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励志]最值得过的人生:哲学爸爸给女儿的大学礼物

[复制链接]

升级   75%

18

主题

18

帖子

7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5
QQ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值得过的人生:哲学爸爸给女儿的大学礼物






不是反思出来的问题,是僵尸问题


哲学的天地很大,而在哲学天地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哲学是低门槛的学问,这学问最重要的门槛便是你能勇敢的、诚实的自己反省与思考,而这是「学问是为己之学」的重要内涵。在每一次笔记中,都勉强自己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在每一次报告中,无论大小报告,都努力提出自己的看法,无论小意见或大理论。

一旦反省与思考成为你的习惯,你基本上就跨过哲学门槛了。那些出自于你自己的问题,通常就是哲学问题,而通常那就是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例如:我是谁?什么是善恶?我可以知道什么?什么是生命与死亡?上帝存在吗?死亡之后还有来生吗?为什么要有政府与法律?真理是什么?道是什么?思想的原则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其实也同时是伟大的哲学家关心的问题,而当你透过自己的自我反省与思考,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就是你成为哲学家的时候,也只有在那时候你才能真正和孔子、苏格拉底、康德、维根斯坦等哲学家一起讨论哲学。事实上,通常你就能和孔子、苏格拉底、康德、维根斯坦等哲学家一起讨论真正的哲学。

重点不是你和过往的哲学家提出相同的哲学问题,而是它们是你经过反思之后所产生的。你的自我深度思考不仅产生哲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也产生对这些哲学问题的「带著你特有味道」的观点。哲学问题反映出人类的共有处境、人间的共有境遇、人性的共同条件,因此,只要是人,深刻反思后都会提出大体相同的问题。哲学问题是你和其他哲学家交会的平台,你对这个交会平台所能作出的特有贡献,也就是你所能作出的唯一贡献,也是那无可取代的贡献,就是你在反省与思考这些问题时,同时酝酿出来的那些特有观点与独家角度。

没有反身的思考,哲学问题是僵尸问题,没有生命。

根据相同的道理,读经典时,要想像仿佛哲人就在你身边。读论语时,我常想孔子到底关心什么问题,然后和孔子一起想那些问题,仿佛他就在身旁与我讨论。我主要不是诠释孔子如何说、如何想,而是和他一起想问题、一起讨论问题。因此,有时我不同意他,有时我受他指正,有时我们一起走得更远些。读柏拉图也是如此。读哲学家的原创性作品时,我都如此期许自我。把大哲学家当作学习的伙伴,而不是思想的权威者。

这些看法不仅适用于哲学,我认为在其他领域也成立。我们的社会思想之所以不能大步向前,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们问不出新的问题,提不出新的假说、新的想法,我们的学术形态是大多属于「诠释型的思想」或「演绎型的学术」,陷溺在诠释别人的工作上,在意的是相互比较谁的诠释比较正确、比较创新,或是将自己定位为学术下游工厂,在意的是谁的演绎规模大、运用范围广。

你上大学,过去的、既有的理论自然要参考,但是它们是你创新的基础、注脚与助力。不要仅仅成为哲学家的诠释者,更要努力成为哲学家,或者,不要仅仅成为思想家的演绎者,更要努力成为思想家。


在MIT求学就如同用消防栓喝水一样


麻省理工学院(MIT)前校长怀纳(Jerome Weisner)说:「在MIT求学就如同用消防栓喝水一样」(”Getting an Education from MIT is like taking a drink from a Fire Hose.”),依据我的理解,他想说的是:

在MIT求学,你能学多少、你愿意学多少,你就可以学到多少;你停止的那条线就划在你能力的极限之处,划在你意志的极限之处。MIT的学习资源就是那么丰富。

简单地说,能喝多少水,爱喝多少水,尽量喝,MIT水多著呢。问题永远不在不够,而是太多,因此另一个重点是:如何喝,才不会呛到。

就在不久以前,不会超过三十年前,世界绝大部分地方的学习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有学习意愿的人也常常没有学习机会或学习资源,天资再好也无可奈何。而现在,绝大部分的大学都能提供学习消防栓,最多尺寸不一。事实上,世界各地不差的大学就算提供不了消防栓,也能提供出水丰富的水龙头,而且拜网际网路之赐,我们也能喝得到别人的大学消防栓出的好水,甚至,不必上大学就能轻易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资源不再是主要问题,意愿与动机才是。

人的能力是弹性的,人的意志也是弹性的,就算不是弹性的,我们也不知道它们真正的界线在哪里。那么什么时候学习要停下来?我的建议是:学到很累很累的时候。很累很累是多累?像我那样,躺上床十秒之内就睡著的那种累。更重要的是,睡著的时候要是快乐的,至少没有不快乐。但是,如果你上大学常常不快乐,就回家吧。大学不是人生的全部。


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学习向导


大学的核心之一是学术,而学术的核心之一是创新。创新的第一步是诚实,也就是说出自己心里的话,不把别人的话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中当作自己的话。

在选题目做报告之前,总是先问自己,有没有自己的话要说?如果左思右想、想不出,就换题目,不要因为方便、容易而硬写。如果有自己的话要说,就绕著它,不断琢磨,不是你引导它,而是它引导你。

如果你真的有自己的声音,千万把它当作珍宝。

送你我这篇报导文章,请你思考,文章终了前那位「最不会说话的学生」,也可以说是最没文采、最不知说话「格式」的学生,为何迸出最感人的一句话?

大约四年前,我参与教育部全国杰出通识教育教师奖活动,担任遴选小组的召集人,小组成员有当时的台大教务长蒋丙煌、生命科学院院长罗竹芳、逢甲副校长李秉干……等学养经验皆一时之选的学者。

遴选包括初选与决选,决选阶段包含到校访视的部分。那天,遴选小组专家学者来到了板桥亚东技术学院,访视的对象是通识教育中心的林智莉老师、她的课及她的学生。

参访委员们心里一直提醒自己,每个学校的条件不同,每个学校的学生背景不同。台大学生有台大学生的缺点,亚东的学生有亚东学生的优点,千万不要香蕉芭乐乱比一通。更重要的是,各校学生特质不同,台大学生学科知识强,但是技术能力上,亚东学生应该不差。委员们调整、调正好自己的准备心态,心安理得地开始访视。

不是优秀的老师,绝对进不了决选,毕竟这个奖是大学层级的唯一国家级教学奖。林智莉老师的教学非常杰出,细节不谈,这里只谈两点,一个是基本态度,一个是教学成果。

林智莉老师认为做为老师,就应该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否则不够尊重学生,也因此不够尊重课程,这是教育基本态度。她身体力行。林老师每学期大约教五门通识课,每门课约五十个学生,学期前她努力地背,熟记每一个名字,每学期约二百五十个名字。熟记到上课时可以不费力地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像叫自己孩子的名字那样叫出学生的名字。老师呼唤著名字,总觉得有人关心,觉得上课像回家。受访学生表示,在学校远远看见林老师,刚开始想藏入人群中躲她,但总是被她喊出名字,只好高兴地在人群中露出自己,大力挥手致意。

我们也访问了林老师的十位学生,想了解林老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这些随机抽出的学生,有些已经毕业几年,有些尚在学,有些口才好,有些是脸容易红,话却不容易说出口的。十个中有九个可以非常清楚而且彼此一致、相互补充地说林老师上课方法和上课内容,而且几乎是每周的课程内容,更让委员们惊奇的是,这些学生居然可以对委员说,林老师为什么那样上课,为什么这样进行红楼梦的这一回那一章。委员们背景不同,但是绝大部分曾是文青,既然红楼梦是林老师的主课之一,委员们当然要秀出够深度、够专业的问题,要考出学生的学习成效,于是问「你知道为什么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红楼梦的主旨是什么?它与佛教思想的关系?」等听起来专业的问题。学生们轻松地一一回答,还兴致盎然地回答,特别是那些毕业多年的学生。十个学生中最木讷的那个,还没说话就胀红脸的那个学生,好不容易回答了「上课最深感想」这个问题,他胀红脸十秒,只迸出一句话「上林老师的课我不会睡,我舍不得睡。」

走出亚东校门,同行的台大教务长蒋丙煌教授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我现在分不清楚台大学生和亚东学生的差别。

《最值得过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2-2 05:27 PM , Processed in 0.08499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