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励志]前 5%菁英工作者的做事习惯与态度

[复制链接]

升级   70%

17

主题

18

帖子

7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
QQ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 5%菁英工作者的做事习惯与态度






一般员工会把「做完了」误判成「做好了」


一般员工:完成一件又一件的工作,感到很充实。菁英这么做: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工作,集中精神提高效率与效果。

员工不应该把做完许多工作当成目标,因为就算擅长制作资料,一个小时就能做出几十页,若这些资料都没有派上用场,就毫无意义了。然而一般员工中,有些人误以为做了很多事就是「有效率」。菁英理解工作的本质,知道「在短时间内完成必要的工作才是有效率」。因此他们在承接工作前会先问自己:「这个工作真的是必要的吗?」


菁英每周都要花15分钟检查进度


如果以紧急度当作优先处理工作的基准,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把紧急度低但重要性高的工作放著不管。

菁英为了完成重要的工作,会事先逆推出什么时候必须要做什么事,并依此决定行程,每周都设定一个检查点,花15分钟检查进度,确保工作能按时完成。

菁英会根据自己设计好的检查点,不做那些紧急性高但重要性低的工作。举例来说,花费长时间制作太过讲究的设计图,或是为了讨主管欢心而制作过于美观的文件,都是紧急性高但重要性低的工作。

我们必须学习菁英们时时注意目的的方法,而且尽量投入最少的工作时间。定时确认目的与进度,才能避免陷入过度努力的自我满足陷阱。菁英在工作时,每小时会安排一次以上的休息与进度确认。

在一份对两万两千名商务人士发出的问卷中,有71%的人回答「心情积极乐观时,作业效率也会变高」。想提高工作的处理速度,可以采用重新审视流程、提升技能或是运用快捷键技巧等方法。同时,也需要分析目前自己的时间是分配在哪些事情上,才能减少多余及不必要的工作。

菁英在应该联络主管、团队成员与客户时,会迅速处理。就算是小事也会立刻回报,不会放在自己心里。一般员工很容易在没察觉的状态下忘记回报,或是延误了联络时间。

菁英不会疏于报告、联络与商量。他们的反应极快,且能够多工处理,常令人怀疑他们是不是会分身术。

在智慧型手机普及后,随时随地都能联络,因此回复的速度也越来越受重视。但如果已经是深夜,就没有必要回应了。

在上班时间,利用通讯软体快速回复简短讯息,可以提升彼此的工作效率。


菁英总在工作完成20%时就寻求建议


菁英这么做:及早询问他人意见,了解改善点,减少时间花费与压力。

一般人这么做:提出后被退件,再拚命修正。

菁英会察言观色,在适当的时机向别人搭话。他们的发言中最常出现的句子是「可以借用一点时间吗?」(详细内容将在第三章说明)。而他们会搭话的对象包括主管与客户。

另外,菁英为了在期限内提出品质比想像中更好的成果,会在过程中拚命缩小和对方之间的落差。


中途的反馈,是为了形成共同体


我们以问卷调查:「你认为造成长时间劳动的原因是什么?」发现有81%一般员工都认为原因出在别人身上,例如公司花很多时间开朝会或定期会议,很少人会思考自己能带头改善哪些地方。另一方面,有69%的菁英会检讨自己的行动,例如「没有拿到订单」或是「花太多时间制作精美资料」,这个比例是一般员工的三倍以上。

菁英的答案中,最特殊的是「被退件」。他们认为花时间制作好资料之后,被退件而必须重做,是在浪费时间。菁英理解被退件的原因,主要是在于跟对方的认知差异。就算事前有确实开会讨论,彼此有所误解也很常见。因此在进入细节的部分之前,必须先让对方看看目前的状态。

菁英除了会设定自己的检讨时间,还会在计划中安排请对方提供反馈的时机。客户或主管给予反馈后,再根据这些反馈进行修正,让自己的想像符合对方的想像,持续制作并完成最终成品。像这样在途中询问对方的意见,同时也能让对方感觉实际参与了制作过程。

若对方觉得最终成品反映出自己的意见,就会认为「这也是我的作品」。当客户或主管产生了这种认同感,就比较容易认可这份作品,也能建立彼此是共同体的良好关系。


重视别人给的反馈意见


提出资料或出货后,一定要请对方提供反馈,例如感想或改善点等等。

我曾看过一位菁英的笔记,其中洋洋洒洒列著每位客户的反馈意见。菁英们知道若能将这些反省点运用在下次行动中,就能改善结果并节省制作时间。

若想锻炼沟通技巧,可以请尊敬的前辈或指导者观看自己的简报,并请他们给予建议。你可以请让你觉得说什么都很安全的人,直接指出你须改善的地方。就算得到的是负面评价,也不用沮丧。只要改善后,运用在下次的行动中就好。

我每周都会进行简报,有时也会得到严厉的评论,或是在问卷中得到较差的评价。这时,我会积极思考「还好有找到自己没发现的改善点」,鼓舞自己的士气。在我的经验中,只得到正面的反馈其实十分危险。因为当听众太顾虑讲者的感受,或是根本不在意简报的内容时,讲者就无法得到能用来检讨改进的反馈,也无法有好的收获。

摘录自《AI分析,前 5%菁英的做事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1-10 11:18 AM , Processed in 0.0675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