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

2024-6-6 07:02 PM| 发布者: Ηayí| 查看: 300| 评论: 0

1945年,河北省的一个农民,靠着一把特殊的钥匙,打开了同治皇帝的陵墓,将里面的宝物搜罗一空,而这把钥匙,就是古代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能出来的秘密武器。

在古代,几乎每一个帝王都对自己的身后事非常重视,但凡是有能力和条件的,都会把自己的陵墓修建的极为豪华且牢不可破。

之所以要修建的牢不可破,是防止日后被人“打扰”,因此,那些修建陵墓的工匠,基本上都会为了守住陵墓内部的秘密而被迫殉葬,不过,这种让工匠殉葬的习俗在秦汉之后就逐渐消失。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工匠们能走出来,皇帝死后,陵墓又是如何保证不被打扰呢?并且,在皇帝下葬完毕,墓门上锁后,工匠们又是如何活着走出地宫的呢?

其实很简单,古代的工匠们发明了两件秘密武器,有了它们,不仅能保证陵墓的安全,还能在封闭地宫后安全地走出来。

这两件秘密武器就是自来石和拐打钥匙。

古代帝王的陵墓,除了讲究奢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安全,毕竟每个皇帝的陪葬品都很丰厚,甚至有可能还有稀世珍宝。

因此,为了防止被盗墓贼盯上,从而破坏陵墓,对皇帝的尸首“打扰”,帝王们的陵墓都会设置这样或者那样的机关,而为了避免盗墓贼进入地宫,陵墓的大门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才能不让盗墓贼进入地宫呢?这就成了历代帝王在建造自己的陵墓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总不能在地宫的大门上挂一把大锁吧?那样不仅显得不合适,并且对于盗墓贼来说,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虽说帝王陵墓的大门一般都相当重,但如果不设置一个机关的话,总会有办法将其打开。

而在经过无数个修建陵墓的能工巧匠研究实验后,一种简易方便,但又实用的机关,被发明出来,这个机关,能有效的阻止盗墓贼从地宫大门处进入。

这个机关就是自来石。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

自来石又称“顶门石”,如果单从表面看,它就是一根长约1.6米的石条,但这根看似普通的石条,却作用相当大。

那么,它是如何运作,来保证地宫大门不被打开的呢?

它的原理,是在墓门关闭的同时,原本竖着的自来石,由于自身的重量缓缓倾斜,最终滑入门后的凹槽之内,这样就可以顶住门了。

巨大的石门,加上自来石在门后起的作用力,就能死死地顶住墓门,因此,很少有办法能从外部将大门打开。

当年,孙殿英在盗掘乾隆皇帝的陵墓时,就遇到了这种自来石,由于不知道这种机关,因此任凭孙殿英的部下如何用力,都无法打开地宫的第一道石门。

最终,出于盗宝心切,孙殿英不得不下令使用火药,才将第一道石门给轰炸出一个豁口,士兵们得以进入。

包括他们在盗掘慈禧太后的陵墓时,也是遇到了这个问题,不过,由于担心使用火药会破坏陵墓里面的宝物,因此孙殿英安排了几十名士兵,抬着一根巨大的圆木,硬生生的将墓门撞开。

之所以他们会大费周章,背后都是自来石在起作用。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

能起到这么大作用,是因为自来石和墓门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并且,在自来石的底部,一般还设计有凹槽,这样就能让自来石不会滑到一边,从而形成极为稳固的角度。

一旦自来石和墓门形成角度后,凭人力很难将墓门打开,这就好比平常我们站在门口,在双脚做好支撑后,再用双手顶住大门,站在门外的人,除非力气极大,否则就推不动大门一样。

而在墓室中,墓门和自来石一般是用汉白玉加工而成,本身分量就重,再加上反作用力,因此才会造成外面的人很难打开的现象。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

不过,这根犹如门神一般的自来石,是如何滑入固定的凹槽内的呢?总不会留一个人在墓室里操作吧?如果这样的话,最后留下来的这个人,岂不是要给皇帝陪葬?

事实上,古代修建陵墓的工匠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有办法让自来石自动滑进去。

首先,工匠们会在两扇墓门中间的位置上凿出一个石槽,石槽的宽度与自来石的宽度一致,在墓门关闭前,将自来石放置在指定位置,并保持与墓门接触,这样,就能让自来石随着墓门的关闭,而缓缓下降,最终落入石槽之内,彻底顶死墓门。

这样一来,工匠们就不用在门内进行操作,只要自来石的放置位置准确,站在门外就能完成这一切,从而不至于被殉葬。

不过,如果遇到那种皇帝要求必须殉葬,工匠们是不可能在门外操作自来石,然后从容离开的,只能被困在地宫之内,但别小看古人的智慧,即使是这样,他们依旧有办法走出地宫。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

前文讲过,曾经有一个农民,带着一帮盗墓贼,”光顾“了同治皇帝的陵墓,而他能够顺利进入地宫,靠的就是拐打钥匙。

1945年,河北的农民王绍义驻守卫清东陵的守卫力量薄弱,就纠集了一帮臭味相投的同伙,计划再次到清东陵寻宝,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同治皇帝的陵墓。

在来到清东陵时,这群人遇到了十几年前孙殿英遇到的问题,就是墓门打不开,并且,他们没有孙殿英那样的实力,不可能用炸药去炸,因此,就必须想其他办法。

而在王绍义一伙人中,有一个叫做关会增的,他的祖上正是修帝王陵地宫的名匠,因此,对于如何打开巨大的石门,他自然是有办法。

他的办法就是,制作一把万能的拐打钥匙。

靠着这把钥匙,王绍义等人将清东陵再次搜刮了一遍,不计其数的珍宝被他们盗走,他们之所以恩能够成功,拐打钥匙立功不少。

之所以会有这种钥匙的存在,实际上和古代的工匠们智慧有很大关系。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

虽说在秦汉之后,让工匠殉葬的事情很少,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而那些为皇帝修建陵墓的工匠,唯恐被埋在墓中,就必须想办法在皇帝安葬结束后逃出去。

另外,在古代帝王的陵墓,不仅仅只安葬皇帝一人,还有陪葬人员,比如皇后等,但皇帝夫妻同时去世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只要涉及到合葬,地宫就有二次打开的可能。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把能打开墓门的钥匙,而熟悉陵墓内部构造的工匠们,就发明了拐打钥匙。

这把拐打钥匙额造型十分简单,它是一端有长柄,而另一端为半圈形的铁棍,在需要打开墓门时,从墓门中间的缝隙,将拐打钥匙伸进去,用半圆套住自来石后,缓缓往下压,这样,自来石就能逐渐升起,同时,推动墓门,随着自来石越升越高,墓门就会被完全打开。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

说起来神奇,其实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利用了杠杆原理,但如果不知道这个机关所在的话,那么只能凭蛮力打开墓门,当年的孙殿英就硬是用炸药炸开墓门的。

包括在发掘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时,考古人员最终也是被困在定陵的墓门之外,想尽办法进不去,直到专家翻阅了史料后,才从里面找到了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

据史料记载,当年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后,由于他生前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墓,因此只得将他葬入早已死去多年的田贵妃墓中。

也就是说,已经封闭的田贵妃墓,曾经被人二次从外面打开过,并且,还没有破坏里面的结构,这个线索的发现,让专家们十分兴奋。既然被打开过,说明就有不破坏陵墓结构的办法。

最终,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发现了拐打钥匙这个好东西,并依葫芦画瓢的现场制作了一把,靠着它,终于打开了封闭近五百年的定陵地宫。

而拐打钥匙对于古代修建陵墓的工匠来说,更是他们的救命武器。

不管是人在地宫里面而活地宫外面,只要有拐打钥匙,就能借助有限的人力,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打开沉重的大门,二次打开或者关闭地宫。

古人的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不得不佩服。

当然,不管是自来石还是拐打钥匙,在如孙殿英那样的暴力盗墓方式面前,统统失去了用场,毕竟古代的帝王们,做梦也没想到,后世有人会扛着火药来盗墓。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

总而言之,自来石和拐打钥匙,是古代的工匠们一个十分智慧的发明,有了自来石,就能让地宫的大门牢不可破,这样就能打消掉不少盗墓贼的惦记,而有了拐打钥匙,则能在地宫关闭后,二次开启,同样,知晓了这其中的运作原理以及奥秘后,古代那些修建帝王陵墓的工匠们,才能在地宫封闭后,得以逃出生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27 09:20 PM , Processed in 0.0445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