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这两个常识,是中国社会普遍笃信不疑的。 然而当我们遇到一些所谓常识的时候,最好不要不假思索地接受标准答案,而是思考一下常识建立的数据、背景和原因。 人口太多这个看法的来源,首先是人口绝对数字大。毕竟中国曾经是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近两年才刚被印度超越。 但也要考虑到,人口是分布在国土上的,每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差异又是如此巨大,那么不考虑国土、只谈论人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另外, “中国人口多”这个常识之所以广泛而根深蒂固,就是因为以前曾经认为中国贫困的主因是人口多,似乎只要解决了人口问题,中国就自然富起来了。 事实上,我认为谈论人口密度要比谈论绝对人口有意义得多。就像地球上80亿人感觉太多是因为地球不够大,但如果这80亿人分布在木星上面,人口就稀少得可怜了。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国的人口密度究竟如何: 从上图我们看到,世界人口密度排名前十的均为小国(或地区),但其中包含一个大国——孟加拉。 要说人口的地狱模式,孟加拉无出其右。但孟加拉经济近些年发展很快,因为其人口转化成了有效的劳动力。再看下图: 从图中能看到,中国人口密度只排名全球第71,位居中游。意大利的人口密度高于中国,而印尼、丹麦的人口密度几乎和中国一样。 从这个排名我们能看出来一点,就是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几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在中国这一人口密度梯队中,既有意大利丹麦,也有印尼,可见人口密度相仿的国家,经济有好有坏。 美国确实比较占便宜,人口密度仅排名第161,很稀疏。 不过人口密度小并不是美国发达的直接原因,因为巴西的人口密度只排名第175,甚至低于美国: 从上图可以看到,巴西、智利、瑞典,三个经济水平低、中、高的国家,人口密度都一样。 如果说人口密度越低经济越好,那巴西经济应该早就超过美国了才对,不是吗? 中国的人口密度排名71,属于适中水平,在全世界绝对算不上密度高的国家。印度排名26,是地狱级别;日本则排名33,其实也是地狱级别。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完全确定两点:一是中国人口密度并不高;二是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毫无关联。 一定会有人提出疑问: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很低呀。 是的没错,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全世界排名是算低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值的40%。但要注意一点:人均耕地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存在关联。 比如日本,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而巴西的人均耕地面积虽然大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却远不如中国。 人均耕地面积决定的其实是农业产出、粮食自给率等,并不存在人均耕地越多国家就越富。比如乌克兰人均耕地面积巨大,但经济就挺落后的。经济好不好,还是要看具体的产业结构。 总结下来就是一点:中国人口太多所以造成中国落后,这个因果关系并不存在。 所以我们需要打破“中国发展问题都是人口多造成的”,这个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错觉。 一直以来,舆论普遍都说中国人太爱存钱了,不爱花钱,所以造成消费低。 从中国储蓄率的绝对数值上来看,的确世界领先,这个常识并没有错。但是,储蓄率其实是一个包含很多细项的数据,当我们仔细看看储蓄率背后的细分数据,就会发现“老百姓爱存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事实上,中国的高储蓄率主要并非来自居民部门,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率高导致的。 很多人并不了解,所谓国民储蓄分为三部分: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我们所谓的“老百姓爱存钱”,只是其中的居民储蓄这一项罢了。 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从世界排名来看确实位居前列,而且一直在上升。然而在这个数据背后的真相是,政府储蓄率、企业储蓄率翻了一倍,居民储蓄率却并没有变——居民储蓄率在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 2017年,中国居民、政府和企业三个部门的储蓄率分别为22.0%、3.4%和21.2%,老百姓的储蓄率仍然徘徊在20%左右,没什么变化。其实高增长的,一直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储蓄率远超其他国家。其中储蓄的主力,主要是央企、国企,而非私企。 这下大家应该明白了,央企、国企的利润并没有足够地分红给老百姓,这才是企业储蓄居高不下、居民储蓄并不高的根本原因。 然而事实上,老百姓本质上都是央企、国企的股东,应当享有更多的分红和再分配权利。 2020年以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居民的储蓄率和储蓄意愿相对上升了——毕竟大家都想捂紧钱包防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实近十年以来,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是在下降的。 从上图能看出来,老百姓“越来越爱存钱”,这个说法其实早已失效了。 那么为何居民储蓄率会下降呢?我们要注意,储蓄和存款,这两个概念在财务上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储蓄指的是收入减去消费,对应的是资产减去负债。但存款只是银行里的现金数额罢了。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居民的存款数额的确在近几年是上升的,但对应的是家庭负债率的飙升和资产价值(尤其是房产)的骤降。 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当时的水平,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最低收入20%的家庭的债务收入比高达1140.5%,已经远超警戒线。也就是说越穷债越多。 中国家庭债务占GDP比重16年间上升了3倍,于2020年年底达到62.2%。家庭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4年的33%飙升至2018年的92%。 上图为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见在近两年来明显上升。 对应的是中国居民收入的不足:截至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重大概为38%,这一比重与美国70%左右、日本约65%的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综合以上我们就可以搞清楚了,结论如下: 1、中国的国民储蓄数据中,央企、国企和政府的储蓄占比过高,居民储蓄其实并不高。 2、近两年居民存款有所上升的背后,是居民负债的飙升,所以存款减去负债之后,真实的居民储蓄并不高。 至此,我们已经分析清楚“两大错觉”背后的真相:中国的人口密度并不大,而人口也并非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老百姓真的没那么爱存钱,而且也并没有多少钱可以存,倒是负债已经世界领先了。 不过正如我开头所说的,为什么这两个常识如此根深蒂固?当然与媒体的长期渲染有关系。 将经济问题甩锅给人口,将不消费的问题甩锅给爱存钱,这都是最容易糊弄人的。但糊弄久了,背后的问题只会越捂越大,最终还是要面对真相的。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16 07:23 AM , Processed in 0.0473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