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101岁杨振宁月工资惊人!凭什么?老了回国养老

2023-11-24 05:02 AM| 发布者: 我要上诉| 查看: 917| 评论: 0|来自: 真知派

国际综合性科学周刊《自然》杂志曾评选了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有20人上榜。

其中包括了像爱因斯坦、牛顿等已经人尽皆知的科学巨匠。

而杨振宁,成了榜单上唯一一位还在世的物理学家。

他早在35岁时,便已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等四个领域获得了13项诺奖级科学成就,更是架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

诺贝尔物理学家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丁肇中曾放言:

“中国人在国际科学坛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绩者,乃自杨振宁始。”

但就是这么一位“战绩灼灼”的科学巨匠,曾经却饱受众人诋毁、非议。

一旦提起杨振宁,有的人联想到的不是他的卓越贡献,而是“花边新闻”:

“师生恋”、“忘年恋”、“82岁高龄,迎娶28岁娇妻”。

每一段感情经历,都是超世俗的存在。

实际上,仔细回溯他的一生,不难发现诸多用心良苦。

01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

他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也是将现代化数学带入中国的第一人。

当初抱着“科学救国”的理念前往芝加哥大学深研的杨武之,学成后毅然决然选择回国。

不仅将新兴先进的理念文化带回中国,更是竭尽所能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国际顶尖数学大师陈省身,现代数学家华罗庚,皆出自他门下。

受父亲影响,杨振宁从小便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那个战火不断,人心不稳的时代,杨振宁更是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入西安联系大物理系。

1943年,杨振宁参加了清华第六届清华留美考试,打算继续深造。

在等待期间,他选择到西南联大附中教了一年学,也就是在这时,结识了班上一位名叫杜致礼的学生。

杜致礼对杨振宁可谓是仰慕有加,而杨振宁当时一心等待出国深造机会,无意管其他。

直到1945年,杨振宁成功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两人的情感也未见升温。

只不过二人的缘分,仿佛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1949年圣诞节,杨振宁与物理学家卢廷格相约到普林斯顿唯一一家中餐厅吃饭,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多年不见的杜致礼。

两人一见倾心,仅用了八月之久,便互许余生。

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纽约结婚。

婚后,杨振宁对妻子珍视爱护,杜致礼对丈夫亦是体贴尊重。

当时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合约已经结束,但妻子杜致礼尚不能离开,为了能与妻子相守,杨振宁想都没想便接受了奥本海默的挽留,并签了五年的合约。

殊不知,这个为爱做出的决定,最终会成为众人耿耿于怀的点。

02

当时赴美留学时,父亲杨武之便叮嘱他:

“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

言外之意便是希望他学成后能为国效力。

带着父亲期望的杨振宁,就此开启了自己的深造之路。

到美国后,杨振宁师从被誉为“氢弹之父”的爱德华·泰勒和“原子能之父”的费米。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顺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杨振宁,更是开挂了一样,屡创奇迹。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

该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了众多科学家的质疑,甚至是反对。

因为该观点会直接推翻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6年夏,吴健雄决定就他们这一理论进行相关实验,次年1月,她领导的实验组通过种种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

这一结果引起了全物理学界的大动荡,同时也肯定了该理论的地位。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时的中国,始终处于被误解被歧视的状态。

杨振宁的成就,无非是给国人争了一口气,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丝毫不逊于任何种族,同样也可以站在世界科学的巅峰。

杨振宁在采访中,也肯定了这一点:

“我得诺贝尔奖,就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这个心理。”

得知儿子成就斐然的杨武之,迫切希望杨振宁能归国,为当时的新中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钱学森,邓稼先便克服了种种困难,毅然决然选择回到祖国怀抱,为国内科学发展雪中送炭。

新中国曾发出多次信号,邀请杨振宁回国,父亲杨武之更是多次往返两国劝导。

但杨振宁却不为所动,甚至在1964年时,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杨武之深觉自己愧对于祖国,便与杨振宁彻底决裂,至死也未能原谅自己的儿子。

在美国生活的杨振宁,成了无数人批判讽刺,口诛笔伐的对象。

事实上,这一切并非杨振宁本意,而是受现实所迫后无奈的选择。

03

● 从情感层面上来讲

当时杨振宁与妻子杜致礼已育有一子,当时确实有想回国的想法,但想到妻子的家庭情况特殊,如若回国,必然会使其岳母陷入困境。

体谅妻子的杨振宁有了拒绝之意。

● 从现实层面上来讲

当时美国的总统杜鲁门下了一个命令:

中国血统的人,在美国得了博士学位,在理工科的不要让他们回国。

张振宁作为当时享誉盛名的人物,自然会被严加看

管,行动也不像他人那般自由。

● 从学术研究层面来讲

钱学森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这对当时军事力量薄弱的新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而杨振宁学的是理论物理,在国内的确没有相应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氛围。

如果当时毅然回国,不仅现下研究会受影响,自身成长亦会停滞不前,更别提能为中国做什么贡献了。

因此,深思熟虑后的杨振宁决定暂留美国,但这并不代表爱国之意全然消散。

身在美国的他,依然忧心祖国。

1971年,中美关系稍有缓和后,杨振宁便动身前往中国,成了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更带动了无数滞留国外学者归国访问的热潮,堪称是浩大的破冰之旅。

后续决心返国的他,为了支持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毅然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领头建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并说服美国的金融大亨詹姆斯·西蒙斯给清华大学捐钱。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也多次表示:

“杨先生是中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曾把在清华应享有的百万薪资尽数捐赠,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据不完全统计,杨振宁累计为国家教育事业筹措资金达20亿人民币,帮助建立一流物理实验室超过60所。

利用个人名望和地位,请回了顶级科学家,灵图奖获得者姚期智、林家翘、文小刚等一大帮牛人。

2011年,已经90岁高龄的杨振宁,还曾坚持亲自为本科生授课《普通物理》,意为培养人才。

一位上过杨老课的清华学生回忆:

“杨老的课对于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我们来说,很难懂,后来读到博士才意识到,当年课上听的是武林高手的‘秘籍’。”

但就在杨老为中国发展尽心竭力时,网络上却把这位老人黑得体无完肤。

有人说:

“以前三顾茅庐你不回,如今祖国强盛才回来捞名声捞金。”

有人说:

“一把年纪了还不安稳,‘杨翁恋’着实难理解”

网络上不堪入耳的话比比皆是,质疑的无一例外皆是她的归国目的与情感。

04

杨振宁与翁帆这段相差54岁的爱恋,一经曝光,确实引起了极大反响。

在多数人眼中,当时的翁帆正值韶华,更是清华博士,前途一片光明,却与杨振宁闪婚……

杨振宁与翁帆曾在采访中,坚定地表达过对彼此的爱意。

杨振宁曾翁帆是“上帝恩赐的礼物”。

翁帆也明确表达过:“我和杨振宁是一种灵魂上的契合,是两颗心灵相通的结果。”

“感谢杨振宁,让我一直以来,享受到的都是如同身处象牙塔内的纯净生活,我很喜欢这种生活。”

或许就像杨振宁所说:

“或许到三十年四十年以后,大家会觉得我们的婚姻是一个非常好的罗曼史,我知道也相信,这是将来世界对于我们这个经过的一个结论。”

不论外界看法如何,在这段婚姻中的二人,无疑是幸福的。

这不就够了吗?

至于不少人对他学术研究上的猜忌,归国目的的质疑。

我想,用界内人对他的评价或许更好解释。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曾说过:

“杨振宁帮助清华大学物理系改变了面貌,作为一个见证人,我可以负责地说,杨先生之所以回到清华完全是出于家国情怀,是为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葛墨林曾说:

“杨振宁先生帮助理论物理研究室与国际很多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联系,并利用自己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宣传中国和树立中国形象。

这个在国外听过杨先生讲演的都知道,杨先生几乎每次讲演必谈中国,谈邓先生。”

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也说:

“在我眼中的杨振宁先生却是非常平易近人,值得每个人尊敬。”

杨老先生的爱国情怀从始至终未曾更改,对中国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

有其所在,是中国之幸。

纵使网上的声音再喧嚣,也丝毫无损于杨先生的光辉。

这样一位能与爱因斯坦比肩的学界泰斗,理应被世人所尊崇和敬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17 07:23 AM , Processed in 0.0457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