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暨医学奖后,除了获得不少中国人点赞之外,也触发了中国媒体及公众对于中国院士制度的检讨。 屠呦呦虽然因为领导研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屡获国内外奖项,但她先后多次被提名参选中医科学院院士却一直落选。 而且由于她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因此又被称为是“三无科学家”。 党媒提出质问 为此,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质问《屠呦呦为什么落选院士》。 文章指出,“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文章同时表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 《人民网》的这篇文章明确提出,“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个“三无科学家”。 最后文章总结说,“是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时候了。” “院士制度是利益制度” 与此同时,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教授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也批评说,中国的“院士制度目前还不是一个荣誉制度,更是一个利益制度”。 鲁教授进一步解释了目前中国院士制度的问题说,“目前虽然院士是选举出来的,但投票者选院士已经不再完全依靠科学成就了。关系、运作和好处成为了一些新的因素。有些人被选上去的时候,意味着有些人被选下来。选下来也是跟这个制度有关系的。” 鲁教授最后建议说,“院士应该回归到一个荣誉,表彰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荣誉的认可并不意味着有很多额外的利益。特别是那些理应通过学术竞争才能得到的利益,这个应该回归学术竞争,把院士制度去利益化。 屠呦呦的获奖引发民众和媒体对中国院士制度的检讨。 中国网民评论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不少网民也纷纷发表评论,批评中国目前的院士制度。 其中一位网友表示,“屠老太太获诺奖,等于扇了中国院士制度一个大嘴巴!” 另一位网友也留言说,“尊敬留给屠教授,而膝盖献给两院院士的评选制度,就这个体制,谁不出国?” 更有一位网友更直言说,“中国的这个院士制度早该废除了,多年来就是腐败的温床,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促进作用,反而阻碍了科学发展。”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对此持不同意见,其中一位网友表示,“拿诺奖的不是院士引发了群众对院士制度的怀疑和批判,许多批判似是怀疑的惯性所致,充斥着不屈和愤慨。怀疑是很好的精神,但最好在做出探讨或者拿到证据后再来批判,这样的批判才会带来改革和进步。”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18 02:29 AM , Processed in 0.0467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