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2024-7-19 01:32 PM| 发布者: 诗言ti| 查看: 172| 评论: 0

前段时间,去一位老大爷家做客,在他的书桌玻璃板下面,压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他身穿65式军装,背景就是长城,看上去非常帅气。

老大爷自豪地说,这是他在70年代和家人一起去北京爬八达岭长城时拍的。照片他一直悉心珍藏着,算来已经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我好奇地问他:“那时候旅游的人多不多呀?”老大爷说,中国人的旅游,应该兴起于1949年以后。那个时候,全国人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一趟北京,看一看天安门城楼。

到了70年代,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选择出去旅游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那么,生在70年代的人们,他们是怎样旅游的呢?跟现在有什么不同呢?

于是,笔者搜集到了一些70年代人们在北京旅游的老照片,看上去很有年代感,既遥远又熟悉。说不定在哪一张照片里,还能发现你的身影。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下图是1972年,北京火车站前景象。站前广场上有很多乘客,南来的北往的。大部分人穿着军装和中山装,很有年代感。北京站见证了百年沧桑,续写辉煌篇章。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北京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当时名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站”。照片中建筑创建于1959年,现在的北京站建筑跟过去相比变化不大。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北京故宫里游客还真不少。仔细看,人群中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

据老一辈人讲,那个年代故宫的门票才5分钱。很多“游人止步”的地方,那时候都是开放的。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到北京旅游,天安门广场是必须要去的地方。每个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你也有过吧?

在这张照片里,广场上站满了背着小书包小学生,他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参观。远处的高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北京一条胡同里的景象。外地游客到北京,参观胡同也是少不了的。

北京的胡同,有很多,每条胡同都有独特的名字。胡同是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北京八达岭长城上,游客们站在城墙上,欣赏长城风光。当时的人们,穿的都是蓝色的中山装和绿色的军装。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很好。

八达岭长城,是明代长城中最精华的地段,保存得最完整。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正在八达岭长城上合影。父亲是一名军人,脸上透着英武之气。如今,照片里这两名孩子,想必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吧。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在长城上,摄影师抓拍到了另外一个小女孩,她跟随家人来到了长城上。长时间的攀登,累的这名小姑娘蹲在地上休息。她好奇地看着长城上越来越多的游客。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长城是很多人的梦想。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70年代,北京八达岭长城下面的停车场,车堵得水泄不通。并不宽敞的停车场上,挤满了中巴车。在这些车辆中,还有一些绿色的卡车。可见,当时到长城旅游的人还真不少。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在北京故宫里,游客也不少。那时的故宫和现在是不是有些不一样?听老一辈人讲,当时门票只要5分钱,进去后不会再加收其他费用。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游客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好像是团体。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看和触摸到了皇家宫殿,都好奇地趴在窗户上向里面张望。看看昔日皇帝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一名年轻的战士,带着自己的老父亲来到北京旅游。他穿着65式军装,一身绿三片红非常帅气。跟在后面的老人精神矍铄。此时,他们正匆忙赶往公交车站。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三名外国记者,在广场上随机采访游客,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高鼻梁、金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在北京一个公园里,一对中年夫妇正坐在树下的长椅上休息。他们的衣着和发型都很讲究,一看就不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能到北京旅游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一对父子在北京旅游时,让摄影师拍下了这张合影照。这位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兵,儿子也是一个兵。儿子带着父亲到北京旅游,可以说完成了父亲的一个夙愿。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在紫禁城里,一座威武的麒麟铜雕塑前,一名游客爬上石头底座,想骑上这头麒麟兽,但是太光滑,他没有如愿。在不远处,矗立着一块太湖石,上面有很多洞,看上去很古朴。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这张照片,拍摄于故宫里面。几名游客站在两尊陶佣和陶马前,仔细观赏。陶佣有真人大小,面部表情惟妙惟肖,看上去像真人一样。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北京颐和园里,同样是游客众多。不少人登上这座石舫,欣赏昆明湖风光。

石舫,也叫清宴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75)年。石舫的船体是用巨石雕成,有36米长。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装饰华丽。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从这个角度,能更清晰地看到清宴舫的细节。称得上雕梁画栋,精美奢华。游客们坐在二楼的观景平台上,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颐和园。湖边的小路上,游客们边走边欣赏美景。

身穿军装的士兵,看上去非常威武帅气。一名男子看到摄影师拍照,扭过头脸上露出奇怪的表情。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颐和园昆明湖畔,有不少游客凭栏远眺。湖中游客划着小船,悠闲自在。

在岸边,一个售货亭旁边,堆放着汽水。在那个年代,这种用玻璃瓶的汽水,是最时尚的饮料。

在颐和园湖边的另一个角落,一男一女站在石栏边约会。

在那个年代,约会谈恋爱是很私密的事,很多都会选择去人少的公园里,找一个偏僻的地方,聊理想谈人生。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一名中学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们,来到颐和园里参观。

在一个长廊下,老师仔细向学生们讲解挂在柱子上的楹联的含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们,都听得入了迷,生怕错过了那一句。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北京明十三陵景区面貌。神路南起石牌坊,北至十三陵主祖陵长陵。

在长达800米的神路两侧,分布着12对石兽、6对石人。神道上有不少游客,有的开着汽车,还有的游客骑上石骆驼拍照。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位于北京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是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照片中,三名男子骑车到十三陵,中途累了就靠着石马坐在地上休息、聊天。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1972年,北京十三陵景区,一对年轻的恋人坐在椅子上休息。男孩年轻帅气,拿着一台相机。女孩手拿一瓶汽水,看上去很漂亮。

难得一见!70年代人们外出旅游,景区也堵车

在北京十三陵景区,一家几口坐在路边休息。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最为普通的事。旅游,可以让我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回看70年代人们旅游的老照片,让人感慨万千。虽然是不同的时代,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改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19 08:31 PM , Processed in 0.0453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