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拿大政府正考虑向两类人额外征税 每人好几千 最近这两周,低碳环保又一次成为了加拿大政府重点关注的话题,从联邦政府到魁省蒙特利尔,都各自有大笔投资计划出炉。而就在这两天,加拿大环境部又提出了一个新建议:呼吁联邦政府考虑对SUV和皮卡车车主额外征税,因为这两类车辆耗油更多、排放量更大! 3月21日,零排放咨询小组提交了一份特别报告,希望联邦政府向皮卡车和SUV车主征收一笔4位数的“绿色税”。环境部表示,现在加拿大还需要做更多努力来节能减排。报告指出,向电动车买家提供补贴并不足以鼓励居民改变车辆消费习惯,早前5000的联邦补贴仅仅只让电动车销量增加到市场占比的5.6%。这份报告还呼吁加拿大采取措施减少单人乘坐机动车辆的次数,同时向购买传统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消费者额外征收一笔税费。“加拿大必须尽快行动起来,鼓励购买零排放车和向购买燃油车额外收钱双管齐下,尽快让交通运输的排放量控制下来。” 除此外,咨询报告还建议扩大加拿大现在的绿色税征收范围,将原本仅仅适用于豪车的征税机制扩展到皮卡车以及其他普通家用车上。不仅如此,报告建议加拿大政府根据车辆排放标准制定不同的征税力度,通过扩大绿色税收入来投资零排放车的激励计划。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11月份,加拿大绿色预算联盟就已经提出了针对SUV征收4000加币绿色税的建议,而加拿大现任环境部长就曾经是这个组织的高层之一。这年头,碳税涨、汽油涨,现在开个车还要额外缴税,小伙伴们真的是太心累了。不知观众朋友们对加拿大现在的环保政策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2. 东航坠机黑匣子送美国解码:获取飞行员交流细节 4月2日消息,“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中的一部黑匣子,已被送往美国华盛顿,将由美方协助调取数据。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调查团队也已飞抵中国,参与事故调查。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次送往华盛顿的黑匣子为驾驶舱话音记录器,主要记录机组人员和地面人员的通话、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驾驶舱内出现的各种音响。报道称,这部驾驶舱话语记录器已经送到华盛顿的实验室。驾驶舱语音记录器有可能为调查人员提供航班上三名飞行员的交流细节。此前,据中国民航局工作人员表示,“黑匣子的破译,快的话可能几天,慢的话可能需要半年。”另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表示,他们正在帮助中国民用航空局“从华盛顿实验室协助下载驾驶舱话音记录器的数据”。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小组已于当地时间4月1日启程,前往中国协助调查。 根据中国民航网报道,由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授权代表及技术顾问一行七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已经抵达中国,参与飞行事故调查。此次美方人员前往中国参加调查,系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美国作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成员国和波音737-800飞机的设计制造国,可以参与事故调查,并从飞机设计制造的角度,为中国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供技术支援。报道指出,事故发生当日,中国民航局依据相关程序向国际民航组织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通报事故情况,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表示希望参与此次事故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期间双方一直就美方人员前往中国的具体安排保持密切沟通。目前,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也在推特上证实,他们无需隔离就可以直接开始工作,但将严格遵守中国防疫制度,严格限制与调查以外人员的接触。 3月31日,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近十天的努力,调查工作已经取得初步进展。除寻获两部黑匣子之外,还发现了发动机、水平安定面、右侧大翼翼尖残骸等重要部件,已经搜集到的4万多件残骸正在逐一进行消杀、清洗、辨认、分类和编号。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是个什么机构呢?中美对于航空事故调查机构的隶属有很大不同,中国国家的民航局航空事故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民航局17个直属机构之一的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则是美国独立的联邦机构,由美国国会负责调查美国每一起民航事故和其他运输方式的重大事故,包括公路、海运、管道和铁路事故调查。美国的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中国的民航局角色类似。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最早起源于1926年的《航空商法》,在此法案中美国国会委托美国商务部调查飞机事故的原因。后来,民航航空局(Civil Aeronautics Board)下设的航空安全局在1940年承担该职责。 直到1974年,美国国会重新建立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使他们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机构,而不属于交通部,理由是“任何联邦机构都不能恰当地执行此类调查职能,除非它是完全独立于其他任何机构的。”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从成立以来已经调查了15.2万起航空事故和数千起地面交通事故。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待命。NTSB的调查人员走遍全美和世界各地,调查重大事故,并制定事实记录和提出安全建议——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确保此类事故不再发生。截至目前,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总共发布了超过15250条安全建议。但是它并没有监管交通行业的正式权力,他们的有效性取决于他们进行彻底、准确和独立调查的声誉,以及提供及时、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以提高运输安全的水准。
3. 重磅!苏州发现新变异株 与全球已知毒株均不同 历经两年多,人们对新冠病毒厌烦不已,只是病毒却不厌其烦,不断变换新花样烦扰着大众生活。这不,继新毒王XE后,在中国苏州,再发现一例最新Omicron变异株,与全球已知毒株均不同! 据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等国内媒体报道,在北京时间4月2日下午,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苏州市疾控中心介绍,从传播渠道看,苏州目前大多数病例是明确的外省市输入,但有孤立的案例值得关注。 3月28日,苏州常熟市发现的一例轻型确诊病例杨某,其感染的病毒,经测序对比为VOC/Omicron变异株BA.1.1进化分支,在本土病例和输入病例数据库、全球新冠病毒GISAlD数据库中均未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高度同源序列。苏州市疾控中心说,为尽快排除风险,切断传播链,苏州市第一时间对每个病例开展了流调和基因测序,但流调分析、基因测序是一项科学严谨复杂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来分析比对,相关信息将及时对社会公布。也就是说,这极有可能是Omicron的又一最新变种病毒!据专业人士分析,Omicron变异株出生之日,就开始在不停突变,病毒从一个人传染给下一个人,都会有些许变异,并且在集量变为质变。通过比对病毒的基因序列,科学家可以画出病毒的进化树。对于Omicron来说,进化树分为两支,一支是BA.1;另外一支是BA.2,是上海目前正在流行的毒株。从BA.1,又可以继续进化出BA.1.1。不过,专业人士提醒,基于各地一直在认真做核酸检测的情况,该病毒在当地已经大面积传染的可能性并不大,其毒性也未明确,不必恐慌,耐心等待比对结果。 虽然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但好消息也是有。据媒体报道,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卢洪洲教授团队对24例新冠患者的一项小规模临床研究显示,使用辉瑞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Paxlovid后5天,这些患者的平均核酸Ct值:ORF基因Ct值在用药5天后由用药前的19.365升至35.92,符合出院标准,N基因在用药5天后由用药前的18.46升至34.22,接近出院标准。其团队自3月24日起对这些患者开始使用Paxlovid。卢洪洲对记者表示,虽然初步结果显示药物疗效确切,但还需要继续研究,扩大样本量,从而使结果更精准。 今年2月12日,国家药监局以应急审评审批的方式,附条件批准了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的进口注册,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自3月17日首批超过2万盒Paxlovid进口到国内以来,Paxlovid已分发配送至吉林、上海、广东、福建、江西、山东、浙江和广西等至少8省份的新冠救治临床一线。据悉,辉瑞新冠口服药一盒2300元,已纳入医保。
4. 加拿大护照更新可免这些手续 多种情况都适用 日前加拿大移民部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人恢复国际旅行,政府决定简化护照更新手续,让民众更方便快捷地更换新护照。 联邦移民部在3月31日表示,“按照简化后的更新程序,申请者不再需要担保人或递交如公民身份证明或带照片的ID证件等原件。”“即日起,申请者只需要提交两张照片、两封由认识你至少两年的人(不能是家人)所出具的证明信、填好的表格以及申请费即可。”(有关证明信的详细要求可点击此链接查询)。移民部长Sean Fraser在推特上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加拿大人恢复国际旅行,我们也正让护照更新的流程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简化护照更新申请程序是加拿大人应该享有的服务,这样可便于人们计划出行。” 据联邦移民部网站上的介绍,从3月31日开始,在海内外的加拿大人都可以使用这种简化手续来更新过期的护照,只要所持有的护照是在过去15年之内颁发的都符合这套新程序。如果有人遗失了护照或者护照被偷或受损,也都可按照这个新流程要求来申请。此前这项简化程序对于那些护照已过期超过一年或者护照丢失、被偷或受损的情况并不适用。“随着出行限制的放松,人们对于申请或更新护照的需求逐渐增加并正回归到疫情前的水平。因此联邦政府建议加拿大人尽早提交申请,并且在还没有收到新护照前,不要最终确定任何出行计划。”更新护照详细流程可登录联邦移民部网站查询。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15 09:05 PM , Processed in 0.0455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