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2024-6-17 06:04 AM| 发布者: 咲耶| 查看: 310| 评论: 0

我下面提到的,既不是一次历史十字路口的风险抉择,也不是面临社会转折的尝试探索,更不是一场缺乏经验时间宝贵的临时救灾……

而是已经日臻成熟地存在了几十年——

好吧,先说说河南高考为何被公认为“顶级地狱模式”吧!

简单说,身为顶级“地狱模式”的河南高考有着众所周知的“三宝”——

1.考生最多(遥遥领先);

2.分数线最高(试卷不同之后此事弱化);

3.录取率最低。

而更那啥的是,我高考的时候、身边家长们抱怨河南高考“分数线高”时,拿来对标的、经常是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

而信息发达了之后,我才发现河南的分数线已经比邻居陕西省都高出“六七十分”了?!

好了,来看看河南省2023年高考的数据吧——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河南不仅有着“遥遥领先”的高考人数,同时还有着最低的录取率……

话说,同时做到这两个“最”,

是巧合、

还是巧合,

或者巧合呢?

还是……“这其实就是个巧合”?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再看看河南人诸事都喜欢拿来对比的老邻居陕西、与河南的分数线对比吧(注意:河南考生131万,陕西不到33万)……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可以看到,分数线普遍差了六七十分啊?!

想起高中上课时、老师们每每在讲一些高考时容易丢分的知识要点时、经常会加上一句“吓唬人”的真话

——“就这一分、你高考时也许就天上地下了!”

我就不敢想象这考试前就已经注定的“六七十分”里,埋藏过多少学生和家长的眼泪了。

我小时候,我爸经常找人来我家里喝酒。

酒酣耳热之际,他们这些戴着“啤酒瓶底儿”的“臭老九”们,偶尔也会顺着他们关于“上大学”的遗憾、谈到和高考相关的话题。

于是乎,就经常提到河南的分数线比大城市高出多少多少……

有好几次,我记着他们谈到激动之处,爸爸用手摸着我的后脑勺,面色难过地说——

“等到他们这一代人高考的时候,一切应该就会好了。”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每当这时,那些酒友们看着还一脸“狗屁不通”的我尚且如此年幼,于是就一起举杯满怀希望地说——

“那是一定、那是一定,他才多大!还有十几年呢,咋着也改过来了!”

于是,爸爸的脸上也拧出一丝笑容,和大家一起又碰了一杯。

时光荏苒,很快——爸爸说的“未来”(我于1994年高考)不仅很快就到了,而且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

结果——

今年春节后,我的小叔安排他最小的儿子,去西部某个省份做了“高考移民”。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本来,这个冷笑话已经结束了。

但还有个小尾巴是这样的——

春节时候,我微信视频给小叔拜年,小叔说起此事、以为我会和其他人一样不理解他,于是问我——

“你知道咱们河南去年比陕西的高考分数线高了多少分吗?”

“大概六七十分吧!”我说。

“……不会吧,连你都知道了?”小叔吃惊地说。

“咋不知道,河南高考都吃亏几十年了……”

“那……你知道去年河南比陕西多了多少考生吗?”

“我记着河南考生比陕西多了快100万,陕西大概只有河南的零头(注:2023年河南考生130万出头,陕西32万出头)……”

“好乖DEI啊!你都移民了,咋还知道这些?”

——视频画面里,小叔举着的筷子都惊呆着停在了半空中。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我就是知道了太多的这些,才移民了。”我说。

“噢,看来你也是为了高考移民的?”小叔看着有些越说越投机的神态。

“要是只为了高考,那肯定也不至于移民……但是,高考也算可多原因之一吧……”

爸爸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了,如果他看到我们这一代、甚至从年龄上来说我的下一代……如今面临的这一切,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以我对他的理解,他多半会感到——“羞臊”。

羞臊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当年那句话是“‘等到’他们这一代人长大的时候”——

“等到”二字的意思,是“干等着”。

或者说,把希望交给时间……

“干等着”交给时间,什么也不做。

所以,他应该会羞臊。

“什么都没做”还不太值得羞臊,但是“一开始就打算‘干等着’”,就会很让他羞臊了。

“这家伙每年一次的‘月经贴’又来了,烦不烦啊?”

估计很多熟悉我朋友圈和公众号的朋友,看到这篇作文,心里都会说出这句话。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是的,即使是移民以后,我在每年高考前后也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下牢骚,为河南高考的“地狱模式”表示一下不满。

我总结了一下在朋友圈里每年得到的回复,常年以来、以下列“三件套”为最常见的主流回复:

1.“你操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管这些干什么?”

2.“你这人啊,就是成天老盯着负能量和阴暗面!”

3.“你都多大了,能不能成熟点儿?”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作为一个洛阳人,自然微信朋友圈里河南人众多,所以做出这些回复的朋友里,有不少人的孩子在后来、或者未来这两年,也都曾经或者将要面对河南高考。

我觉得,这就很难能可贵了。

也许是为了“配合”如此高风亮节、大局为重、情绪稳定、爱护子女的民风与民众,所以随着我这些年为了发这些“月经贴”而观察到的数据来看,河南高考也在相应地起着一些变化——

河南高考的“地狱模式”不仅没有改善,似乎还越来越难了……

这种变化,与我在朋友圈里得到的那些“三件套”回复,合在一起,我觉得就是对“和谐社会”最好的诠释。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我作为一个76年出生的人,身边同学和朋友里,孩子参加高考的“高考家长”在这几年陆陆续续地多了起来。

而在今年高考的前后、我的微信群聊和朋友圈里的“高考家长”当中,我“本能”地注意了几位朋友——

看着他们诉说着河南的高考考生之多、竞争之激烈……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听着他们经常体谅孩子要面对这样的“河南高考”、有多么地不易……

看着他们安静地来到考场门口,以及和他们站在一起的、那些人山人海、望眼欲穿的考生父母们……

这在高考家长里原本平常,但是我今年、之所以“本能”地注意到这几位朋友,是因为我觉得他们面对河南高考的“情绪之稳定”,让我觉得——

“不可思议”。

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当梅西在香港没出场而在日本出场的时候,那几位朋友可都是义愤填膺、愤慨声讨、寸土不让、慷慨激昂的——

他们愤怒,因为对来自梅西的“区别对待”让他们无法接受。

他们愤慨,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对待。

他们群情激昂、他们慷慨陈词,因为他们的感情不容伤害。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其实——如果没有梅西事件,当他们诉说“河南高考”之痛、当他们站在高考考场外的父母人海当中,无论多么安静,我都觉得正常。

但是,当我目睹和感受了他们短短几个月前他们在梅西事件的愤怒之后,再看到这他们如此“情绪稳定”、我就多少有点儿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这样一群对‘区别对待’零容忍的人;

这样一群对不平等待遇无法接受的人;

这样一群感情那么容易受到伤害的人……

面对人数最多、录取率最低、分数线最好的“河南高考”,或者当年、或者如今,是如何保持情绪稳定的?

说的通俗一点——

面对河南高考,充满血性、慷慨激昂、感情不容伤害、对“区别对待”零容忍的他们、是怎么“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安安静静地站在考场外、默默地等候呢?

难不成,与梅西上不上场这事儿比起来,孩子考大学这事儿不值得他们动怒?

仔细想一想,能够“一边声讨梅西”和“一边对河南高考保持情绪稳定”这两件事,是特别不容易共存的。

而且是“从哪头儿说”都特别不容易——

正着说——

如果一个人面对河南高考这么一件影响了千千万万学生、亿万家庭的事情都能在几十年里保持情绪稳定……

那么,在梅西不上场的时候,他是如何能够忽然觉得“被区别对待”、感情受到了伤害、然后去义愤填膺的?

我想了想——这真不容易。

反着说——

如果连一场友谊赛里梅西不出场都让一个人感觉到“被区别对待”、于是感情受到伤害然后慷慨激昂寸土必争的话……

那么,他又是如何在几十年里对于河南高考的“被区别对待”而情绪稳定、理性接受的呢?

对我来说——这两件事,都很难。

每一件,都是高科技。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但是,这个高科技的“一边”和“一边”,似乎对很多人都并不难。

因为,除了我今年注意到的这几个朋友之外,还有很多人也都做到了——

比如,往年情绪稳定的“河南高考父母”里,很多人在今年初的梅西事件时、也都做到了;

比如,那些每年在我对“河南高考”发牢骚时,教育我好奇我、说我“这么不成熟”的朋友里,很多人也做到了;

再比如,年初“梅西事件”里、全民声讨梅西的声浪里,凡是对高考录取按省份按户口“区别对待”这一基本现状有所了解的亿万民众,也都做到了。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朋友说——

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你的话你怎么办?

对抗高考吗?

据理力争吗?

因为早知道会有朋友问出这个问题,所以我在本文一开头就说了——

很惭愧,我为什么都没做,一直都怂着,甚至还选择了逃避。

顺便,我也想强调一下——

除了再次对“河南高考”发个牢骚之外,写这篇作文的目的,

并不是要鼓动或者呼吁每个人都去为“河南高考”做些什么。

因为,做不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那很正常,并不丢脸。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并不丢脸,是因为我们不是英雄,都是凡人,或者能力有限,或者胆量更有限。

而会让我觉得有些“丢脸”的情况,是如果我去“一边愤慨声讨梅西”、又“一边对河南高考情绪稳定”,成为两件事的“交集”。

因为,我在“河南高考”这么大、这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么历史悠久代代传承的事儿上都一直“怂着”……

即使真的遇到“梅西不出场”这种远比孩子们高考小无数倍的“区别对待”时,也就没必要、更没脸,去寸土不让、虽远必诛了。

特别是,我实在不好意思在对“河南高考”熟视无睹、顺从就范了几十年之后,对着不上场的梅西义愤填膺地说——

“我的感情不容伤害”。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看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说——

“你看,你到现在还在为高考的‘区别对待’而发牢骚、表示不满,说来说去,不就是因为河南高考最吃亏、而你自己是河南人吗?”

我觉得面对这个问题,我如果回答——“即使高考最难的省份是山东、江苏、广东,我也一样会为表达不满。”

那未免显得有些过于高尚,有些装逼。

特别是——有些“不接地气”。

那,什么叫“接地气”?

我觉得“接地气”就是要符合当地的民心民意、社会风俗。

比如,在有些地方、有的时代里,你去帮助别人、你为别人的不公去发声、你在路上去扶倒地的老人……才算“高尚”与“难得”。

而在有些地方、有的时代里,哪怕是有人愿意为自己遭受的不公出来说两句、就已经可以算是难得的英雄。

所以,大家说的是对的——

虽然我的孩子不用参加高考了,但是我之所以这么多年每到高考就还是想“说两句”的原因……

大家就当是“仅仅因为我是个河南洛阳人吧!”

(*注:顺道把此文、诉说给不得不去外省做了高考移民的我的小叔和我的小堂弟。因为众所周知,河南的高考移民因为规模巨大、历来在各省各地都不受“待见”、人人喊打。

我不知道该对你们说“辛苦了”,还是什么别的。)

当初声讨梅西的人,面对河南高考为何能情绪稳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26 07:14 AM , Processed in 0.0450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