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从谷爱凌到双重国籍:海外华人迫切需求

2022-2-17 09:15 AM| 发布者: 蔡ぃ小爱| 查看: 211| 评论: 0|来自: 加国无忧

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得展开,中国的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大展身手,精彩的表现令人目不暇接,而其中,谷爱凌在大跳台上以完美的第三跳逆转夺金更是引起了话题热度的狂潮。

18岁的“天才少女”,“开挂”般的人生

2月8日,一张照片疯转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谷爱凌背身伫立在赛场上,风吹起她的号码牌,露出她亲手设计的中国元素赛服“金龙战袍”。这位年仅18岁的少女威风凛凛的身姿令人过目难忘,加上她中美混血的容貌,一头飘逸的金发和一口地道的京腔更是圈粉无数。她3岁便开始接触滑雪运动,8岁加入专业滑雪队,一路以来参与了世界上各种大大小小的滑雪比赛并获得了多项赛事的金牌,而在加入中国国籍后,更是代表中国夺得11金。这些傲人的成绩无不彰显了她对滑雪的热爱与不懈的努力,刻苦的训练与对成功的渴望推动着她走向冬奥会的领奖台,在冬日中熠熠生辉。

对普通人来说,奥运金牌已经是难以企及的殊荣,但对谷爱凌来说,成功并不仅仅局限在滑雪界的巅峰:她提前一年从当地最好的高中毕业,以美国“高考”(SAT)1580分的高分(满分1600)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一面是世界顶级学府,一面是世界级赛事金牌,她都牢牢地握在了手中。

归化运动员,国籍问题引争议

在一片对谷爱凌辉煌成绩的称赞与叫好中,不免有人提及了国籍问题,并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媒体报道称:谷爱凌宣布放弃了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但有网友称,谷爱凌并没有放弃美国国籍,证据主要有:她在2019年宣布归化中国,但并没有宣布放弃美国国籍。依照美国法律,美国公民归化于他国,不会自动失去美国公民身份。如果美国公民放弃公民身份,则名字会在美国税务局的“季度个人退出通报”中公布,而我们在通报中并搜查不到谷爱凌的相关信息,所以得出结论,她并没有放弃美国国籍。但依据中国的国籍法第八章,“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也就是说,中国并不承认双重国籍,既拥有中国国籍又有他国国籍与中国国籍法冲突。双重国籍是外籍华人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先不论谷爱凌个人的国籍究竟是什么,但这场风波确实再次将外籍华人的国籍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双重国籍合法化——海外华人的迫切需求

很多已经加入外籍的华人朋友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想回国的时候去拿身份太不容易了。即便是有了中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国10年互免签证政策和2019年实施的新政,外籍华人仍需要满足各种签证条件,经过一系列程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祖国逗留。这些问题无不困扰着海外华人希望归国的心,迫切地希望能有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帮助他们往返中国和定居国。

自2001年创办之初,加拿大新华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新华会)就对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希望通过呼吁双重国籍政策的实施来解决海外华人归国难的问题。由于当时国侨办和人大常委会侨务委员会认为双重国籍这一想法不现实,于是在2015年,新华会便提出了“华裔卡”(正式名称为“外籍华人身份证”)这项折中方案,意在通过持有该证件让外籍华人在中国与海外国家之间的往来与生活提供便利。为此,新华会开展了关于“华裔卡”的民意调查工作,广泛征求海内外意见,总结各国华侨对于“华裔卡”的想法,并将相关资料、民意以及调查数据整理上报给中国政府,力争“华裔卡”的推行。

此次新华会组织并总结的《“外籍华人身份证”民意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侨民年龄分布从18岁到65岁,文化背景以高等教育、技术移民、国际留学生为主,此类人群因探访亲友、商务往来、技术合作、学习交流等原因频繁往返率达70%以上。其中,几乎全部受访者(98.6%)都认为中国政府有必要调整对外籍华人的相关政策。在“华裔卡”的签发问题上,持赞成意见的比率高达96.5%。此后,新华会发起了“呼吁中国实施‘外籍华人身份证’”万人签名活动。活动从2016年2月4日开始,到3月3日截止,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获得了23178人的签名。由此看出,外籍华人对政策更新的呼声极高,对希望获得在中国的合法身份的需求也显而易见。

借此机会,在2016年3月3日召开的“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王培忠教授、新华会会长杨海峰组成团队,将广大海外华人对于发放“外籍华人身份证”的诉求作为提案,正式提交到全国政协,以求政策的革新。

现如今已经进入2022年,随着近年来海外华人群体的不断扩大,随着对海外华人归国愿望的更深入了解,人们更加深刻得体会到双重国籍的必要性,新华会不忘初心,继续加强在推动双重国籍政策实施进程中的工作。

双重国籍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海外华人一直走在促进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的最前沿。但他们需要在中国长期停留的愿望也更加迫切。比如经营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人,或是像谷爱凌那样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外的外籍华人子女,更多的是父母亲戚仍留在中国的外籍华人对回国照顾父母的需求。另一方面,自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后,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前往海外各国留学,他们选择在国外长期生活和工作,其中不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他们丧失了中国的国籍,归国需要严苛又复杂得手续,对他们回国交流造成了困难,这对中国来说在人才竞争问题上是一个损失。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在印度开创了很好的先例。印度政府向海外的印度人及四代以内的后裔和配偶发放终生有效的印度裔卡,持有该卡可在印度国内享有除了投资、从事农业活动、投票和担任公职以外的所有公民权利。在2015年,印度又推出了海外印度公民卡,并将印度裔卡并入。在印度推行这项政策后,海外印度人以各种形式回国效力,证明了该政策的成功。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规定本国公民在取得外国国籍之后自动丧失本国国籍。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承认多重国籍以方便本国公民在海外旅行与经商。为什么中国会制定“获得他国国籍的华人自动失去中国国籍”这项规定?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南亚部分国家对华人影响他国内政有所担忧,当时的中国政府便以条约的方式处理华人的双重国籍问题,原则上不再承认入籍他国的华人的中国国籍,以换取东南亚国家的信任。而这种理念延续到了1980年制定的中国国籍法。现如今,改革开放已40年,中国国际地位今非昔比,华人也无意在他国引起政治纷争,在政治上完全可以依靠国与国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或协商来维护双边关系,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海外华人的中国国籍,放弃对海外同胞的责任。其次,失去中国国籍的华人不再受中国法律约束,他们在国内则享受外国的领事保护,这有可能给国外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提供借口,不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所以中国国籍法作为过去时代的产物,有必要在新时代里被提上议程,探讨是否需要做出改变。

在2016年,中国人口学家黄文政先生就曾起草过中国国籍优先提案,希望改革中国国籍法,在认定海外华人国籍的时候,保证中国国籍优先。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国,中国不能让外国国籍凌驾在中国国籍之上,让外国国籍决定中国国籍的保留与否。同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海外华人对政治权利并没有需求,他们可以在中国境内不享有投票和担任公职等政治权利,他们希望的是获得基本的公民待遇,更顺利得融入国内生活,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增添力量,而不是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在户口、身份、孩子入学、买房等问题上。另外,双重国籍的合法化不仅仅可以满足海外华人回国探访,工作与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保证了海外华人与祖国的联系。这是一种族裔上的认同,而不是像现在的国籍法那样,将外籍华人从中国国籍中割裂出去。承认海外华人的双重国籍,必将培养海外华人的故土情怀,形成坚实的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传承创造更好的环境。

双重国籍提案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为新移民提供咨询、服务,经政府批准的非盈利组织,新华会自创办以来一直在呼吁双重国籍政策的实施。2015年以来,在民意调查、万人签名等活动中,通过电话、邮件、传真等方式,新华会各成员感受到了海外各国侨团与华人对该政策的热切关心与支持,也备受鼓舞。同时,通过聆听身处不同国家的海外华人之间的交流,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愿望,那就是对归国的需求,对双重国籍合法化的渴望,对于想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渴望。尤其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华人因生活需要而加入外籍,双重国籍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个继续解决的议题。

如今谷爱凌身份问题引发的大量讨论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了外籍华人的身份问题。若能实施双重国籍政策,那么谷爱凌的身份问题也就不再存在争端,而更多的像谷爱凌这样优秀且对祖国感情深厚、希望为祖国效力的外籍华人,无论是体育健儿,科学家,商业精英,各行各界的人才在归国时也就不会心存顾虑,将精力投入到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去,为祖国的发展锦上添花、而且尤其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国内外人员流动幅度与范围迅速增加,双重国籍已经是很大一部分人群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需要考虑制定一个新政策,去顺应时代的变化,去贴合人民的愿望。

将双重国籍政策落实是一项长期又艰难的任务,各国海外华人要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借助近期关于谷爱凌双重国籍话题的热度,加大呼吁落实双重国籍政策的力度。这不仅关乎海外5000万华人同胞的切身利益,更是为了中国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海内外群体共同努力,新政策能得到落实并惠及各个海外华人家庭。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18 11:42 AM , Processed in 0.0442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