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粉丝问我,怎么看待现在滴滴司机、外卖员岗位饱和的现象? 众所周知,网约车和外卖员,是失业人员的两大蓄水池,尤其是中年失业者。 门槛低、结算快、时间相对自由,只要肯干,收入还过得去,不至于月薪3000,更不会饿死。 最重要的是,一下子从“失业”跃迁为“灵活就业”了。 有时候在车上不忙,我会和司机聊聊天,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 几年前,大部分网约车司机对这个工作还是挺满意的; 但现在基本是一片哀声:“现在一个月能过万的,都是拿命在拼的。油门踩到底,也跑不赢算法!一个月五六千,只能说混口饭吃吧。” 就是因为岗位的竞争激烈与饱和。僧多粥少。 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官方说,这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去年已经达到84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的20.9%。 每5个有工作的人,就有1个是在干外卖、网约车、快递员。比例相当惊人。 再加上其他的灵活就业人员,2亿多人,占总人口14%以上。 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要是能找到待遇好、有保障的工作,谁愿意辛苦跑外卖呢? 但这事,也很难去怪企业。 辜朝明曾经在《复盘》中提出“资产负债表”概念: 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不会再扩大经营,而是追求负债最小化。 减少贷款负债,减少人力等各项成本,只保留一些稳定盈利的业务和部门,先保证自己活下去。 所以裁员、转外包。 这是符合经济学常识,甚至是人性中非常本能的趋利避害的选择。 最近半年来,我朋友的工作室有过两三个岗位招聘,他面试了数十个面试者,无一例外,全部是已经待业3个月至1年的,没有一个是在职中跳槽或者刚离职的。 大环境如何,可见一斑。而灵活就业岗位的出现和激增,将原本会一路飙升的失业率又压了下去。 之前一度要暂停公布数据的失业率,截至今年4月份,已经降到了5%,总体是在下降的。 这个失业率是高还是低呢?要看跟谁比。 同期,日本失业率是2.6%,韩国3%,美国3.9%,澳大利亚4.1%,欧洲6.4%,印度8.1%…… 我们算中等吧。很多人可能会笑:真是难为统计的同志了。 但说一句残酷的现实,完全失业率的统计口径中,这些适龄劳动人中有劳动能力也有劳动意愿、也确实赚到了收入的,是不算失业人口的。虽然这并不符合我们对理想工作的想象。 日本那极低的2.6%失业率,也是这么统计出来的。日本除了签劳动合同的正式雇员,还有很多不签正式劳动合同的非正式雇员,比如临时工、合同工、兼职工、派遣工等。其实就是我们的灵活就业。 而且这部分非正式雇员不在少数,占总人口的17%(我们灵活就业人数占全国人口的14%)。 不要小看非正式雇员的作用。 日本从上世界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之后,开始了“失去的三十年”。 1993年,日本GDP是4.4万亿美元。 2023年,日本GDP是4.2万亿美元。 三十年过去了,GDP还在原地打转。 但日本经济居然没有崩溃。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非正式雇员岗位的增**加**。 要知道经济泡沫破裂前,日本非正式雇员只有881万人,到2023为止已经增长到2124万了,速度非常惊人。 最典型的是大量日本女性们不再从事家庭主妇,也走出去工作,帮助家庭维持生计了。 收纳员、服务员、家政、甚至陪酒、拍小电影……哪怕只是临时工、小时工,也算就业了。 就这样,企业通过非正式雇员减少了成本,维持住了经营,大量原本没工作的普通百姓也能通过非正式岗位勉强糊口。 熬了三十年,小日子终于熬出了头,迎来了经济复苏。日股、楼市都重回高点,就业率非常高,年轻人又开始生孩子了。 唯独剩下的那2.6%失业人口,就是完全不想工作的那批人。他们的结局,就是宅成了著名的“平成废物”,或者变成了“独死老人”。 所以大家要开始习惯、并且接受一件事:以后大概率还会有更多人的灵活就业,直至有其他“经济增量”出现**。**但显然,这个经济增量大概率在短期内不会出现。 我很难说出“还能灵活就业就要庆幸了”这种话,但它确实成为了大量普通而努力的百姓的退路。 要知道,美团的无人配送车已经上线运营了,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更是已经在武汉累计跑了300多万单了,事故率只有出租车司机的1/14。未来,出租车、网约车司机这个岗位可能要在武汉甚至全国消失了。 这事你没法去怪谁,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明明只要一年花3万元就能完成100个人的工作量,为什么非要降标,花8000元一个月的工资去招100个人呢?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机器代替了手工,生产力大幅提升,大量手工业工人失去了工作。人们冲进工厂砸机器、烧设备、甚至抢夺工厂主的私有财产,可是社会发展不会因此停下脚步。 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只有尽自己所能抓住身边的机会,埋头苦干,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 大家可以去看看《复盘》,因为里面不仅解释了上面所说的经济收缩期时我们会经历的一切、以及背后的成因;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以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为鉴,复盘了那些熬过了这三十年的普通家庭和普通人,到底是做对了什么。 未来,企业、个人应该如何应对,需要做什么,都有答案,而且已经得到了印证。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1-16 07:20 AM , Processed in 0.0510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