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濒临通货紧缩之际,华尔街经济学家呼吁中国采取更多财政刺激措施。但中国政府恐怕仍不会大胆行事。 过去几年,西方大部分国家一直在抗击通胀,中国则面临相反的情况。中国的通货紧缩压力正在加剧。2024年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但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受极端天气影响而上涨。8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实际上仅上涨了0.3%。另一种观察物价变化的指标是GDP平减指数,也就是中国名义GDP增长与实际GDP增长之比,反映的是总体物价的变动幅度。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中国已连续五个季度处于通缩状态。 房地产市场的内爆拖累了整个经济。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材料等相关行业纷纷缩减投资。长期以来,房地产一直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财富积累资产,但如今他们已收紧钱包。消费支出减少导致物价下跌,给企业利润和工资带来压力。这可能引发恶性循环,使通货紧缩更加根深蒂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研报中甚至表示,通货紧缩目前是中国的“头号公敌”。 中国政府没有直接向家庭提供促销费的刺激政策,而是选择支持制造业。这导致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过剩产品最终流向海外市场。这虽然有助于中国出口(中国8月份出口同比增长8.7%),但产能过剩正给价格带来进一步压力。衡量工厂出厂价格的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近两年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 中国出口激增也引起许多国家的担忧,并引发了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贸易壁垒。这意味着仅靠出口推动增长恐怕很快将难以为继。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投资制造业和出口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房地产市场低迷。今年5月,中国宣布鼓励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这项政策旨在去库存,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负责收购任务的地方政府因土地出让收入和税收减少而受到重创,几乎没有可以用来收购存量房的资金。 但中央似乎不太可能放弃现有的策略,至少目前是这样。中国政府一直不愿意直接投入资金刺激消费,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而扶持产业将有利于建立长期产能。支持生产,尤其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技术等战略性高端产业的生产,有助于打造国家领军企业,这是中国政府产业政策的另一个关键目标。 在某一刻,中国政府很可能触及到一个经济疼痛的阈值,迫使其采取更果断的行动。一种可能性是中央向地方转移更多资金,协助地方政府清理过剩商品房。 可即便如此,也无法让中国经济转向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例如国内消费。十多年来,外国分析师和投行经济学家一直呼吁中国进行这种改革。但这需要中国政府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并实现根本性的思维转变。 情况可能需要变得更糟,才能刺激中国政府真正变革。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1-22 04:50 AM , Processed in 0.0480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