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过苦日子的地方政府 已无法控制乱罚款的冲动

2024-5-31 06:34 PM| 发布者: 冰雨浩南| 查看: 286| 评论: 0

一缺钱,就想创收,地方在这个方面,正在不断“创新”。

房地产时代的落幕,土地财政下行,地方政府财政承压是常态。

那地方缺钱怎么办?

两头:开源和节流。

节流的办法很多:

比如将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进行“市场化”,由企业涨价,这样政府就不用拨款了。

再比如事业单位精简和人员缩编,力度大的甚至做出了“531”的大跨步方案。

还比如政府单位全面缩减行政开支,架势就是要过紧日子了。

向内动刀,勇气可嘉。

再说开源:

浙江丽水,胆子很大,放开个人购地限制,让有高端住房需求的群体集资拿地。

苏州,搞起了产业园新模式和ppp新模式,成功完成千亿招商。

上面的都是正面形象,但在苦日子下,地方也有牛鬼蛇神。为了搞钱,简单粗暴“乱收费‘’,举几个典型的打打板子:

某省大市,自行车无牌上路,直接罚款50元,老百姓也纳闷:骑了这么多年车了,也没听说自行车上路考试的啊,怎么就罚上款了。

内蒙开鲁县,更夸张。农民改造“草地”变“耕地”,却被要求缴纳数百万的增补承包费,甚至闹出了“云浩止耕”的闹剧。

河北某县,交通行政处罚案件,依靠造假卷宗和钓鱼执法搞钱,比例超过9成,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了。

干出这种事的地方,仔细观察,有共性:经济转型慢、财政来源单一。

心态上,过不了苦日子,也又搞不出经济结构转型,不搞野路子,根本就没钱。

有的地方还能小打小闹,有的地方可就玩的太大了。

2021年,霸州市政府就违规提出将非税收入(罚款)与征收单位支出挂钩,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说一句系统性罚款增收,不为过。

但这事,性质实在太恶劣:你市政府没钱了,通过刮企业和居民的罚款来增收,还定了严格的任务指标,关系到职务升迁和单位财政拨款,这是把公权力全反着用啊,能想到这招的主,也是天才。

相当于就是把罚款增收直接摊派了,还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明确发出,是不是有点太理直气壮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霸州几乎所有吃公家饭的人都在奔波在路上“找钱”。

示意图

交通的在堵车辆来罚款,工商的去检查企业罚款,环保的去工厂罚款,甚至连农业局都跑到养猪户家里去罚款。

“成果”当然是喜人的:仅仅三个月时间,就罚没了接近2亿元,占到了财政预算的30%,是以往的900多倍,涉及企业2547家,平均每家罚款和收费2.64万元,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个人和个体工商户被滥罚。

运动式执法,搞得民不聊生,乌烟瘴气。

人民日报更是刊发了头版文章来痛批霸州市政府的所为,甚至用“五花八门”一词来形容其摊派、罚款、收费的名目之多。

说回到今天的主题,不管是2021年的霸州,还是2024年的各地市县,

财政没钱,而地方又不愿过苦日子,所以他们都有着依靠罚没收入来弥补财政缺口的强烈冲动;

所以才会上演一幕幕“钓鱼式罚款、运动式执法、地毯式找钱“的无端闹剧。

背后的实质,还是地方权力的泛滥和公权力的限制监管不足,更是地方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树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20 11:12 AM , Processed in 0.0461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