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谈中国通缩 分析:根本原因在于自身需求不足

2023-4-22 07:31 AM| 发布者: 娟娟528| 查看: 94| 评论: 0

中国经济是否会迈入通货紧缩的话题持续。陆媒指出,中国过去20年来因外部因素影响,历经3次较明显的通缩,最终都能摆脱,但此次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自身需求不足,值得担忧。

陆媒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通缩可能要来了?为何对我们来说比通胀更可怕?”,讨论近期延烧的通货紧缩的话题。

文章提及,为了要拉动经济成长,去年的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8%,和3%的GDP成长率相比,高出近9个百分点。这样的宽松程度,物价涨幅应非常可观,但实际上,除了个别行业出现物价上涨,整体物价指数却持续低位运行。

文章指出,背后反映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这才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值得担忧之处。

文章解释,通缩对经济形成巨大伤害,因为一旦人们形成长期通缩的预期,认为未来的物价会比现在更加便宜,越来越多人就会选择推迟消费,形成当前需求不足,且治理通缩的难度远远大于通膨。

文章回顾中国过去20年以来的经济,其中历经3次较为明显的通缩。第一次是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1998年与1999年的CPI分别为-0.8%和-1.4%,连续两年负成长。

第二次是2002年,当时美国网络泡沫泡灭,美国经济下滑拖累中国经济成长。2002年,中国的CPI同比下降0.8%,此轮物价下跌持续14个月。

第三次通缩出现在2009年,主要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经济成长率放缓导致物价下跌,2009年的CPI同比下降了0.7%。

文章分析,过去3次的通缩是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因此通过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很快就走出通缩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经济处在向上的周期,随着经济恢复动力,最后通缩也随之消失。

文章指出,这一次中国面临的通缩压力与外部关系不大,主要在于中国经济本身,经过十几年的高速成长后,需求不足的矛盾开始浮现,这次要摆脱通缩的压力更大。

文章最后表示,当前货币与财政政策已相当宽松,若继续刺激,不仅会面临流动性陷阱,还有可能会带来更多负面效应。如何重建企业与民众信心,是关键所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27 05:31 PM , Processed in 0.0453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