己胶著在单一的聆听框架或聆听风格中。

在这段互动/事件/对话/聊天/发泄中,这人想要的是什么?抱持这样的想法看似不困难,但鲜少有人能实际做到这个简单的步骤。觉得问自己这个问题很艰难吗?有可能,但这其实只是让自己抽离当下的对话场域,先去思考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以自己为优先的思考惯性根深蒂固,难以跳脱。


用心聆听,听见字里行间的情绪


要明智地善用同理心,请试著在聆听时不要妄加评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不要去解读或解释,不要去推理或证明。不要认为让对方振作起来是自己的责任,不要责备,不要感到内疚。你可能会问:好吧,那我还能做什么?很简单:只要聆听,并且接受对方所说的话。

真心去对说出来的话语保持好奇心、让自我意识暂时抽离现场,只要聆听被说出来的字句,不要急著结束对话。让心思留在此时此刻,试著去理解说话者的情绪源流。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的,时机迟早会自己来临,但我们通常都会想让过程能快一些,而这就会导致自己聆听不到对方的情绪。

不要一直去想那些字句中所涵盖的现实情况或是否符合逻辑,而是用「心」去聆听,听见字里行间的情绪。说话者有著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有什么渴望、恐惧、需求?彻底忘却谁是对的、谁又该被究责。跟著他们一起「陷进去」,陪在他们身旁。你不需要困在他们的情绪里,但你的确可以尝试暂时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切。真正地理解赋予人的美好感受,远胜于获得建议或解决问题—这些回应往往没有抓到重点。

要成为一名具有同理心的沟通者,就要让自己在情感上成熟,能够自在地处于各种情绪中,无论是正面或负面。这个能力在于让自己能够柔软地去感受,而非逃离情绪,不惜一切代价抓住解方或逃避不适。事实上,你愈能够忍受情绪的不适,不急于解决或否认它,就愈能让对方也做到这件事情。

在悲伤之时,人们有时会说,如果对方在面对他们的悲伤时,其反应为尴尬或回避,只会让他们的悲伤加倍。在那当下,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对方诚挚而无畏地让他们看见自身的悲伤。他们希望有人能说:「那真的很痛苦。我明白那种痛苦」,同时陪在他们身旁,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人。

你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那就是避免用自己的标准去评断他人所说的话,因为这显示出你悄悄地在心底为这件事情定夺。你可能会认定对方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或者做出了你不会有的反应。你可能会开始思考,在这个故事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或者偷偷地质疑对方所说的话的真实性。

你可能会化身为科学家或调查人员,试图解开谜团、找出真凶,或者决定谁对谁错以及事情的起因,或者遗漏了哪些事实。或者你可能会扮演护士或母亲,并决定那些负面感觉不应存在,而你的工作就是要疗愈这个人、让他们开心,或者斥责他们让你不开心……

但这些事情都不重要—因为那都是你而非他们的想法。此时此刻,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并不重要。停止你所有的成见、想法、信念,让自己沉浸在他们的世界中。现在,成为他们的感觉如何?不要只是试著去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而是去想像他们在那个位置上的感受。

摘录自《最高的聆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4-10-15 08:11 PM , Processed in 0.0717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