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同意大卫铃木David Suzuki的见解。他在几个星期前说,加拿大人口已经饱和了(full),是时候停止接纳新移民了。
做为一个激烈环保份子,大卫铃木过去这么多年来,一直提倡各式各样的反文明的建议。特别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开采石油,输运石油。但是面对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人要开车,却又提不出任何积极建议。他们反对基因改造食物,反对任何的农药使用,但是没有办法解决大量人口的粮食需要。现在他终于开窍了,知道要治本,而非治标。
其实环保份子到最终开窍的,铃木不是第一人。有一百年以上历史的美国环保先锋Sierra Club,就有好几位创始人,领导人先后发出反人口增长的呼声。到最终,提出了要美国停止,或是减少接纳移民的建议。 但是可悲的是,任何这一方面的建议,都违反政治潮流,很快就会被扣上种族主义的大帽子,迫使他们噤声。 本身是第三代移民的大卫铃木是日本人,加上一向的过份左倾立场,他还好没有被按上种族岐视的罪名。但是他的这一番言论,至今没有被流传,只见到零星的批评文章。我怀疑,如果他短期内不做出纠正,他有可能被一向袒护他的左倾基地抛弃。
为什么环保份子最终会见到人口危机才是破坏地球的主要因素?甚至唯一因素?因为如果你爱这个地球,你见到了这个地球的真正面目,未经人类破坏的原始面目,你就会知道,只有人类是在破坏这地球。不是汽车,不是高楼大厦,不是无处不在的高速公路。这些都是人类的需要,人类的杰作。
批评的人会说,针对移民就是种族岐视。这是不经大脑的说法。因为北美及欧洲,自然的人口增长是零。北美及欧洲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增长来自新移民。要阻止人口增长,唯一的方法是停止接收新移民。 其实批评铃木之辈的文章,都是基于政治理念写的,而非基于环保的角度。这使得双方的辩论失去意义。不论是学术的辩论,或是现实的辩论,一渗入政治,是非就调转了。真相就牺牲了。
首先,停止,或是大量减少移民不是种族岐视。因为目前在北美及欧洲的已有居民,并非单一种族。
另一个常见的批评(骂战用语)是:你已经来了,就不愿意见其他人来了。这一点很难辩护。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起始。而且你可以逐步实施。而不是像现在,每一个西方政府都为了争取选票,盲目的增加移民,甚至一次特赦几千万非法移民。 左派支持大量移民是基于人道及平等的观念。让第三世界的人,也能分享工业国家的一杯羹。表面上无甚不好,但是工业国家大量接纳新移民的后果是,间接告诉第三世界人民可以继续制造人口,而无须考虑其后遗症及破坏性。与此同时,拉低第一世界的原有生活水准,将先进国家的环境素质加速破坏。
简单一句话,目前占领西方世界主流的左倾观念,为了东西方的平等,不惜牺牲环境素质,牺牲地球。 这些被认为是进步Progressive的观念,事实是倒退的。他们没有想到,为什么先进国家的生育率低?而越是落后的国家,生育率越高?究竟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伍?
最常见的支持新移民的立论就是,新移民带来经济繁荣,带来商机。否则市面就萧条,商店没生意,工业有就停顿。
短期来说,这是事实。但其实鼓励工商业的繁荣,就是对地球的直接破坏。目前的经济立论是鼓励消费。人民不消费,就是打击经济。消费意愿不高,消费信心不高,就导致萧条。整个现代经济理论奠基于过份的消费。后果是商品过量,物质过份消耗,消耗的原材料自然过份,制造的废物也越多。无论是来源,或是成果,都严重损害地球。 另一方面,正当的人口政策(减少人口,停止移民)不应当是反文明的。文明进步了就不能够,也不可能再回头。好的文明也应当不是破坏性的。有了汽车,不能回到没有汽车的时代。有了飞机,也不能再回到没有飞机的时代。但是一亿汽车每天在地球上行驶,就是一个问题。一万飞机每天在空中飞行,就是一个问题。不是质的问题,是量的问题。 更可笑的是,大部份国家面临人口老化问题,因此不少政府在鼓励国民生育,增加年轻人口,一方面平衡年龄差距,一方面增加能生产的人口。这理论不堪一击。因为今天的年轻人口,半世纪后就是老年人口。这样不是一代又一代的必须增加人口来平衡?人口问题不是越益严重?另一方面,鼓励自己国民大量生育,那才是种族主义。 这样的理论绝对不是容易接受的。即便是主张这理论的几位环保先锋,都是经过多年的经历、思考之后,才逐渐开窍,所以不要希望普罗大众会普遍接受。越是落后的地区,反弹越大。中国推行一孩政策,可以说是非常勇敢的、睿智的,但都遭到不少国民以各种方式的对抗。在印度,更有总理因此遇害身亡。在中东及非洲,就完全没有人敢提出了。 减少移民,甚至停止移民,只是一个思考的开始。如果此时不开始,什么时候开始?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1-9 04:56 PM , Processed in 0.0459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