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海外华人 纷纷与“中国”划清界限

2015-2-23 12:57 AM|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97| 评论: 8|来自: 美国之音


  2月1日数万香港人的争取真普选大游行中,有人要求香港独立(美国之音海彦拍摄)

  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羊”欢畅闹世界,连英国王室都出面祝贺。此举被北京视为中国“软实力”推行大获成功。但北京绝对不愿意面对的是,世界上三大华人为主要居民的地区即香港、台湾与新加坡,正在纷纷“去中国化”,只愿意承认自身的华人身份,却要与“红色中国”划清界限。

  香港:陆港矛盾正演变为“去中国化”

  香港对大陆的离心力早就产生,这一过程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可以清楚看出趋势。自1997年香港回归后,港大启动“市民身份认同感”调查。2013年港人身份认同调查报告显示,香港人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创14年新低。2014年占中运动之后,港人身份认同更是跌至新低,其中80后年青人降至2.4%。

  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郑宇硕认为,港人对中国人身份认同度近年来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对中共政权的不信任。因认识到大陆没有民主、自由和人权,香港人对于中港融合感到担心,再加上北京当局对香港的政治干预尤其是对香港特首选举的干预,令香港年青人很反感。

  但陆港关系演化成尖锐的矛盾却是近五、六年以来的事情。陆港矛盾的“前世”,我已在《香港民间公投考验北京的政治智慧》、《香港占中:北京的“台阶”在哪里?》两文中述及。这里只谈占中运动之后的陆港矛盾与香港萌发的“去中国化”意识。

  “去中国化”进程当中,堪称象征意义事件的,当然是香港大学通过公投退出香港专上学生联会。继港大之后,又有中大、理大、浸大、城大等几所大学学生在Facebook上发起退出学联关注组。由本土团体“新民主同盟”成员成立的“中大本土学社最近向学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2月底前提出增加透明度的改革方案,否则下月收集联署,启动公投。

  由于香港学联早就被“染红”,香港大学生在争取全港真普选无望之后,将真普选落实到学联选举之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有人提出不再举行“六四”纪念晚会,理由是天安门屠杀是中国的事情,与香港无关——这一点,正好与台湾30多年前民进党主张台独时的去中国化如出一辙。那时,民进党认为台湾与中国无关,是个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因此,大陆的民主化与台湾并不相干。

  台湾: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创新高

  从1992年开始,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一直在对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政党认同及台湾人认同进行调查。最新调查显示,“台湾人认同指数”从1992年的负7.9%,逐年增长到2014年的57.1%,在马英九执政7年内的增速,明显快过其前任陈水扁。其中,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为60.6%,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为32.5%,而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只有3.5%。

  在统独立场上,也明显地彰显了台湾人的“去中国化”意识。 “两岸统独指数”在李登辉执政的1994至1999年平均为5.1%,陈水扁时期为负2.9%,而马英九时代为负11.7%,2014年更创下历史新低的负14.7%。意味着马英九执政期间,支持台独的比例达到新高。

  香港占中运动中的唯一“赢家”是台湾。从香港“一国两制”的惨淡遭遇中,台湾看到了统一的前景。九合一选举中蓝营的失利与马英九政治行情猛跌,实际上代表北京在台湾的统战失利。自从1996年大陆对台导弹演习事件之后,武力威胁使许多台湾人不敢支持台独,但同时也促使台湾人对中国的民族认同感减弱,主张“大陆不武、台湾不独”,维持现状的人成为主流。此次政大的调查却彰显了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态度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与陈水扁时期的去中国化明显不同的是,台湾青年愿意以一个“邻国”国民的身份关注中国的民主化,因为他们深知,只要中国不民主化,对台湾的威胁始终存在。

  新加坡华人:我们不是中国人

  中国每年的春晚,总不忘记宣传一点,海外数千万华人是流落在海外的“孤儿”,一心向往中国这位“伟大的祖国母亲”。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中,不仅香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就连新加坡也是中国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族兄弟。这一认识当然是官方宣传所致。

  按照中国国务院侨办的调查,截至2007年6月,新加坡华族约277.5万,加上暂住居民中的华人,则新加坡的华人总数约在353.5万,占新加坡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加上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老家是广东大埔党溪村,华语是新加坡第二语言,中国人认为新加坡华人是同族兄弟实是“顺理成章”。

  一篇在国内广为流传的《一位老华人眼中的新加坡华人社会》这样描述:新加坡是个“长悬海外的华人孤岛”,“因为历史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原因,中国被一些国家视为敌人,新加坡这样一个小国,要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特意与中国保持一定距离,……暗地里联系很多”。在这位“老华人”眼中,由于新加坡华人不愿意多生育,新加坡政府对引进华人很积极。

  不幸的是,新加坡华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老华人”的说法只是少数人的看法。自2013年新加坡政府发表白皮书,称要在2030年之前将人口从530万增至650万到690万,从此以后,新加坡华人开始明确反对中国大陆人移民新加坡。

  《纽约时报》2月13日登载“你是中国人还是华人”,清晰地揭示了新加坡华人的去中国化倾向。该文指出,紧密相连的语言、食物的相似性以及根植于儒释道文化的共同习俗,本应使新加坡华人和中国大陆人非常亲密,但现在却因社会价值观的不同,二者存在一条难以弥合的裂痕,“随着中国向外输出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理念,在海外的华人社区制造了新的紧张气氛。在新加坡,华裔过去被称做中国人或是华人,这两种说法经常相互替代使用”,现在因“前者关联的是拥有中国国籍或在中国出生的人;后者是任何在种族和文化上与中国存在关联的人”,新加坡华人正在刻意“去中国化”,如果与国际社会打交道,他们要声明自己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

  去中国化:缘于对红色中国的政治恐惧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在心理上认同特定群体,这种认同有民族、地域、宗教等各种因素,其中族群认同是人类社会身份认同当中最基本的一种认同,港台新加坡三地区(国家)的“去中国化”,表面上看是否定以前的族群认同,其实是表达对红色中国的拒绝与排斥。

  针对港台两地的“去中国化”趋势,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师大看望一线教师并参观相关成果展览时,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之后,曾明确表示很不赞成将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将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习近平谈这番话时有意将港台的“去中国化”的主诉来了个干坤大挪移。这三地的“去中国化”,不是要去除中国古典文化与民俗,而是要祛红色中国之魅。从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与现实来看,台湾人对中国古典文化保持涵育得最好,即使是长期居住在香港的金庸,也能用他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向华人社会展示他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倒是在中华文明的祖传之地中国大陆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且不说那些曾禁绝封建文化、毁坏文物、大挖祖坟之类的愚昧之举,就连中国人最重视的饮食文化当中的茶文化,到“文革”结束后,只剩下广东与福建人会“饮茶”,多数中国人只会喝一杯老粗茶,唯剩浓酽一味,毫无茶香茶味可言。可以说,如果不是台港地区及相邻的广东福建保留了中华茶文化特色,中国人真的只好去日本学茶道了。

  上述三地的“去中国化”,传递了一个很强烈的政治信号,表明这三地在中国红色文化扩张的强烈恐惧感之下采取了一种自保之策。这种政治价值观上的裂沟,并不是用唐 诗宋词元曲等次级文化沟通可以填平的。(何清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阿拉阿拉猫 2015-2-23 10:42 AM
绝大多数港人都知道香港离不开强大的祖国,港府的忍让已经接近极限。
引用 Macar 2015-2-23 10:16 AM
占中的都是一些张口等饭入,伸手等衣穿的三流子。犹如苍蝇碰壁,蚍蜉撼树者也。
引用 sduhuref 2015-2-23 09:40 AM
在混亂之時,最容易有壹些外來組織煽風點火,近來,有壹些美國基金會組織介入香港占中,還是希望大家都清醒壹點吧,不要讓漁翁得利了。
引用 门香书第 2015-2-23 08:37 AM
如果我们觉得可以占领一条街道,在路中央支起台子吃火锅,打麻将就可以争取选票,真是幼稚可笑极了
引用 阿拉贡 2015-2-23 07:30 AM
港独是一伙无业游民地痞流氓,受西方势力鼓动和资助的暴民,你看他们其中哪个是有正当职业,受人尊敬的社会精英?没有!
引用 lijoerhuirf 2015-2-23 05:25 AM
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爆料出来,所谓的占中三子,就是美国中情局的打手,他们接受美国各种反华社团甚至中情局下设机构的资金、技术、策略支持。跟台湾分裂分子取经,种种行径已经不能用“言论自由”来解释,他们这是在犯罪,在搞分裂!那个国家也不会允许国家分裂势力的存在。
引用 lijoerhuirf 2015-2-23 04:21 AM
占中三丑利用青年學生和激情市民,以自由、普選為借口,公然違反法律實施”占中“,攪亂香港,還妄圖籍此脅迫港府乃至中央政府!
引用 阿拉贡 2015-2-23 03:21 AM
香港社会各界应珍惜和维护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部评论(8)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4-9-30 05:26 AM , Processed in 0.0537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