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露馅了?中共改革会议唱得却是反调

2024-6-12 06:03 AM| 发布者: 日语爱好者| 查看: 289| 评论: 0

6月11日,中共召开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一面号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政企分开”;一面又称要“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而且对民营企业也要“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中共三中全会前试图宣传“改革开放”的基调,但改革委员会却与“改革”唱反调。中共拒绝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也继续开倒车。

  

  5月23日,习近平曾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座谈会。5月25日,新华社发文《三中全会前,这场座谈会释放改革重要信号》。文章称,“党中央重视开门问策……也释放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信号。”

  三中全会前,中南海故意抛出了“改革”的信号,似乎在对内外改革的声音做出某种回应;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实际是两条相反的路线。中共不肯放弃“中国式现代化”,还仅提“经济体制改革”,暴露了对“改革”的真正态度。

  6月11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党媒导报称,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中共官喉新华社报道,中共党魁习近平讲话称,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改革委员会讨论的所谓《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是一个党的文件,并不是真正的法律。党继续凌驾于法律之上,号称“政企分开”,却又要“加强党的领导”,国有企业注定不可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也难以真正成为现代化企业。在国内市场,国有企业主要靠行业垄断、靠政府投资和政府订单生存;在国际市场上,基本靠政府补贴之下的低价倾销。中共控制下的国有企业是一大怪胎,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包袱。

  新华社报道称,会议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尊重企业经营主体地位”,还“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

  

  报道还称,“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中共要全面管国有企业,还有管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建立什么企业制度,是企业家决定的,中共偏要瞎指挥,偏要替企业家做决定。中共的存在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6月7日,李强曾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之一是讨论《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草案)》。报道称,这是“落实新修订公司法要求、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

  中共抛出的《公司法》等法律是一纸空文,一切仍要听党的指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面对这样的营商环境,大概不得不知难而退。中共三中全会前释放的假“改革”信号很快就露馅了。

 

  近年来,中共迅速搞坏了与美国和西方各国的关系,各种科技制裁和封锁之下,中共不断高调宣称“科技自主创新”;然而,此次中共改革会议180度大转弯,恐怕也知道所谓的“科技自主创新”行不通。

  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会议上称,“以开放促创新,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

  中共改革委员会开会,打着“开放”的旗号,改称“以开放促创新”,却不再提“科技自主创新”,应该是在诸多科技领域碰了壁;没有了抄袭和模仿的对象,“创新”只剩下了口号。

  新华社报道称,会议指出,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

  “科技自主创新”不灵,还得靠外来人才,实际就是把原来的“千人计划”换一种说法。中共企图把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专家骗到中国,继续搞拿来主义,并非真正在中国大陆搞“创新”。西方各国正在针对中共全面构筑“小院高墙”,中共却号称“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不过是中共高层勉强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一种说辞。

  2024年,中国又有1179万大学生毕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还会读研、再读博,但撑不起“科技自主创新”,他们中的很大比例甚至找不到一份对口的工作。

  6月11日,《人民日报》发文《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结果发布》。文章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结果,中国“是2012年以来进步最快的国家”;并称“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相比排名前15位国家的平均水平(86.9%以上),差距进一步缩小。”

  过去几年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是千万级,研究生、博士生也不少,他们中恐怕没有多少人真正在从事科技工作,更多只是在寻求一个饭碗。然而,文章却称,这“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党媒唱赞歌只为糊弄老百姓,中共高层自然知道实情,中国大陆高校没能真正培养多少真正的人才,更多是在通过高校经济赚学生父母的血汗钱。眼看中国科技与世界的差距重新拉大,“科技自主创新”的口号不管用,中共高层还得指望“走出去”和“引进来”;但今非昔比,各国高度重视中共带来的威胁,抄袭和剽窃的路越来越窄了。

2024年6月4日,抗议者举着“共产党下台”的标语,在中共驻澳大利亚悉尼领事前参加烛光守夜活动,纪念1989年“六四”事件35周年。(Saeed Khan/AFP via Getty Images)

  此次中共改革会议还提到,要“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并提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中国农民长期被中共压制,虽然邓小平取消了集体农庄制度,但农民仍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交公粮成为农民耕种的先决条件,全中国的农民实际都是中共的佃农。中共杀掉了地主,自己却成了最大的地主,中共还一直掌控着粮食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农具等,最终占有大部分粮食作物,并拥有定价权。

  农民高价从中共手里购买农业资料,不少需要贷款,又得交农业税等,最后还要把粮食以低价上交给中共,注定不可能赚钱,更难以致富,因此外出打工成为不二选择。中共对粮食的控制,实际一直都在延续战事体制,始终没有放松过。

  粮食安全成为中共改革会议的内容,却没有任何改革的举措,只想用补贴的办法维持粮食产量。中共长期压榨农民,农民种粮食没有钱赚,中共假惺惺地拿出一点补贴,还要让农民觉得是一种恩赐。邓小平的农村改革只是给农民松了一点绑,关键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始终不敢动,是中国粮食危机的根源之一。

  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的私有制农庄早已行之多年,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了机械化运作,不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还大量减少了人力,同时催生了城市化发展。中共始终把持着土地,所谓改革只是把集体农庄变为小户劳作,继续拴住大量劳动力,但效率低下,阻碍了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运作;中共的计划体制又阻碍了科技创新,种子还得靠美国和西方。

  新华社报道称,会议强调,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这完全是纸上谈兵,小农户没有资金和实力发展现代农业,而且并不拥有土地,也没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种粮食不赚钱,他们只能尝试外出打工。

  中共的改革会议没有讨论如何深入农村改革,靠简单的补贴也难以保证粮食安全。只要中共存在,就不可能把土地拥有权让给农民和未来的农场主。中共行将就木之际,正琢磨着靠战时体制继续苟延残喘,只会收紧对土地和农业生产的控制。只有中共消亡,才可能是农民悲哀的终结之日。

2024年6月3日,北京一个商场内的售货员等待顾客时查看手机。(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此次改革会议,李强作为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参加,王沪宁和蔡奇也有副主任的头衔,但他们都只能看习近平的脸色,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6月7日,李强曾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汇报,但如此重要的话题却不在中共改革会议的议程里;中共党媒的报道对此只字未提。

  6月7日的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称,房地产业发展“关系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大局”;要求“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看来,所谓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根本没谱,中共改革会议或许讨论了相关的话题,但除了继续“去库存”,也确实再没什么新招。房地产泡沫注定要破,金融恐怕更难稳定。

  6月11日,《人民日报》发文《假日经济添活力 2024年端午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1亿人次》。文章试图唱赞歌,称“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又称“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

  若按此数据计算,403.5亿元/1.1亿人次 = 366.82元/人次;即每个出行人次平均消费仅约366.82元,若再除去交通费用,个人实际平均旅游消费寥寥无几。这样的报道并不能“唱响经济光明论”,实际在唱衰。

  老百姓就业难、收入减少、不敢消费,更不敢买房,也买不起房。这些经济的最根本瓶颈,中共改革会议却故意回避,还在以“改革开放”为名,加强所谓“党的领导”、开历史倒车。无论三中全会开不开、何时开,中共高层都拿不出像样的治国理政之法,试图保党、保权位都只是痴心妄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20 11:20 AM , Processed in 0.0460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