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4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将于10月9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朝鲜。这是十八大以来首位访问朝鲜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也是金正恩接任朝鲜最高领导职位以来首位访问朝鲜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外界盛传中朝关系转冷的背景下,刘云山访问朝鲜释放出新的信号。 朝鲜作为中国唯一的“血盟”国,也是美国对中国的东亚包围圈唯一的缺口,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有消息称,现届中国政府推行“一带一路”政策,实质上是“东守西攻”的国际大战略。在韩、日、台是美国亲密盟友的情况下,朝鲜是中国“东守”的最主要支点。近段时期中朝关系疏远,刘云山此时访朝有着特殊的意义。 朝鲜依旧极端重要 有观点认为,朝鲜和现届中国政府关系的疏远,起自于2012年11月中国十八大召开之际。在十八大召开时,国务委员李建国访问朝鲜,其目的是要求朝鲜不要在此时发射弹道导弹。但李建国离开朝鲜12天后,金正恩执意发射了弹道导弹。一年之后,张成泽被处决。《联合早报》报道称,朝鲜最高层在处决张成泽后面对全党发布“要抛弃对中国的幻想”的公告,公告中称中共已“变成只追求金钱利益却轻视理念的组织”,中朝关系疏远已经公开化。 虽然中朝疏远,但对中国来说,朝鲜的地位依旧无可替代。朝鲜是东亚地区除俄罗斯外唯一与中国陆地接壤的国家,早在朝鲜战争开始之时,中共高层就曾说朝鲜与中国“唇亡齿寒”。中、美之间是新旧大国的战略博弈,不会因为政府的更迭而改变。美国在日、韩布有重军,如果朝鲜像韩国一样成为美国势力范围,美国的大炮将安置在鸭绿江边,丹东、通化、珲春等重镇将受到直接的威胁。在像导弹这样的远程武器成本居高不下,地面战争依旧是决定大国最终胜负根本性力量的情况下,竞争对手的武装力量来到家门口,这对国家战略空间的挤压是致命的。 有评论认为,“东守西攻”是本届中国政府外交战略最明显的特点之一。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在东海划定防空识别区,在南海吹沙造岛,看似较胡锦涛时代更为积极,但这实际上依旧是积极的守成之策。中国的进取方向是西部,标志性事件是“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通过“一带一路”政策,中国联结了俄、欧,并将一系列伊斯兰国家串联起来,无论俄罗斯还是伊斯兰国家,均是现今国际上抗衡美国的主要力量。“东守西攻”政策,“东守”是基础,“西攻”是目的,如果东方守不住,中国家门口遭到了威胁,所谓的“西攻”自然无从谈起。而朝鲜,就是中国守护东部的最主要的战略支点。 所以尽管朝鲜不断惹麻烦,但朝鲜对中国来说依旧极端重要。刘云山此次访问朝鲜,是为了出席朝鲜劳动党成立70周年的庆祝活动。十年前朝鲜劳动党6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出席的最高领导是原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现在中朝关系冷淡,中国反而派出更高级别的代表团,这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另一种“暖春之旅”,也许代表了中国对朝政策的新方向。 刘云山此行代表对朝新方向? 外界认为,近几年中朝关系波折不断,根源是朝鲜的不安全感。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首领世袭制的国家之一,朝鲜在国际上处境孤独。特别是在苏联解体、中国经济形态发生巨变的情况下,朝鲜的不安全感更加严重。无论是金正日的先军政治还是后来的核试验,其最终目的都可能是为了政权的自保。自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金正日认为放弃核计划并不能带来安全,2006年萨达姆被处死,同一年朝鲜进行第一次的核试验。而朝鲜的核试验,与中国努力保持周边环境稳定的外交大局相违背,中朝关系出现了波折。 虽然中朝关系发生了波动,但中国依旧是朝鲜政权唯一的依靠。中朝之间签订了全面的军事同盟协议,协议中明文规定,如果双方中任何一方受到外部侵略,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中国和朝鲜是彼此唯一的“血盟”国,中国对朝鲜国防负有契约义务,这被外界认为是朝鲜最大的安全保障。该条约的有效期是2021年,逾期如不声明放弃,则会自动续签。 近来中朝关系走冷的传言不断,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对朝影响力减弱,这不排除是西方国家的“离间之策”。朝鲜对中国的不满,更多的是一种牢骚,如朝鲜外交官曾称,习近平访问韩国不访问朝鲜“让朝鲜失望”。安理会通过对朝制裁,朝鲜含蓄的声明“(中国)惧怕美国的专横,糊涂得抛弃起码原则”。但是在重要的国际事务上,朝鲜自觉与中国保持一致,2012年11月的李建国访朝与2013年7月的李源潮访朝,均获得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会见。 有消息称,刘云山此次访朝,可能代表着中国对朝关系的新方向。自2013年2月之后,朝鲜再未进行过核试验,国际认为这是中国施加压力的结果。中国在“冷遇”朝鲜两年之后,派出政治局常委级别的人物访朝,代表了对朝鲜不再进行核试验的认可。鉴于朝鲜的地理位置,其天然的是中国的东方屏障,中国不可能放弃。新一届政府推出的“东守西攻”外交策略,朝鲜是最重要的“东守”的基点。朝鲜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般,只是中国的“鸡肋”,它对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17 02:48 PM , Processed in 0.0467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