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回国20天,我忍不住将温哥华和上海,比来又比去

2024-6-12 08:02 PM| 发布者: 阿泰| 查看: 545| 评论: 0|来自: 温哥华港湾


克姐

  五月初,终于有机会踏上阔别五年的故土。国内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是我此次落脚的上海,已远远超出十年温村人对它的刻板印象。

  夏至未至,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让我想起了万里之遥的温哥华,忍不住暗暗比较了起来。

  温哥华和上海,很像,都有着四季分明的气候。

  正是春末夏初,上海温度适中,舒适惬意。大多数时候阳光明媚,偶尔下起雨来,老天立马拉长了脸,像极了温哥华。温哥华的雨缠缠绵绵,让人烦恼,雨停后又像三岁小孩,纯真可爱。想起上海的梅雨季,同样痴缠,让人无可奈何。大概都因为依江傍海,才有了同样诗意的雨。两座城市,虽隔着广阔的太平洋,纬度也差了十几度,气候上却能相差无几。

  上海的亲戚朋友都以为温哥华很冷。我告诉他们,冬天最冷也保持在零度左右,和上海差不多。温哥华的冬天因为总是下雨,湿冷黏糊,要不是室内有暖气,真的不好过。这一点和上海又何其相似。我的老家在浙北,和上海差不多是温哥华与西雅图的距离。记忆中的江南冬天,同样是湿冷湿冷的,冷到骨头里那种,实在不舒服。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家都装了地暖等取暖装置,冬天虽冷,生活却已十分舒适。

东方明珠

  上海作为中国最优良的港口,有着国家因此依仗的发达的经济。人民生活富裕,新鲜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上海一直是座“洋气”的城市。这来自于它复杂璀璨的历史,西方文明长时间的浸润与熏陶,与本帮特色的杂糅与融合。反映在街景上,从百多年前的旧时建筑,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不拘一格,清新脱俗,古老中含有新意,先锋而不失精致。

从上海中心58层的朵云书院俯瞰黄浦江

  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上海CBD发祥地,全中国金融、外贸最强企业和顶尖人才扎堆的地方。五一节随着滚滚人流,我才意识到“陆家嘴三件套“都快变成了全国朝圣地。网友们戏称的三件套,即三座摩天大楼,“注射器”金茂大厦、“开瓶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打蛋器”上海中心,傲然挺立。无数的脑袋仰望天空,左拍右拍,更有长长的队伍等待爬上云端,一览众生小。上海敢为人先,什么新奇大胆的设计都敢上。 才有了这独特的文旅名片,吸引滚滚人流。

浦东三件套

  对比之下,同样是港口城市的温哥华显得有点太寒酸。市中心的街景,十年来几乎没变化。偶尔有新楼盖起,也因为毫无特色,而淹没在周围的钢筋丛林里。西方城市大抵如此吧。文明早已建立,再动也是微小的动作,不会产生剧烈的变化,更没有人从众的热闹。但它对不同风格的包容,对古老文明的保护,也使得街景层次丰富,建筑各有特色。市中心寸土寸金,高楼集中,天际线需要仰望。古老建筑穿插其中,不觉得违和,当偶尔在转角处看见,会有一种意外的感动。卫星城市中的建筑则大多朴素自然,充分体现北美“大乡村”的气质。

  但要论自然环境,温哥华力压上海,估计众位看客没什么异议吧。温哥华有山有水,胜在自然天成,无需装饰,是老天赏饭吃。光看那碧蓝如洗的天空,棉花糖般的白云,就让人爱死。上海呢,一马平川,除了出海,背后没有可依靠的山峦。缺了山的水,就像鸳少了鸯。上海人为啥都爱往周边跑,那是找依靠去了(上海人请不要骂我)。

终于轮到温哥华上图片了

  说句题外话,一开始我想从两座城市的相似性入手写。写着写着发现,更给我感官和心理冲击的明显就是他们的不像好嘛。所以,以上的天气、城市外观啥的,纯属客套哈。以下,着重拣几条不像,展开说说。

  首当其冲是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其实,国人曾经引以为豪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网购和共享单车,严格来说,都是舶来品,每一件都能找到西方的“祖宗”。但国内凭借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城市化的快速进展,将这些技术开发运用得如火纯青。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更是如此。让我这个村里人一下子还真不适应。

  虽说上一次回国,就已经惊诧于这“四大神器”的广泛使用,但这次回国,抱着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卑微姿态,看到所有人对这几项技术熟练到木然的程度,心中还是大为震撼。在上海地铁内,我常常手忙脚乱地调出二维码,生怕打乱了鱼贯而入的人流的节奏。在一排排的共享单车旁,看着眼花缭乱的APP,直感到头皮发紧,不知从何下手。

  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在温哥华发生的。地铁刷一卡通(compass)已经保证够用。共享单车不是没有,隔老远的街区才停几辆,还要与汽车共享狭窄的街道,不方便,所以干脆不用,倒也无关紧要。

  可以说,在温哥华,我可以,或者说不得不,在舒适圈里慢生活;而在上海,则仿佛来到了《美丽新世界》,陷入无尽头的流水线中,如果不跟上节奏,随时可能成为一个被淘汰的“机器“。

  但不得不说,上海的地铁实在是太方便了。密密麻麻如蜘蛛网的地铁线路,直看得我这个村里人眼晕。市区内,几乎每一站都可以换乘;几乎每走一个街口就有地铁标志。地底下,宽广的换乘通道和平台内,快餐店、杂货店一应俱全,自然,卫生间也是一定会有的。

  再看温哥华,地铁线路十年如一日,坚定保持不变,破破烂烂的列车,可怜巴巴的站台。如果能像国内一样,在站台安装安全屏障,至少可以挡住那些跳车轻生的人吧。新闻里一天到晚喊,要延长地铁线到大学城,要建设新的天车到素里兰里……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自然,温哥华和上海,两座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不在一个量级,这么直接比较,对哥来说显得不公平。而背后的逻辑是,不同体制下发展的城市,注定会在城市建设上有着不同的思维和速度。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大都市,规模和效率成正比,地铁作为公共设施,是政府必须赔本也要干的事情。温哥华,一座以适宜养老出名的城市,让蛛网般的公共交通设施来带快节奏,损害它的清誉,关键是羊毛最终要出在羊身上,相信拥有投票权的人民群众不会答应。作为端水大师,我又怎能在这里轻易评价哪个好,哪个不好。

夜幕下的上海城隍庙

  让我印象颇深的,还有安全性。上海的亲人朋友,在我这个外来客面前,都自动成为了上海城市推广大使,而其中提到的重要一点,就是安全。

  我的至亲,在我面前夸口,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上海如果称第二,没谁敢称第一。为了证明不是吹牛,他像孔乙己一样,在我面前拍出一万现钞,“就算你晚上十点拿着它当街走,都没人敢劫你”。听多了温哥华当街抢羽绒服新闻的我,大惊失色。

  我一直认为,人性其实都差不多,不管是在哪种体制下。高素质是靠约束出来的。中国圣贤说,人之初,性本善。圣经倒是承认,人都是有“罪”的。可是,回看中西方文明进展的历史,明明都充斥着野蛮、暴力和阴谋,人性中充满了虚伪、狡诈和欺骗。

  上海的街头布满了摄像头,几乎没有死角。记得有天晚上十点多下地铁,人群渐渐稀少。我拐入一条有点黑的小路,眼看着前面一位女孩,熟练地打开共享单车,把包往车筐里一丢,潇洒地骑走了。不经意抬头一看,树叶掩盖处,一个小小的摄像头正对着那一条昏暗小路。

  深夜、暗巷、单身女孩…… 天啊,这要是在温哥华。可是,如果温哥华街头装满了摄像头,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自然,很多人是不答应的,触犯个人隐私啦,他们会振臂高呼。可是,这地球上,真的有绝对意义上的隐私吗?你以为有,他们让你以为有,而已。

浦东陆家嘴看夕阳

  虽然忍不住在方方面面比较了两座城市。很难说,我到底更喜欢哪一个。温哥华和上海,在旅客和本地人的眼里,该是不同的印象吧。在我这个曾经的游客眼里,温哥华温吞,何时何地都低调从容,而有的时候呢,又平静得让人抓狂。上海有着大都市的喧嚣闹猛,永远人头攒动,热气腾腾。可是总这么激情澎湃地快节奏,我好像,可能,也做不到哇。

  在上海的日子实在太短暂了,我只是在尽情享受旅行的快乐,在尽力找寻城市最好的一面,很多生活的细节,可以宽容地忽略、放过,许多感受也比较片面。如果脚踏实地地过上一段日子,几个月,一年,印象又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想象一下,每天在拥挤的地铁中咣当一小时,拖着快摇散的身体来到公司,还要在工作中承受各种内卷外卷,慢慢焦虑就这样形成了。看看满街的奶茶店,一个个争奇斗艳的,我都没事瞎操心,替他们着急,这么富丽堂皇的装修,确定,赚钱么?

  而经过十年的磨合,温哥华已经是我的第三故乡,更在意的却是那些细微之处,或者说那些被光鲜亮丽外表遮盖的,丑陋不堪的一面。因为它们会与你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甚至左右你生活的质量。

  只有在一个城市真正沉淀下来,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才有资格说,它是否是你的理想之城。那个时候,初恋的激情已经退却,生活慢慢揭开它本来的面目……

  可是,因为两边都有我的亲人,从情感上,我与两座城市都有了更加细密的连接。我也像很多大陆移民一样,在慎重考虑,未来的日子,到底选择哪里生活?

  说到底,我希望生活的城市,设施便利、没有压力、天气适宜、安全自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20 11:17 AM , Processed in 0.0447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