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疼痛感”今年会越来越强烈。 高考:1342万名考生角逐高考,其中光是复读生就达到了410万,而今年的本科录取名额才仅为450万。 毕业:1180万大学生将走出校园,截止目前,本科和硕博的offer率分别为45%、44%,超过一半的人找不到工作。 考公: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291万,大增41万,人数岗位比80:1,而两年前考公人数才仅为130万,两年翻了一倍多。 而这三者恰好有着内在关联:正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加入内卷大军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人们更加打破投冲向考公和考编的队伍,向往并追求编制带来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但事实总是不如人愿,一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另一边的体制内,却在“加速砸碎铁饭碗”: 河南开展“531”机构改革,对省市各级组织进行50%、30%、10%的不同比例缩减。 山西各地开启整编改革试点,逐步公务员行政编制,并且还将缩容省直机构的领导班子。 甘肃省发布的《行政编制精减方案》,按照5%的比例精简省内机关。 去年中央发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中央层面要缩编5%,必须在2023年底前完成,而地方层面要根据本省情况进行缩简,而且必须在2024年底前完成。 离“最后期限”只剩不到6个月时间,各地速度开始加快;自今年以来,至少已有江西、北京、天津、湖南、贵州、上海、河北、甘肃、云南、江苏、青海、陕西、广西、福建、四川、湖北、重庆、广东等18个省份相继推进机构精简相关工作。 此外,还有一大批地区正在清退编外人员。 一、行政支出不堪重负 列几个数据大家感受一下: 1)2012年,地方的行政支出占到了政府可支配收入的30%,但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飙升到了60%。 2)根据2023全国公积金报告,党政机关有4800万人缴纳公积金,国企和集体企业则有3200万人,整个“体制内”人数高达8000万,如果再算上编外人员,估计就有1.5-2亿人。 3)2023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达到了10万亿,但也只能填补地方财政一半的缺口,大量省份仍然入不敷出,化债工作推进困难。 4)全国2800个左右的县,人口在20万以下的多达400多个,其中5万人以下的袖珍县有80多个,但无一例外,这些“小县”和“袖珍县”都配备了全套的行政班子、机构和人员。 5)全国各地的养老金也在告急,除了北京、上海等5个地区外,其余省份全部处在养老金入入不敷出的情况中。 就是在这样庞大的供养压力下,财政也吃不消了。 二、财政收入连续下滑 相比于沉重的支出,收入的下降也是要命的。 今年1-4月,企业增值税跌了7.6%,个人所得税跌了7%,企业和居民的收入都在下降,最终还是传导到了税收。 契税下降7.1%;土地增值税下降4.5%,前者代表着居民买房交的税,后者是开发商拿地交的税,说明1—4月的房产市场和土拍市场的交易量都不好。 虽然这只是今年前半段的数据,但却实实在在是这三四年来下跌趋势的一个缩影。 示意图 而久被诟病的“土地财政”的地方卖地收入,自2021年见到8.7万亿的顶部后,一路下滑,到 2023年只有5.8万亿元,跌幅超过33%。 而且这是全国的平均数据,大量省市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他们的卖地收入早已腰斩甚至脚踝斩。 进入2024年,趋势并没有改变,财政部数据显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10536亿元,进一步下跌了10.4%。 财政吃紧程度可想而知。 由此看来,缩编已经成为地方缓解财政危机的不是办法的办法,只能势在必行了。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几个独特之处: 1、“缩编”不等于“裁员”,有的把省级和市级的编制取消后,编制下沉到县乡两级,原来的任职人员也下基层工作,即“减市补县”。也有的是,退三补一或者退二补一,通过老人员的退休然后不再招人,来被动收缩行政人员队伍。 2、除了事业单位,各地的公务员也有缩编,但普遍比例为2%-3%,不如中央5%的力度大,只是地方上是否有裁到大动脉的情况还未可知。 3、机构精简反而是重头戏,裁撤、合并了大量的冗杂机构,事权进行了合并和优化,而原来的人员也相应转岗过去。 但无论如何,趋势已经如此,砸碎铁饭碗只会越砸越狠,体制内“疼痛感”以后将是常态。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2-27 02:55 PM , Processed in 0.0450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